陳印軍——中國農業科學院區劃所研究員
專家信息
陳印軍,男,1960年8月生,河北景縣人,博士,博士生導師,研究員。1982年畢業於蘭州大學,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資源管理與利用研究室主任,農業資源管理學科帶頭人。社會兼職
1.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農業資源專業委員會主任。2.中國農學會耕作制度研究會常務理事。
3.水利部“水資源規劃”諮詢專家。
4.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農業與資源環境領域諮詢專家。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一直致力於區域農業、農業資源管理與利用、生態環境建設、持續農業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情況
1.“中國紅黃壤地區糧食生產發展戰略研究”,(主持人)。2.“長江流域糧食生產——優勢·問題·潛力·對策”,(主持人)。
3.“西部農村科技傳播與普及體系研究”,(主持人)。
4.“中國中低產田分布及糧食增產潛力研究”,(主要完成人)。
5.“南方紅黃壤丘陵中低產地區綜合整治與農業持續發展研究”,(主要完成人)。
6.“江南丘陵紅壤區高產高效種植制度與冬季農業開發關鍵技術”,主要完成人)。
7.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全國耕地調控技術綜合集成研究”課題,(主持人)。
8.國家公益性行業(氣象)科研專項“農業氣候資源評價與高效利用技術研究”項目,(主持人)。
9.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河北省土系調查與中國土系志.河北卷編制”課題,(主持人)。
10.農業部全國農業區劃辦課題“典型地區農民耕地流轉行為與模式研究”,(主持人)。
科研成果
1.“亞熱帶丘陵山區農業自然資源綜合利用研究”成果,榮獲中國農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2.“中國中低產田分布及糧食增產潛力研究”成果,榮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3.“紅壤丘陵立體農作制度及配套技術”研究成果,榮獲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獎。
4.“長江流域糧食生產——優勢·問題·潛力·對策”成果,榮獲中國農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5.“中國紅黃壤地區糧食生產發展戰略研究”榮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6.“南方紅黃壤丘陵中低產地區綜合整治與農業持續發展研究”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7.“西部農村科技傳播與普及體系研究”榮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8.“江南丘陵紅壤區高產高效種植制度與冬季農業開發關鍵技術”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論文專著
出版專著
1.《長江流域糧食生產—問題·優勢·潛力·對策》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7年2.《社會發展科技戰略研究》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7年
3.《西部農村科技傳播與普及體系研究》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4年
4.《中國糧食生產區域布局最佳化研究》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9年
5.《中國區域糧食發展研究》 農業出版社 2009年
6.《中國耕地質量調控技術集成研究》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1年
發表論文
2011132.陳印軍,王晉臣,肖碧林,等.中國耕地質量變化態勢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1,32⑵:1~5.
2010
131.郭淑敏,陳印軍,蘇永秀,鍾仕全,李政. 廣西沙田柚精細化農業氣候區劃與套用研究[J].氣象與環境科學(英文版),2010,33⑷:18-22.
130.郭淑敏,陳印軍,蘇永秀,鍾仕全,李政.廣西香蕉精細化農業氣候區劃與套用研究.中國農學通報2010,26(24):348-352.
129.陳印軍.中國糧食生產區域比較優勢分析,中國農作制度研究進展【著作】,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215-222.
128.楊瑞珍,肖碧林,陳印軍,盧布.黃淮海平原農業氣候資源高效利用背景及主要農作技術.乾旱區資源與環境,2010-09-15.
127.陳印軍,肖碧林,陳京香.中國耕地“占補平衡”與土地開發整理效果分析與建議.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0-02-20.
2009
126.肖碧林,陳印軍,盧布,陳靜.中國農用地分等成果套用中的問題與建議.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9⑹:16-19.
125.紀明波,周雲峰,陳印軍.安徽省農村耕地流轉的調查研究.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9⑹:20-24.
124.肖碧林,陳印軍,楊瑞珍,陳靜.中國近期耕地占補平衡的問題與建議.安徽農業科學,2009,37(34):16957-16959.
123.楊瑞珍,陳印軍,肖碧林.西南地區耕地質量下降的深層原因及政策建議.中國農學通報,2009(22):286-290.
122.楊瑞珍,肖碧林,陳印軍,盧布.降水資源的高效利用——滄州市農業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9⑸:50-53.
