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技術史論壇

中國技術史論壇

中國技術史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造船工程學會主辦,吸引了這三大學會下屬的農學史、少數民族科技史、機械史、造船史、金屬史、紡織史、土木工程史、電信史、陶瓷史、綜合史等諸多技術史分支領域的專家學者。

第一屆 中國技術史論壇

2009年,首屆中國技術史論壇在南京舉行,南京農業大學農業文明研究院帶頭承辦首屆論壇。
該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造船工程學會主辦,吸引了這三大學會下屬的農學史、少數民族科技史、機械史、造船史、金屬史、紡織史、土木工程史、電信史、陶瓷史、綜合史等諸多技術史分支領域的專家學者。
幾十年來中國科技史事業經過不斷發展,形成了不同分支學科史和綜合史等齊頭並進的局面。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外學者共同發起了系列的“中國科學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東亞科學技術與醫學史國際研討會”,為中國科技史學者創造了多學科的國際交流平台。
然而,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張柏春表示,這兩個綜合性的國際會議時常在境外舉行,只有很少的中國學者能多次出國參加這兩個系列的會議。大多數國內同行,特別是技術史同行們,越來越意識到:我們還迫切需要綜合性的或跨學科的國內學術交流平台。
2008年11月初,中國科技史學會代表大會在上海東華大學舉行。與會的幾個專業委員會和單位的負責人很快就共建一個技術史聯合交流平台達成共識,並於11月2日舉行技術史聯席會議,商定創建系列的“中國技術史論壇”。這個論壇借鑑歐盟機構的聯絡機制,由各個專業委員會、分會和學科史牽頭人組成一個組織委員會,進行平等的協商,共同組織、輪流承辦技術史論壇。王思明教授在上海當即表示,南京農業大學農業文明研究院帶頭承辦首屆論壇。
在論壇開幕式上,中國科技史學會副理事長梅建軍教授說:“論壇首次會聚了這么多技術史分支領域和研究方向,這在我國技術史學術交流上是一次創舉,這種交流將極大地推動我國技術史研究的發展。”

第二屆 中國技術史論壇

2011年11月5日至7日,以“技術、文明與遺產和文化的多樣性”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技術史論壇,在南寧市廣西民族大學舉行。
本次論壇吸引了來自中國科學院台灣成功大學、廣西民族大學等海內外數十家科研機構、大學、企業的170多位專家學者、企業家和官員到會。參會人員之多,涉及領域之廣,表明中國傳統技術、工藝越來越受到學界和社會的重視。
本屆論壇共收到論文143篇,有130篇在會上進行了交流。在為期三天的時間裡,與會代表圍繞傳統工藝傳承與保護、金屬史與技術史、農業史與科技社會等專題進行了廣泛交流,對非物質文化的傳承保護,工業遺產、城市發展升級中傳統文化的保護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銅鼓、欽州泥興陶、梁平年畫、山西麻紙等一批極具民族、地域特色的傳統工藝文化受到與會者的關注。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所長張柏春研究員認為,這是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規模最大的一次盛會。科技史學會屬下的8個專業委員會,以及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史分會、中國造船工程學會船史研究會共同承辦這一論壇,為技術史研究營造了跨學科交流的平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