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帝王之武則天

中國古代帝王之武則天

武則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漢族。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唐高宗時代,民間起義,曾出現一個女皇帝陳碩真),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唐高宗時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為皇太后(683—690),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705),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並號其為“神都”。史稱“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和政治家。


簡介

武則天武則天
武則天,是一個頗有歷史魅力的名字,是一個似傳奇而非傳奇的歷史人物。她是唐朝開國功勳武士 的次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幼妾,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在協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後,親登帝位,自稱聖神皇帝,廢唐祚於一旦,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唯一女皇。從她參與朝政,自稱皇帝,到病移上陽宮,前後執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歷史功績,昭昭於世。誠如宋慶齡對她的誠懇評價:武則天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

生平

武則天武則天
武則天,本名武照,稱帝後改為武曌。初唐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人。她誕生於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正月,卒於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十一月。生母是武士 的續妻,隴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寧公楊達之女。
武則天,出生在唐初新貴顯宦之家,顯赫的權勢,豪奢的生活,滋養了她無限量的權力欲。然而,初唐極重士族的門閥之風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門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飽受流俗的輕視,而不甘埋沒。這一特殊的境遇與遭際,強烈地刺激著青年時代的武則天,陶冶了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權力,以達唯我是從的欲望,和以冷酷而不擇手段地去報復一切的心理。這一點在她以後從政乃至於“南面稱孤”的一系列政治鬥爭中,表現的尤為突出,成為她一生功過參差的修養。品德、性格和心理根源。
則天自幼聰慧敏俐,極善表達,膽識超人。父親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讀書識字,使她通曉世理。史載,則天十三、四歲時,已是博覽群書,博聞強記,詩詞歌賦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礎,而且長於書法,字態卓犖不群
貞觀十一年(637年), 14歲的則天以長相俊美,入選宮中,受封“才人”。入宮之後,則天行事幹練,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嬌艷,頗得太宗歡心,遂賜號“媚娘”。時日既久,太宗又發現則天學識尚好,且懂禮儀,便把她從侍穿衣著的行列,調人御書房侍候文墨。這一變故使武則天開始接觸皇家公文,了解了一些宮廷大事,並能讀到許多不易得見的書籍典章,眼界頓闊,日漸通曉官場政治和權術。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死去,則天與所有嬪妃,傳送長安感業寺削髮為尼。太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後,因早先與則天暗通款曲,對她極有興趣,遂經常往來於感業寺,並於兩三年後重召則天入官,晉封為“昭儀”。永徽六年(655年),極受高宗寵幸的武則天,在內宮的鬥爭中穩操勝券,並日促高宗立己為後。然而,在封建社會中,皇后的廢立乃國之大事,須與重臣們商定。當高宗把廢皇后王氏,立則天為皇后的打算向諸遂良、長孫無忌等元老重臣說明後,立即遭到強烈的反對。他們認為武氏出身卑微,不宜為後。但是,高宗的主張也得到武則天的同謀許敬忠以及李義府、徐世 等一些朝中要員的支持。在他們的幫助下,高宗終於在這年的十月斷然頒詔,廢皇后王氏,正式冊立則天為皇后。自此,皇家內宮大權,全部落人武氏之手。
則天登上皇后寶座後,機智精明,“通文史,多權謀”的長處,得到長足的發揮和發展,使高宗對她寵愛之餘,別眼相看。她亦利用皇后的身份,皇上對己的寵愛,積極參與朝政, “百司奏事,時時令後決之”。從永徽六年(655年)到顯慶四年(659年)的五年時間裡,她設法清除政敵,貶尚書右僕射諸遂良,使其鬱悶而死;黜同中書門下長孫無忌,逼其自縊;罷免朝中諸遂良、長孫元忌的支持者,鞏固和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和權力,掃除了她參政道路上的障礙。
顯慶五年(66O年),高宗李治因患鳳眩,目不能視,遂下詔委託武后協理政事。自此,則天從參政步人執政,“黜陟生殺,決於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人雖在幕後,卻遙控了朝廷實權。後來,高宗後悔,圖謀收回大權,並密令中書侍郎上官儀草詔廢后。豈知機事不密, “謀泄不果”,武后手辣心狠,先下手為強,立將上官儀處死。高宗之舉,功虧一簣 ,反使武后更為警覺。
由於則天武后處理政務有章有法,不似高宗久諉不決,甚為群臣敬服。高宗雖厭其獨行獨斷,許多國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這樣,就使武后逐漸從幕後走向前台,竟與高宗同臨紫 殿,一起接受群臣朝拜。上元元年(674年),高宗號天皇,皇后號天后,天下人謂之“二聖”。自此,高宗形同虛設,唐朝權柄,盡在武后則天掌握之中。
從上元元年(674年),則天以“天后”之尊開始執政,至天授元年(690年)正式稱帝的16年中,武氏為當皇帝做了大量的長時間的準備,採取了多種有力有效的措施。首先,在王位的繼承上,高宗想禪位於長子李弘。武后則不念母子之情,將李弘毒死,立次子李賢為太子。李賢被高宗委以臨國之任,處理政務頗為精幹,武后則廢李賢為庶人,立三子李顯為太子。弘道天年(683年),高宗卒,中宗李顯剛剛繼位,武后則以皇太后名義臨朝稱制。一年後便廢掉中宗,改封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為帝,是睿宗。李顯、李旦都是昏庸無能之輩,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處處受制於武后。
其次,是修改《氏族志》為《姓氏錄》,從傳統上和輿論上打擊和削弱一貫反對自己的士族官僚集團,扶植和依靠新興的庶族地主階級。這樣使士族官僚不再有人仕做官的優越條件,也不能因出身豪貴而為所欲為。而對庶族出??成的《姓氏錄》再也看不到士族貴族的特權,原來連《氏族志》都不能列入的武氏,在《姓氏錄》中,卻定為姓氏的第一等。
再次,是變更官名,改東都洛陽為神都,為自己登位稱帝,建立新秩序,邁出重要的一步。向舉國表示自己大位一統至高無上的權力。武后的這些新政措施,很快遭到皇族李氏和許多士族官僚的反對。柳州刺史,唐初元勛徐世 之後徐敬業,召十數萬兵馬率先於揚州發難,名著一時的《討武曌檄》,遍撒域中。宗室琅玡王李沖在博州,越王李貞在豫州也相繼反武,舉兵討伐。則天武后對此毫不手軟,堅決鎮壓,在她的直接指揮下,這些叛亂很快平息,徐敬業、李沖、李貞等主要發難者,或死於戰場,或被捕殺,無一倖免。恐怖的斬殺,廣泛的株連,充分地暴露出武后的冷酷果斷。
公元69O年,武則天認為親臨帝位的條件成熟,先借佛僧法明之口,廣造輿論:“武后為彌勒佛轉生,當代唐為天子。”接著又一手導演了,以唐睿宗為首的六萬臣民上表勸進,請改國號的壯舉。至此,水到渠成,則天武后在“上尊天示”、“順從眾議”的“萬歲”聲中,登臨大寶,實現了夢寐以求的夙願,改唐為“周”,自號“聖神皇帝”。這年,她已是67歲的高齡。