121.盧布,吳凱,陳印軍,肖碧林,陳學淵,王小平,王勇,萬富世.2020年中國區域糧食生產潛力及實現途徑.中國軟科學,2009-09-28.
120.易小燕,陳印軍,孫俊立,李偉毅.現行農地使用權流轉的模式比較及效應評價.農業科技管理,2009,28⑷:52-55.
119.王玉珏,陳印軍,肖碧林,屈寶香.山西黎城縣耕地占補質與量的變化.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9⑶:71-74.
118.肖碧林,陳印軍,陳靜.當前中國耕地占補平衡的巨觀形勢與特徵.中國農學通報,2009⑻:299-302.
117.陳印軍,王勇, 盧布,肖碧林,楊瑞珍,高志強.國際穀物供需形勢及中國穀物發展對策.中國軟科學,2009⑶:1-10.
116.陳印軍,王勇,盧布,肖碧林,楊瑞珍.國際糧食形勢及中國糧食生產潛在危機與對策.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9⑴:9-16.
2008
115.陳印軍,肖碧林,盧布,王勇.中國穀物發展態勢與未來展望.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8,29⑸ :1-6
114.陳印軍.近期國際糧食形勢、警示及中國糧食發展對策.中國農作制度研究進展2008,2008-10-10.
113.肖碧林,陳印軍,盧布,楊瑞珍,劉連友.當前中國耕地質量評價類型與問題分析.資源與產業,2008,10⑷:58-61.
112.陳印軍 ,肖碧林,王勇,盧布,高志強.中國穀物發展態勢、展望與對策.農業經濟問題,2008⑺:27-32.
2007
111.陳印軍,楊瑞珍,盧布,郭淑敏,王玉珏.農業資源管理研究[C].科技創新成就輝煌—中國農業科學院建院50周年學術文集,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267-273.
110.郭淑敏,馬帥,陳印軍.冀魯豫三省糧食生產的態勢、優勢、問題與對策[J].中國農學通報,2007,23⑴:405-411.
109.陳印軍,盧布,楊瑞珍,肖碧林,郭淑敏.農業資源管理研究發展趨勢與未來展望.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7⑹:21-25.
108.王瑞玲,陳印軍.城郊農田生態環境質量預警體系研究及套用——以鄭州市為例.土壤學報,2007,44⑹:994-1002.
107.陳印軍.中國農業發展走向.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7⑸.
106.楊瑞珍,陳印軍,盧布.中國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科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節能環保和諧發展——2007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三),2007-09-01.
105.郭淑敏,馬帥,陳印軍.中國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影響因素研究.農業現代化研究,2007,28⑴83-87.
2006
104.郭淑敏,馬帥,陳印軍.中國東北三省糧食生產的態勢、優勢、問題與對策[J].中國農學通報,2006,22⑿:488-493.
103.吳凱,盧布,楊瑞珍,陳印軍.海洋產業結構最佳化與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海洋開發與管理,2006,23⑹:55-58.
102.盧布, 楊瑞珍, 陳印軍, 吳凱, 袁璋. 中國海洋漁業的發展、問題與前景. 中國農業信息 2006⑼:10-11
101.盧布,吳凱,楊瑞珍,陳印軍,張燕青.中國“十一五”海洋資源科技發展的戰略選擇.中國軟科學,2006-07-28.
100.郭淑敏,馬帥,陳印軍.中國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態勢與發展對策研究.農業現代化研究,2006,27⑴:1-6.
99.馬帥,陳印軍,郭淑敏.作物生產潛力模型研究進展.中國農學通報,2006,22⑴:349-352.
98.郭淑敏,馬帥,陳印軍.中國糧食主產區主要糧食作物比較優勢與發展對策研究.中國農學通報,2006,22⑴:391-396.
2005
97.盧布,陳印軍,吳凱,袁璋,許越先.不同尺度農業預測差異及其處理[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5,26⑹:54-56.
96.楊瑞珍,陳印軍,郭淑敏.中國耕地資源流失的深層原因及對策[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5,26⑹:37-41.
95.郭淑敏,陳印軍,王輝,張愛軍,程式.都市型農業土地利用生態服務價值研究——以北京市順義區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5,26⑷:23-27.
94.盧布,陳印軍,吳凱. 中國農業結構現狀及未來變化趨勢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05⑵:52-57.
93.王瑞玲,陳印軍.中國“三廢”排放的庫茲涅茨曲線特徵及其成因的灰色關聯度分析.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5,15⑵:42-47.
