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柞蠶業興於漢,宏於明,盛於清,距今已有2000年的歷史。西漢末年境內有野蠶成繭,東漢光武開始人工放養。明嘉靖年間,“山絲產額甲於各縣”,“婦孺會絡經,滿城梭子聲”,出現較大行店、貨棧,南召店(舊縣城)“日進斗金”。清代,南召柞蠶業進一步興旺發達,民眾以“養蠶為業,植柞為本”。乾隆年間,代理知縣陳之鄖作詩讚道:“槎坡饒而利,蠶坡繭絲盈”,“以茲補乏匱,且以供職征”。鹹豐年間,縣境柞蠶豐收利大,民眾以養蠶為業,植柞為本,有“一筐蠶,十畝田”的諺語。光緒二年,南召縣養柞蠶達3萬餘筐,產絲10餘萬公斤。光緒年間,上海“久成”絲行在南召設立分店,南召絲綢遠銷歐美和俄國,縣衙創辦蠶桑學堂,培養養蠶和繅絲專業技術人才。
民國年間,南召蠶業大起大落。民國三年(1914年),南召山絲綢在美國舊金山“萬國商品賽會”參賽。民國十至二十年(1920-1931年),為南召柞蠶發展鼎勝時期,全縣蠶農達17000餘戶,年放養量6萬筐,產繭近8萬擔,產絲20餘萬公斤,產柞綢230萬餘米。1932年以後,由於封建採辦勢力高利盤剝和戰亂影響等原因,南召柞蠶業日漸衰萎。
改革開放以來,南召縣委、縣政府為進一步膨脹柞蠶業生產規模,大力開展天然林改造和荒山點橡,並採取留樁放拐、點橡補墩、保持水土、肥坡旺柞、禁止柞坡開荒等措施,加大對柞坡的建設和保護,使蠶坡面積逐年增加。先進的育種技術成為柞蠶種物25個。河南省南召縣的柞繭產量占全國的40%、河南省的70%,全縣16個鄉鎮338個行政村中有15個鄉鎮211個行政村78%的農戶從事柞蠶生產,形成了規模經營之勢.擁有養蠶專業村近百個同時,還湧現出了3個柞繭萬擔鄉、1個絲綢之鄉和1個絲棉之鄉。
柞蠶業的興起,帶動了南召相關產業的迅猛發展。以柞蠶絲為原料的南召縣豪威繅絲工業有限公司、南召縣九龍地毯有限公司、南召縣麻絹廠、南召縣繡品廠等一批工業企業應運而生並得到健康發展,先後培育出了“南召柞絲”、“南召丹霞地毯”、“南召真絲繡衣系列產品”、“南召阿房宮睡眠皇后系列高級絲綿被”等一批名牌產品。目前,全縣地毯加工網點已輻射全國8個省100多個縣、市,年產量50萬平方英尺,產值達1億多元,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絲毯生產基地之一,產品享有天津口岸免檢待遇,暢銷亞、美、歐、非四大洲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創匯額連續7年名列河南省第一。
相關詞條
-
柞蠶
柞蠶(Antheraea pernyi;tussah)zuòcán,鱗翅目大蠶蛾科柞蠶屬。古稱春蠶、槲蠶,也叫山蠶。一種吐絲昆蟲,因喜食柞樹葉得名。柞蠶...
簡介 蠶繭簡介 生活習性 柞蠶天敵 柞蠶化性 -
特產
(中國綢都、果城):絲綢、冬 菜、營山興德紅油、川北涼粉、鍋盔灌涼粉、蓬安...
名詞解釋 資源 西南地區 華北地區 東北地區 -
土特產
山茶油﹑ 汕頭的抽紗、 張家界的葛粉等。 地理標誌產品據中國質量萬里行有關...在經濟上的重要性日益增強,成為提高本國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利器之一。據杜邦中國集團...中國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他認為中國企業要打造世界 名牌,沒有捷徑可走,只有...
簡介 地理標誌產品 土特產一覽表 特產之鄉 特產銷售 -
吉林[中國行政區]
吉林省簡稱“吉”,省會長春市。地處東經122-131度、北緯41-46度之間,面積18.74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面積2%。位於中國東北中部,處於日本、俄羅...
歷史 行政區劃 地理 人口與民族 經濟 -
蓋州市
蓋州市位於遼東半島西 北部,地處瀋大高速公路經濟帶中部,是國家批准的對外開放城市。東與岫巖縣、莊河市相鄰;南與大連市接壤;北臨營...
自然地理 歷史沿革 文物古蹟 歷史事件 行政區劃 -
南召縣
歷史沿革早在五、六十萬年前,“南召猿人”就群居在杏花山下,與“北京猿人”的時代大體相當,這是中原人類的共同祖先。與杏花山猿人遺址相毗鄰的小空山猿人遺址,是中國發現的直立人階段第二處人類已會用火和管理火的洞穴遺址...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特徵 資源分布 人口民族 -
中國栗文化初探
中國栗文化初探,作者,趙豐才,由中國農業出版社於2006-03-01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 作者簡介 目錄 -
桑蠶絲被
以北的蘇中、蘇北去了。如南通海安,成為了新時期的“中國繭絲綢之鄉”、“中國湖桑之鄉”、“全國最大的優質桑蠶基地”、“世界僅有三處高品位繭絲綢基地... Linnaeus,桑蠶起源於中國,由古代棲息於桑樹的原始蠶馴化而來,與中國現今食害...
定義 桑蠶 蠶絲被品質 桑蠶產地變遷 區別 -
遼東丘陵
,是中國柞蠶和暖溫帶水果基地。區別 遼西丘陵 遼東丘陵和遼西丘陵 遼東丘陵...遼東半島,其中金縣以南的部分又稱旅大半島。遼東丘陵是我國著名的柞蠶和暖...] 經濟林之鄉 本小區素有“蘋果之鄉”之稱,大部分地區部可以滿足蘋果...
概述 區別 地理 經濟林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