影響

武則天武則天
如果說,武則天在稱帝前三十餘年參政執政的政治生涯中,已顯示出驚人的政治謀略和手段。那么,在稱帝之後的十餘年中,則更充分地顯示了她在用人、處事、治國等各個方面傑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氣魄。
則天稱帝後,更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使用。她認為“九域之廣,豈一人之強化,必佇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國”、“定邊疆”的人才,她不計門第,不拘資格,一律量才使用。為了廣攬人才,她發展和完善了隋以來的科舉制度,放手招賢,允許自舉為官、試官,並設立員外官。此外,她還首創了殿試和武舉制度,為更多更廣地發現人才,搜羅人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比如,中唐名將郭子儀,就是“自武舉異等出”。這樣,在她施政的年代裡,始終有一批“文似仁傑”,“武類休武”的能臣干將為其效命,有力地維護著武周的政權。
對於農業生產,則天也非常重視。她說:“建國之本,必在務農”,“務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人富”。她規定,能使“田疇墾闢,家有餘糧”的地方官升任;“為政苛濫,戶口流移”的“輕者貶官,甚至非時解替”。這樣,在她執政的年代裡,農業和手工業都得到較大的發展。人口不斷增加。據當時統計,永徽時全國戶數為38O萬戶,到則天臨終的神龍元年,漸增為6i5萬戶,幾乎增長一倍。僅此一點即可看出這一時期的農業經濟發展情況。
在抗擊外來人侵,保護邊境安寧,改善相鄰各國的關係方面,則天施政時期也做了很多努力。對吐蕃 貴族的入侵和騷擾,則天給予堅決的抵禦和反擊。長壽二年(692年)她派大將王孝傑擊敗吐蕃,收復安西四鎮,復置安西都護府於龜茲。之後,又在庭州設定北庭都護府,鞏固西北邊防,打通了一度中斷的通向中亞地區的“絲綢之路”。在她施政的年代裡,堅持邊軍屯田的政策。天授年間,婁師德檢校豐州都督“屯田積穀數百萬,兵以饒給”。大足元年(701年),郭元振任涼州都督,堅持屯田五年,“軍糧可支數十年”。武氏的這種大範圍的長期屯田。對邊區開發、減輕人民轉輸之勞,以及鞏固邊防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評價

