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叢書的前身有110個專題,涉及歷史文化的各個方面,由商務印書館、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聯合出版。現由編委會對類目重新加以調整,確定了考古、史地、思想、文化、教育、科技、軍事、經濟、文藝、體育十個門類,共100個專題,由商務印書館獨家出版。每個專題也由原先的五萬多字擴大為八萬字左右,內容更為豐富,敘述較前詳備。
目錄
一 引子 馬王堆漢墓和放馬灘秦墓中的驚人的發現
二 原始地圖和早期地圖
原始地圖的出現
九鼎的傳說
早期的測量技術
放馬灘地圖
《兆域圖》
三 漢至南北朝時期的地圖
形形色色的地圖
馬王堆漢墓地圖
最早的地圖學理論——裴秀的製圖六體
最早的歷史地圖集—-裴秀的《禹貢地域圖》
京相潘、杜預、謝莊的成就
四 隋唐至宋時期的地圖
隋唐的圖經和地圖
賈耽及其《海內華夷圖》
《五嶽真形圖》與等高線的運用
宋化的地圖
宋化的石刻地圖
沈括的地圖學成就
五 元明時期的地圖
郭守敬與元化的緯度測量
朱思本的《輿地圖》、羅洪先的《廣輿圖》和楊子器跋《輿地圖》
測定和繪製黃河源地圖
海圖的發展
利瑪竇等西方傳教士對中國地圖測繪的貢獻
六 清時期的地圖
黃河正源的測定
康熙時期的經緯度測量和地圖測繪
康熙《皇輿全覽圖》和《乾隆內府輿圖》
登上顛峰後的急劇衰落
中國歷史地圖集大成之作——楊守敬的《歷代輿地圖》
《申報地圖》的出版
七 結束語 中國古代地圖測繪史告訴了我們什麼
從世界看中國
過去為什麼輝煌
歷史給我們的教訓
書摘
更令人驚嘆的是,這幅西漢地圖的精確度相當高,山脈的畫法接近於現代的等高線,比宋以後直到明、清經常採用的畫法更高明;其主區的精度不僅超過採用現代測繪技術以前的各種地圖,就是比之於清代以實測為基礎繪製的《大清一統輿圖》來也毫不遜色。
西晉的地圖學家裴秀(公元223-271年)已經看不到西漢初的地圖了,而他見到的一些漢代地圖既不用比例尺,距離也不準確,連名山大川都沒有畫全,所以他認為這些地圖缺乏參考價值。有了這位權威學者的評價,後人一般都以為漢代的地圖比西晉初年要落後很多。馬王堆漢墓古地圖的發現,完全推翻了裴秀的結論。
不僅中國地圖測繪史因此而重寫,世界地圖測繪史也需要重寫了,因為世界上還沒有發現過比這更早、更精確的地圖實物,馬王堆漢代古地圖當然應該成為世界地圖測繪史上光輝的一頁。
作者簡介
葛劍雄(教授,歷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祖籍浙江紹興,1945年12月15日出生於浙江湖州。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現任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
履歷
1965年8月-1978年10月在上海市閘北區古田中學任教,先後任教英語、政治等學科,團委書記。1981年12月碩士研究生畢業後留校工作至今,在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工作,1985年任副教授,1991年任教授,1993年任博士生導師,1996年任史地所所長,1999年兼任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3月,葛劍雄教授離開擔任了3任11年的史地所所長職位,出任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仍兼在史地所任教指導博士生。
著作
發表史學專著20餘部、論文百餘篇。作品獲“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理論研討會”論文獎、“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郭沫若史學獎”等。曾參加中國“人文學者南極行”活動,多次在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等國際著名高等學府進行學術交流。本人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評為“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著有《西漢人口地理》、《中國人口發展史》、《普天之下:統一分裂與中國政治》、《統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啟示》、《簡明中國移民史》合著)、《中國移民史》、《往事與近事》、《泱泱漢風》、《未來生存空間·自然空間》、《悠悠長水:譚其驤前傳》、《悠悠長水:譚其驤後傳》、《葛劍雄自選集》、《行路集》、《碎石集》、《千秋興亡》(主編)、《長城的價值》等及論文百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