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頁碼:252 頁·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802215498
·定價:43.00
·版本: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內容簡介
《中國民情報告:領導決策信息年度報告》主要內容簡介:衢州“名師共享+名校託管”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神木縣實行12年免費教育,不收學費政府管吃管住、學有所教拒絕貧困反對歧視、被偷梁換柱的羅彩霞案、高校教職工子女就可享受降分優惠、“加分門”事件背後的“權勢影響”、教育部:2009年高考招生錄取嚴把“三關”等。
作者簡介
連玉明,著名城市專家、城市戰略規劃師,教授。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領導決策信息》雜誌社社長。
武建忠,《領導決策信息》周刊總編輯,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首都科學決策研究會常務理事。
閱讀推薦
《中國民情報告:領導決策信息年度報告》: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現已出版 (全國百佳圖書出版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評定)
公民的衣食住行不僅僅是公民的權利
百姓的安居樂業不僅僅是百姓的期盼
什麼是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
什麼是普通百姓最擔心、最著急、最迫切的問題
目錄
第一部分 學有所教是文明社會的象徵
“學有所教”將會止住許多眼淚
寄宿制學校:為失衡的城鄉教育找到準星
鄂寧啟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行動計畫
衢州“名師共享+名校託管”推進教育均衡發展
神木縣實行12年免費教育,不收學費政府管吃管住
學有所教拒絕貧困反對歧視
被偷梁換柱的羅彩霞案
高校教職工子女就可享受降分優惠
“加分門”事件背後的“權勢影響”
教育部:2009年高考招生錄取嚴把“三關”
學有所教要求政府要“節衣縮食”
教育投入占GDP比例距離4%還有多遠
教育投入與經濟成長究竟是什麼關係
教育投入如何達到甚至超越GDP4%
學有所教呼喚真正的教育
應試教育為何一直大行其道
從“被就業”反思高校究竟在關注什麼
受教育不再等於做學問
教育已到非改不可的時候
第二部分 勞有所得是社會和諧的基石
民富:下個30年改革發展的著力點
由“國強民富”到“民富國強
2009年多個地區下調居民收入增長目標
2008年以來多個地區調整工資指導線水平
31省區市“十一五”居民收入及分配狀況
收入分配創新的浙江樣本
建立工資增長機制讓人們“勞有所得”
完善收入分配機制時機已經成熟
收入分配不合理或影響中國經濟轉型
中國正在進入勞動“高成本時代”
廣東版國民收入倍增計畫
收入差距逐漸擴大與勞有所得背離
我國居民收入差距呈逐年擴大之勢
收入分配,以民為先
個稅起征點將適時作出調整
完善我國收入分配體制的政策建議
弱勢群體是勞有所得的“陽光角落”
促進社會公平關鍵在政府
新貧困線下4007萬貧困人口的地區分布
2009年農民工資收入增速可能25年最低
中央地方合力破解大學生就業難
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政府責無旁貸
第三部分 病有所醫是生命本質的底線
中國人為何失去了病有所醫的本質權利
“看病難、看病貴”緣何出現
整治藥價虛高需出重拳、出硬招
神木的免費醫療可否廣泛推廣
“病有所醫”需要更多醫療法規政策鋪路
社區衛生服務網路日趨完善
城鎮居民病有所醫正變為現實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給了農民看病的保障
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免除困難群體後顧之憂
新醫改給廣大民眾帶來了什麼
千呼萬喚始出來,回歸公益是核心
2009~2011年投入8500億推進醫改
新醫改方案效果明顯
醫患關係和諧才能病有所醫
醫鬧事件血濺白衣
“醫鬧”是醫患不和諧的又一毒瘤
各地探路構建和諧醫息關係
第四部分 老有所養是人性尊嚴的核心
老有所養沒有制度保障不行
城鎮養老保障制度
農村養老保障制度
養老保險的轉移接續
國未富人先老情況下我們的對策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特點
我國人口老齡化形成的原因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及其國際比較
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銀色浪潮”?
我國的養老服務體系
社區居家養老:最為基礎的養老方式
機構養老:亟待規範發展的養老方式
農村社保確保農村老有所養
新農保讓農民老有所養
農民工養老:如何做到“可轉移”
被征地農民養老還需多點切入
第五部分 住有所居是生活質量的標誌
……
文摘
(3)廣西柳州的免費午餐制度
2008年9月1日起,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融安、三江3個貧困縣的九年義務教育農村學生開始享受免費午餐。2008年7月,柳州市提出要在全區率先實行貧困縣九年義務教育農村學生免費午餐制度,著力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政策體系,促進全市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免費午餐從2008年秋季學期開始實行,每個學生可享受200天免費午餐。相關經費由市、縣兩級財政分別承擔85%和15%,每年投入達3357.8萬元,8萬多名學生從中受惠。三個縣試點成功之後,免費午餐措施還向柳州所轄六縣進行了推廣。
(4)陝西:啟動寄宿制學校配套設施建設
2007年年底,陝西省“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圓滿完成,398所項目學校全部竣工,解決了近20萬邊遠貧困山區學生上學難題。但受各種因素影響,寄宿制學校生活配套設施尚不完善,大多不能滿足學生寄宿需求。為此,2007年年底,陝西省啟動了“完善農村寄宿制學校配套設施建設計畫”,安排專項經費,重點解決生活設施薄弱的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的就餐、飲水、如廁、取暖等問題,以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的設施短缺情況。
陝西省西安市則於2008年4月開始實施農村標準化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計畫新建校舍6萬平方米,總投入7712萬元。2008年6月,西安市出台<農村(山區)標準化寄宿制學校建設工作方案>,計畫兩年內在藍田、臨潼、長安、周至建設40所標準化寄宿制學校。按照要求,長安、臨潼、周至於2009年建設完畢,藍田在2010年9月前完成。新建成的標準化寄宿制學校,通過提高抗震設防標準和最佳化選址方案,全面提高山區學校的防災、抗災、減災能力。其建設規模也能夠滿足學生就學需要,校舍的教育教學功能比較齊備、操場和廁所等輔助設施達到標準、圖書儀器和生活設施等配置齊全,教師和生活管理人員等配備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