當然,在武則天掌權近半個世紀的較長時期內,也有很多過失。她重用酷吏,獎勵告密。使不少污吏橫行一時。他們刑訊逼供,濫殺無辜,誣陷於人,使不少文臣武將蒙受不白之冤。雖然對武周政權的鞏固起過一些作用,但是,搞的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必然影響國家的治理和生產的發展。她放手選宮,使官僚集團急劇。增大,官僚機構膨脹,必然要加重人民的負擔。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費大量財資和勞力。這都不同程度影響和延緩了生產力的發展。不過,這些錯誤和過失,畢竟是武則天政治生涯中的支流。她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夠排除萬難,在統治長達半個世紀的年代,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革除時弊,發展生產,完善科舉,破除門閥觀念,不拘一格任用賢才,順應歷史潮流,大刀闊斧改革的歷史功績相比,難以同日而語。她的歷史功過,恰如她給自己立下的那塊“元字碑”一樣,只能由歷史去作出評論和判斷。

長壽絕招

武則天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而且是一個活了81歲的長壽女皇,這裡不論她的政治業績,只講講她在養生保健上的獨到之處吧。
武則天是非常講究保養的人,御醫們也為她的皮膚護理開出了很多美容秘方,有兩個很有名的美容秘方是武則天常用的。一個是“益母草澤面方”,這個方子收錄在蘇敬編輯的《新修本草》中,後來王燾在《外台秘要》中也有所收錄,後世的醫書中也曾經收錄並改名
為“神仙玉女粉”,到明代李時珍時,在《本草綱目》中又恢復原名收錄。
益母草是婦科的良藥,既可內服,也可外用。外用敷面,有治療膚色黑、祛除面部斑點和皺紋等功效;經常使用能使皮膚滋潤有光澤。益母草澤面方具體的做法是,每年農曆五月五日採集根苗全具的益母草,採集的益母草上不能帶一點土,否則就沒有效果。將采來的益母草曬乾,粉碎後過細羅,加入適量的麵粉和水,調和成雞蛋大小的團藥,曬乾,然後用黃泥土製成爐子,爐子四邊各開一個小孔,爐上層和下層放入炭火,兩層間放置藥丸,點火燒制。大火燒一頓飯時間,改用文火慢慢煨制24小時,中間不能滅火,最後煉出的上等藥丸應該是藥色潔白細膩的。藥丸一般制好取出後要涼透,放入瓷缽中,用玉錘(或鹿角錘)研粉,過細羅,再研,如此反覆,粉越細越好。接著將玉粉或鹿角粉摻入藥內,然後將藥放入瓷瓶密閉,用的時候再拿出來。
製作這種藥丸非常講究,包括採藥的時間、藥材的品色、製藥過程中的火候等等,如果做不好,藥丸變黑、變黃,都會失去功效;製作這些藥丸的主藥、藥童,都必須嚴格按照要求才可能製作成功。王燾在註解中說:剛開始用這個藥洗面,會覺得手開始變得潤滑,臉上也有了光澤,以後逐漸會面生血色,臉色紅潤,如果長年使用,四五十歲的婦人,看上去也會像十五六歲的女子一樣年輕。武則天八十歲的時候,還能保持秀美的容貌,看來跟她經常使用這個美容秘方不無關係。
另一個美容方,是御醫張文仲給武則天開的,叫常敷面脂,收錄在王燾的《外台秘要》中。面脂作為養顏美容用品,在唐代很為流行,相當於我們今天的面膜,有別於今天的是,那時候的面膜都是用天然的藥材製成的。這個方子的主要成分是用細辛、葳蕤、黃芪、白附子、山藥、辛夷、川芎、白芷、瓜蔞、木藍皮,加豬油煉成的。製作方法也很複雜,藥要切碎,然後用酒浸泡一晚,再煎制,慢慢形成凝固,才能成為面脂。葳蕤、瓜蔞、豬油有滋陰潤膚的功效,細辛、白附子、辛夷可以祛風通竅,黃芪可益氣補腎,川芎、木藍皮能活血保濕。所以這個面膜用後可以光潔皮膚、祛皺保濕,療效還是很顯著的。
武則天養面首之事,雖然褒貶不一,但是從古代房室養生的角度來看,如果和諧有節,一樣也可以達到養生保健、延年益壽的作用,所以這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揭示武則天長壽的原因。武則天寵愛的幾個年輕面首中,還有一個是她的御醫,名叫沈南,此人長得年輕俊美,又會醫術,所以在武則天面前也很受寵。他還說,武則天血氣衰弱,通過藥石來補氣是很難的,應該採取元陽方法,陰陽合才會令血氣充足,對於武則天養面首從醫學角度加以支持,這令武則天非常高興。沈南的醫術不見得有多高明,不過因為侍奉了女皇而出名,在御醫史上也是一樁奇事。