92.郭淑敏,劉光棟,陳印軍,程式.都市型農業土地利用面源污染環保意識和支付意願研究.生態環境,2005,14⑷:514-517.
91.陳印軍,吳凱,盧布,袁璋,許越先.黃河流域農業生產現狀及其結構調整.地理科學進展,2005,24⑷:106-113.
90.陳印軍,吳凱,盧布,袁璋,許越先.中國不同區域耕地資源變化狀況、原因及保護措施.中國農學通報,2005,21⑻:373-376.
89.盧布,陳印軍,吳凱,袁璋,許越先.中國中長期糧食單產潛力的分析預測.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5,26⑵:1-5.
2004
88.陳印軍,秦福興.強化農田水利建設確保東北糧食生產穩定發展[J].農村水利,2004⒆:25-27.
87.郭淑敏,陳印軍,程式.都市型農業土地利用生態服務人體研究[J].中國供銷商情,2004⑽:11-12.
86.楊瑞珍,陳印軍.大力普及科學技術促進西部地區農民增收[J].農業科研經濟管理,2004⑴:18-21.
85.陳印軍.中國糧食生產形勢問題與對策[J].中國農業信息,2004⑵:8-12.
84.楊瑞珍,陳印軍.以科學發展觀推動農業科技進步與創新.農業科研經濟管理,2004⑶:11-13.
83.楊瑞珍, 陳印軍.推進優勢畜產品區域布局 增強中國畜牧業競爭力. 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2004,21⑺:4-5.
2003
82.閻同生,陳印軍,牛玲芳.河北省土地資源利用動態與可持續利用對策[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3,24⑸:33-36.
81.陳印軍,楊瑞珍.在西部農村科技傳播與普及中應重視的問題[J].農業科研經濟管理,2003⑷:4-6.
80.陳印軍.西部地區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中的問題與建議[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3,24⑷:20-23.
79.尹昌斌,陳印軍,楊瑞珍.長江中下游地區稻田改制的傾向與動力—來自農戶調查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3,24⑵:30-33.
78.楊瑞珍,陳印軍,尹昌斌,胡清秀.西部地區農村科技需求調查問卷結果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3,24⑵:26-29.
77.楊瑞珍,陳印軍,尹昌斌.西部農村科技傳播與普及體系建設的思路與對策[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3,24⑴:25-29.
76.陳印軍,楊瑞珍,尹昌斌.西部地區特色農業優勢、問題與對策[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3,24⑴:21-24.
75.楊瑞珍,陳印軍,尹昌斌.WTO框架下西部農村科技傳播與普及體系發展的探討[J].農業科研經濟管理,2003⑶:4-7.
74.陳印軍,楊瑞珍.中國區域農業發展方向與重點[J].中國農業信息,2003⑼:9.
73.陳印軍.青藏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的四大重點產業[J].中國農業信息,2003⑴:15.
72.戴小楓,陳印軍,吳敬學,王平.入世後中國農業科技發展戰略調整與政府職能定位.科技導報,2003-06-20.
71.陳印軍,楊瑞珍,尹昌斌.中國東中西部種植業結構與布局現狀、問題及對策.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3,5⑶:42-46.
70.陳印軍,楊瑞珍,尹昌斌,胡清秀.論西部地區農村科技傳播與普及體系建設.中國軟科學,2003-04-26.
2002
69.陳印軍,徐斌,侯向陽,張燕卿.調整治沙方略抑制沙塵暴危害[J].水利規劃設計,2002⑷:34-36.
68.陳印軍,尹昌斌,楊瑞珍.中國種植業區域布局與區域結構的變化及調整戰略[C].區域農業發展與農作制度建設,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92-97.
67.尹昌斌,陳印軍,楊瑞珍.長江中下游雙季稻主產區糧食發展研究[C].區域農業發展與農作制度建設,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244-248.
66.楊瑞珍,陳印軍,尹昌斌,李紅康.中國農業結構調整的四大方略[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2,23⑸:32-35.
65.陳印軍,張維理,龍懷玉.論農田質量預警[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2,23⑸:28-31.
64.陳印軍,張燕卿,徐斌,侯向陽.調整治沙方略抑制沙塵暴危害[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2,23⑷:7-9.
63.陳印軍.北方地區農業生產中存在的三大難題[J].中國水利,2002⑶:67-68.
