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目錄
導言
第一章 佛教在印度的產生與對外傳播
第一節 古代印度的地理環境對印度歷史和文化的影響
第二節 古印度種姓制度的形成與婆羅門教
第三節 佛教在反婆羅門教沙門思潮中的產生及佛教在理論上對婆羅門教的批判與繼承
第四節 印度佛教的歷史演變
一、原始佛教時期(約公元前6世紀至前4世紀)
二、部派佛教時期(約公元前4世紀至前1世紀)
三、大乘佛教時期(約公元1世紀至6世紀)
四、大乘密教時期(公元7世紀至12世紀)
第五節 阿育王與印度佛教的對外傳播
第二章 佛教在中國漢地的初傳期——兩漢至東晉
第一節 關於佛教初傳中國漢地的時間
第二節 關於佛教初傳中國漢地的路線
第三節 佛教在中國漢地初傳期的傳播概況
一、漢代佛教的傳播
二、三國佛教的傳播
三、西晉佛教的傳播
四、東晉十六國佛教的傳播
第三章 佛教在中國漢地的傳播發展期——南北朝時期
第一節 南朝佛教的傳播與發展
一、南朝政權對佛教的崇奉和提倡
二、南朝佛經漢譯
三、南朝佛教學派的興起
第二節 北朝佛教的傳播與發展
一、北朝政權對佛教的崇奉和提倡
二、北朝政權對佛教的限制和打擊
三、北朝的佛經漢譯
第三節 南北朝佛教傳播之地域特點
一、南朝尚玄談的“義學”
二、北朝重實踐的“禪學”
第四節 南北朝時期南北佛教在傳播過程中的交流
一、南北佛教界的密切聯繫和友好交往
二、僧人的南北移居
三、南北佛教的趨同和一體化
第四章 佛教在中國漢地的傳播鼎盛期——隋唐時期
第一節 隋唐時期帝王對佛教的態度對佛教傳播的影響
一、崇佛型皇帝
二、重佛型皇帝
三、輕佛型皇帝
四、反佛型皇帝
第二節 隋唐時期的佛經漢譯與佛典註疏
第三節 隋唐時期漢地佛教宗派
一、天台宗
二、三論宗
三、三階教
四、法相宗
五、律宗
六、華嚴宗
七、禪宗
八、淨土宗
九、密宗(主要指唐密)
第四節 隋唐時期民間佛教及信仰的興盛
一、隋朝民間佛教及信仰
二、唐朝民間佛教及信仰
第五章 佛教在中國漢地傳播的產果期——宋元明清時期
第一節 宋元明清時期佛教在漢地傳播概況
一、宋代佛教的傳播
二、元代佛教的傳播
三、明代佛教的傳播
四、清代佛教的傳播
第二節 宋儒學者援佛人儒而產生的文化成果——程朱理學
一、改造舊儒學創建新儒學的時代要求
二、周敦頤思想的佛學淵源
三、二程對佛學的吸收借鑑
四、朱熹對佛學思想的改造與吸收
第六章 論佛教在中國漢地實施的傳播方式
第一節 佛教在中國漢地實施的口頭傳播方式
第二節 佛教在中國漢地實施的文獻傳播方式
一、佛經漢譯與佛教傳播
二、漢文經錄編撰與佛教傳播
三、漢文大藏經的刻印與佛教傳播
第三節 佛教在中國漢地實施的實物傳播方式
一、舍利及其種類
二、釋迦牟尼佛舍利
三、我國現存影響最大佛舍利
四、關於舍利崇拜與佛教傳播
第四節 佛教在中國漢地實施的藝術傳播方式
一、漢地佛教建築藝術與佛教傳播
二、漢地佛教雕塑藝術與佛教傳播
三、漢地佛教繪畫藝術與佛教傳播
四、漢地佛教戲劇藝術與佛教傳播
第七章 論佛教在中國漢地實施的傳播策略及其效應
第一節 佛教初傳期依靠神異道術的傳播策略及效應
第二節 佛教初傳期依附於中國本土文化的傳播策略及效應
一、佛教初傳期對道家的依附
二、佛教與儒家倫理的協調
第三節 佛教依附於封建王權的傳播策略及效應
第四節 佛教初傳期重視與士大夫交往結納的傳播策略及效應
第五節 佛教以通俗簡易之道教化民眾的傳播策略及效應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陳文英,女,1966年生,河南遂平人。1987年畢業於鄭州大學歷史系,現為黃淮學院社會科學系副教授。從教以來,在《史學月刊》《河南大學學報》《中州學刊》《河南師範大學學報》《華南師範大學學報》《天中學刊》《教育評論》《商丘師範學院學報》等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參編學術論著4部,獨著1部。主持各級項目(課題)近10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