年譜

武則天墓武則天墓
1歲,武德七年(624年),生於長安。父,武土彠,年48歲,任工部尚書,判六曹尚書事。母,楊氏,年46歲。異母兄元慶、元爽稍長,姐一人尚幼。
2歲,武德八年(625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其兄建成、弟元吉。初七,李世民被立為太子。八月初八,高祖李淵傳位於太子李世民。九日,太子李世民即位,為太宗。封武士彠為豫州都督。
5歲,貞觀二年(628年)六月十五日,李治(唐高宗)誕生。本年,袁天罡為武相面,在當地留下了朝天關、望雲埔等傳說。
12歲,貞觀九年(635年)五月初六日,高祖死於長安大安宮垂拱殿。武士彠在痛悼高祖中患病身亡,享年59歲。十月二十七日,葬高祖於陝西三原獻陵,廟號高祖,與太穆皇后合葬。之後,與母親楊氏回文水葬父。14歲,貞觀十一年(637年),太宗李世民聽說武士彠之女美麗聰明有才華,召入宮中,立為才人,賜號“武媚”。
16歲,貞觀十三年(639年),全國有州府358,縣1551。高麗、新羅、西突厥、吐火羅、康國、安國、波斯、疏勒、于闐、焉耆、高昌、林邑、昆明等酋長相繼遣使朝貢。
20歲,貞觀十七年(643年)四月初七,太宗立李治為太子。
23歲,貞觀二十年(646年)三月初九,太宗病重,下詔軍國機務並委太子李治處理。此後,太子隔日聽政,朝罷,入侍藥膳,武與太子開始接觸,兩人同在太宗身邊侍疾。
25歲,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太宗作《帝范》12篇,賜太子李治。
26歲,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宗下詔長孫無忌、褚遂良輔佐太子李治。太宗駕崩。二十八日,武在感業寺出家為尼。六月初一,太子李治即位,為高宗,時年22歲。八月二十八日,葬太宗於昭陵,與長孫皇后合葬。
27歲,永徽元年(650年)正月初六,高宗立妃王氏為皇后。五月二十六日,太宗忌日,高宗到感業寺行香,見到武。武氏哭泣,高宗傷感落淚。王皇后暗示武氏留長髮,並勸皇上接其回宮。
28歲,永徽二年(651年)八月,武入宮,為一般宮女,在王皇后身邊。
29歲,永徽三年(652年)七月初二,立李忠(即陳王忠)為太子。十二日,戶部奏:全國有戶380萬。本年冬,武生長子李弘。
31歲,永徽五年(654年)三月,封武為昭儀。三月十四日,唐高宗應武之請求,加贈武德功臣屈突通、武士彠等13人官。六月,王皇后的舅父看出皇后寵衰的現實,自請罷官,改封為吏部尚書。十二月十七日,高宗離京師謁昭陵,武從行,生次子李賢於途中。
32歲,永徽六年(655年)三月,武著《內訓》一篇。六月,王皇后與其母柳氏為“厭勝”事發,高宗大怒,令柳氏不得入宮,後舅罷知政事。此時,在皇后廢立問題上朝臣分為兩派:長孫無忌、褚遂良、朝瑗、來濟、等反對立武則天為皇后;許敬宗、李義府、崔義玄、袁公瑜等擁護立武則天為後。十月十三日,王皇后、蕭淑妃廢為庶人。十九日,高宗下詔立武昭儀為皇后。十一月初一,舉行隆重的冊立皇后儀式,文武百官及蕃夷酋長朝皇后於肅儀門。初七,追贈武后父武士彠為司空。本月,武后處死王皇后、蕭淑妃。
33歲,顯慶元年(656)正月初六,降太子李忠為梁王、梁州刺史,立武后子李弘為太子。二月十七日,追贈武后父武士彠為司徒,賜爵周國公。三月十七日,武后祀先蠶於北郊。四月十四日,高宗與武后在安福門樓觀玄奘迎御製慈恩寺碑文。自魏晉以來,佛事活動從無如此之盛大。九月十二日,武后制《外戚誡》獻於朝。十一月初五,武后生第三子李顯於長安。
34歲,顯慶二年(657年)二月十二日,封李顯為周王。
36歲,顯慶四年(659年)六月二十二日,高宗下詔改《氏族志》為《姓氏錄》,以皇族與後族為第一等,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刊入士流。七月,殺長孫無忌及柳(特殊字)。九月,高宗下詔以石、米、史、大安、小安、曹、拔汗那、悒怛、疏勒、朱駒半等國置州縣府127個,全國疆域進一步擴大。