62.陳印軍,張燕卿.解決農牧民的生存與增收問題是抑制沙塵暴的關鍵[J].農業經濟問題,2002⑻:38-39.
61.戴小楓,陳印軍,吳敬學,王平.入世後中國農業科技發展戰略調整與政府職能定位.科技導報 2002⑹:49-52
60.尹昌斌,陳印軍,楊瑞珍.加入WTO 後長江中游稻穀主產區發展對策.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2,23⑹:59-62.
59.戴小楓,吳敬學,陳印軍,孫東升,王平.入世與中國農業科技發展戰略、方向及優先領域的調整.調研世界,2002⑴:57-62.
58.戴小楓,吳敬學,陳印軍.中國農業科技發展戰略思考.中國軟科學,2002⑽:5-11.
57.戴小楓,孫東升,陳印軍,吳敬學,王平.入世與中國農業科技發展戰略.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發展——挑戰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2002⑴:57-62.
56.陳印軍,徐芳.北京農業結構調整方向與應注意的問題.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2,4⑶:57-61.
2001
55.陳印軍,張燕卿.北京市農業結構調整的方向與應注意的問題.農業科研經濟管理,2001⑷:40.
54.陳印軍.對調整南方早稻生產的建議[J].科學中國人,2001⑵:18-19.
53.陳印軍.農業結構調整所面臨的形勢與對策[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1,22⑸:41-42.
52.陳印軍.西部地區農業形勢、問題與對策[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1,22⑶:44-47.
51.陳印軍.農業結構調整應走出優質高效的誤區[J].中國農業信息,2001⑹:12.
50.陳印軍.在種植業結構調整中應走出三元結構的誤區[J].中國農業信息,2001⑵:21.
2000
49.陳印軍,羅旭.西部農業開發應轉變十大觀念[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0,21⑸:9-12.
48.王道龍,吳曉春,畢於運,張小川,徐斌,劉海啟,陳印軍,崔澤民,辛曉平,朱建國.中國重點生態建設地帶農業資源持續高效利用(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0,21⑸:5-7.
47.王道龍,吳曉春,畢於運,張小川,徐斌,劉海啟,陳印軍,崔澤民,辛曉平,朱建國.中國重點生態建設地帶農業資源持續高效利用(上)[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0,21⑶:9-14.
46.陳印軍,唐華俊,尹昌斌,畢於運.紅黃壤地區基礎單產與糧食發展相關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0,21⑵:26-29.
45.許越先,陳印軍.北方地區農業生產結構與布局研究[J].中國水利,2000⑸:34-35.
44.陳印軍,戴小楓.西部地區農業大開發所面對的主要問題及科技需求[J].農業信息探索,2000⑷:11-12.
43.王道龍,畢於運,陳印軍.長江中上游地區水土流失及其治理[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0,10(專刊):70-72.
42.陳印軍.加強西部農業大開發必須轉變觀念[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0,10⑵:52-53.
41.陳印軍,侯向陽,高旺盛.長江中下游地區農業科技發展之戰略.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0,2⑷:72-75.
40.陳印軍,黃詩鏗.對中國耕地面積增減數量平衡的思考.資源科學,2000,22⑵:50-53.
39.侯向陽,陳印軍.紅黃壤地區農業區域治理與發展的幾個問題.農業現代化研究,2000,21⑴:45-48.
1999
38.陳印軍,尹昌斌,李應中.長江流域糧食生產發展的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1999,20⑴:42-46.
37.陳印軍.中國種植業區域格局變化分析[J].農業信息探索,1999⑸:1-5.
36.陳印軍.轉變觀念加強飼用早秈稻的綜合開發[J].農業信息探索,1999⑷:8-10.
35.陳印軍.抓基礎 明主導 興龍頭 調結構 建基地[J].農業信息探索,1999⑶:41-43.
34.陳印軍,黃詩鏗.耕地總體質量提高重於面積增減數量平衡[J].農業信息探索,1999⑵:17-20.
33.陳印軍,尹昌斌.南方紅黃壤地區糧食生產波動性徵與對策建議[J].中國農業信息快訊,1999⑴:29-31.
32.陳印軍,黃詩鏗.保護耕地就是保護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局[J].農業信息探索,1999⑴:9-13.
31.陳印軍,尹昌斌.如何解決中國南方雙季稻主產區早稻積壓和飼料糧短缺的問題[J].科技導報,1999⑻:48-51.