37歲,顯慶五年(660年)正月,高宗與武后及太子在東都洛陽過春節。二十三日,離洛陽到并州。二月初十、至并州。十五日,會見隨從官員、諸親及并州官屬父老等。三月初五,武后宴請親戚故舊鄰里於朝堂,宴婦人於內殿。初八,高宗講武於并州城西,引群臣閱兵。四月初八,高宗、武后一行離並回東都。十月九日,改封武后母代國夫人楊氏為榮國夫人,品第一。本月,高宗初患風眩病,委武后處理部分政務,從此,武后參與朝政,處事都符合高宗旨意。
38歲,龍朔元年(661年)正月,武后請禁止天下婦女為俳優之戲(古代指演滑稽戲的藝人),高宗採納並下詔。四月,高宗欲親率大軍進攻高麗,武后抗表進諫以為不可,被採納。
39歲,龍朔二年(662年)六月初一,武后生第四子李旦於蓬萊宮含涼殿,於殿內作佛事,供玉像。七月初一,以皇子李旦滿月,大赦天下,賜宴三日。
41歲,麟德元年(664年)十二月,西台侍郎上官儀謀廢皇后失敗下獄。十三日,殺上官儀等,賜廢太子忠死。此後,高宗視朝,武后垂簾於後,中外稱之為“二聖”。約於本年,武后生太平公主。
42歲,麟德二年(665年)十月二十八日,高宗、武后與太子去泰山封禪,從駕文武儀仗數百里不絕,東自高麗,西盡波斯,各國朝會者隨從。本年,又獲豐收。
43歲,乾封元年(666年)正月初一,高宗祀昊天上帝於泰山之南。初二,封於泰山之上。初三,禪於社首山,武后為亞獻。初五,禮畢,高宗御朝覲壇受朝賀,赦天下,改元乾封。六日,宴群臣。十九日,離泰山。二十四日,至曲阜,贈孔子為太師。二月二十二日,還至亳州,高宗等祭老君廟,尊之為太上玄元皇帝。三月十一日,高宗、武后回東都洛陽。令刻《登封記號文》,立於泰山。
44歲,乾封二年(667年)九月初三,高宗久病不愈,令太子弘監國,改封殷王李旦為相王。
45歲,總章元年(668年)閏二月,高宗欲建明堂。二十五日,分長安、萬年二縣置乾封、明堂二縣,以明志。九月十二日,李績攻克平壤,擒高麗王高藏及其大臣男健等,完全征服高麗。
46歲,總章二年(669年)正月,封諸王嫡子皆為郡王。十二月初三,李績病死。
47歲,鹹亨元年(670年)正月初七,劉仁軌因年老辭官。三月十九日,許敬宗退休養老。八月初二,武后母楊氏病死於九成宮,享年92歲。
48歲,鹹亨二年(671年)正月初七,高宗與武后離京師長安到東都,留太子李弘監國,令戴至德、李敬玄等輔政。
49歲,鹹亨三年(672年)正月,以梁積壽為帥,發兵討叛“蠻”。昆明蠻14姓3萬戶歸順,設殷、敦、總三州。
50歲,鹹亨四年(673年)八月,高宗患瘧疾,病重,令太子李弘於延福殿受諸司奏事。十一月,高宗監製樂章,有《上元》、《二儀》、《三才》、《四時》、《五行》、《六律》、《七政》、《八風》、《九官》、《十洲》、《得一》、《慶雲》等曲。
51歲,上元元年(674年)八月十五日,高宗追尊其祖先,以高祖為神堯皇帝,太宗為文武聖皇帝,高宗自稱天皇,武后稱天后,改元上元,大赦天下。九月初七,高宗下詔復長孫無忌官爵,陪葬昭陵,其曾孫長孫翼襲爵趙公。十月二十七日,武后上意見十二條,高宗贊同,令施行。
52歲,上元二年(675年)三月十三日,武后祀先蠶於邙山之南。本月,高宗風眩病加重,不能聽政,政事皆由武后處理。高宗欲遜位於武后,宰相郝處俊諫止。武后引文學之士於宮中著書,參決表奏,被人們稱為“北門學士”。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李弘病死。五月初五,追謚太子李弘為孝敬皇帝。六月初五,立雍王李賢為太子,大赦天下。八月十九日,葬太子李弘於河偃師恭陵,高宗親撰《孝敬皇帝睿德紀》。
53歲,儀風元年(676年)二月初七,武后勸高宗封禪中嶽嵩山。十五日,高宗下詔今冬有事於嵩山。閏三月,吐善攻鄯、廓、河、芳四州,高宗下詔停封禪,遣相王李旦等率軍抵禦吐蕃。
55歲,儀風三年(678年)正月初四,百官及四夷酋長朝武后於光順門
 