30.陳印軍,唐華俊,侯向陽.發揮紅黃壤地區冬季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冬種農業[J].資源科學,1999,21⑷:43-46.
29.陳印軍,尹昌斌.對南方雙季稻主產區“玉米替代”的反思[J].中國農村經濟,1999⑵:20-25.
28.陳印軍,尹昌斌.對解決南方雙季稻主產區早稻積壓和飼料糧短缺問題的思考[J].中國軟科學,1999⑸:72-79.
27.陳印軍.對調整南方早稻生產的思考.中國糧食經濟,1999-07-20.
26.唐華俊,羅其友,畢於運,陳印軍,姜文來,王東陽.中國農業水土資源可持續利用戰略.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1999,20⑴:5-10.
25.陳印軍,唐華俊,尹昌斌.對中國南方雙季稻主產區糧食生產結構調整的思考.中國農業科技導報,1999⑴:36-39.
24.陳印軍,尹昌斌.紅黃壤地區糧食生產波動性分析.農業技術經濟,1999⑴:36-38.
1998
23.陳印軍,畢於運.加強坡地綜合整治增強長江防洪能力[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1998,19⑹:54-57.
22.陳印軍,唐華俊.冬季農業一紅黃壤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之策[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1998,19⑷:23-26.
21.陳印軍,黃詩鏗.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糧食生產發展的出路在科技[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1998,19⑴:40-44.
20.陳印軍,畢於運,李亞男.改善生態環境增強長江流域防洪抗災能力[J].農業信息探索,1998⑸:37-38.
19.陳印軍,李應中,尹昌斌.長江流域糧食生產的幾大特點與幾點建議[J].農業經濟問題,1998⑸:6-10.
18.尹昌斌,陳印軍,畢於運.紅黃壤地區糧食生產的區域比較優勢測度.農業技術經濟,1998⑸:42-45
17.許越先,陳印軍.黃淮海平原糧食生產特點及增產能力分析.作物雜誌,1998⑷:1-5.
1997
16.陳印軍.依靠科技進步促進東南沿海地區糧食生產持續發展.農業技術經濟,1997⑶:27-30
15.陳印軍.經濟發達地區糧食持續發展之路— —研究推廣“三省二高”輕型栽培技術.中國農村經濟,1997⑴:38-40.
1995
14.陳印軍.中國紅黃壤地區土地資源特點及開發利用[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1995 ⑹:51-55.
13.陳印軍.中國糧食形勢不容樂觀[J].中國農村觀察,1995⑸:11-14.
12.陳印軍.三峽地區農業自然資源特點及開發利用策略.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1995,4⑴:33-37.
11.陳印軍.四川人地關係日趨緊張的原因及對策.自然資源學報,1995,10⑷:380-388.
1994
10.陳印軍.湘、贛、川三省農業生產的優勢、潛力、問題及對策[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1994 ⑷:60-64.
9.陳印軍.廣東“優質高產高效”農業之發展[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1994⑵:56-59.
8.陳印軍.利用海南冬季優勢積極發展冬季農業.自然資源學報,1994,9⑵:123-130.
1993
7.陳印軍.開發三峽資源 振興地區經濟.自然資源,1993⑵:19-23.
1992
6.陳印軍,陳錦旺.論三峽地區糧食生產發展. 農業區劃(現改名: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1992⑸.
5.陳印軍,陳錦旺.淺議三峽地區的農業開發[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1992⑹:46-49.
4.陳印軍.加強中、低產田的治理促進糧食生產穩步發展[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1988⑸:37-39.
3.彭德福,陳印軍,周延仕,蘇勝娣.湖北省丘陵山區分區劃類初報[J].農業區劃(現改名: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1984⑺:49-52.
2.彭德福,陳印軍.浙、閩、贛、鄂、湘亞熱帶丘陵山區農業資源綜合利用分區劃類初報[J].農業區劃(現改名: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1984⑺:3-22.
1983
1.寇有觀,林仁惠,周延仕,蕭鉥,陳印軍,徐波,蘇勝娣,王廣智.中國亞熱帶東部丘陵山區農業資源的基本特點. 農業區劃(現改名: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1983⑶.
榮譽獎勵
1.1987年榮獲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2.1989年榮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3.1996年獲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獎勵。
4.1996年榮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5.1998年獲中國農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6.1999年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7.1999年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8.2000年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9.2004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