56歲,調露元年(679年)五月初七,高宗令太子李賢監國。
57歲,永隆元年(6肋年)正月十九日,武后登洛陽城門樓,宴請諸王諸司三品以上及諸州都督刺史,太常奏新編《六合還淳》舞。八月二十二日,廢太子李賢為庶人。二十三日,立英王李顯為太子,改元永隆,大赦天下。
58歲,開耀元年(681年)正月初十,以太子初立,宴請百官及命婦於大明官。二十九日,高宗下詔免雍、岐、華、同四州兩年地稅。河南、河北遭水災處免稅一年。二月,武后表請赦杞王上金、鄱陽王素節之罪,乃以上金為沔州刺史,素節為岳州刺史,仍不許朝集。七月二十二日,太平公主下嫁薛紹。閏七月二十四日,高宗病,令太子李顯監國。十一月初八,令廢太子賢遷巴州。
59歲,永淳元年(682年)二月十九日,皇孫重照滿月,改元永淳,大赦天下。三月二十五日,立皇孫重照為皇太孫。
60歲,弘道元年(683年)正月初五,武后隨高宗至少林寺,見其母舊營之所未償完功,倍感淒涼,作詩並序,令武三思資金絹等物續成功德。七月,高宗下詔今年十一月有事於嵩山,不久因高宗病重改為來年正月。十一月初三,高宗病情加重,下詔罷來年封嵩山。十二月初四,改元弘道,大赦天下,高宗欲登則天門樓宣詔,氣逆不能上馬,乃召百姓入殿前宣詔。當夜,高宗崩於洛陽宮貞觀殿,終年56歲。遺詔皇太子柩前即位,裴炎等輔政,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武后進止。十一日,太子李顯即位,為中宗。尊武后為皇太后。
61歲,光宅元年(684年)正月初一,改元嗣聖,大赦天下,中宗立韋氏為皇后。武太后撰寫《高宗天皇大帝溢議》及《述聖記》。二月六日,武太后與裴炎等廢中宗為廬陵王,幽於別所。七日,立相王李旦為皇帝,為睿宗,改元文明,政事由武太后處理。八日,廢皇太孫重照為庶人,流韋玄貞於欽州。九日,令丘神績往巴州監視廢太子李賢,以備外虞。以韋待價為山陵修作使,率兵民營造乾陵。三月初五,廢太子李賢在巴州自殺。四月二十二日,遷廬陵王李顯於房州,二十六日遷均州。五月十五日,高宗靈柩運往長安,武太后作《高宗天皇大帝哀冊文》,留鎮洛陽。八月十一日,葬高宗於乾陵,廟號高宗,刻述聖記碑立於陵前。九月初六,武太后改元光宅,改東都為神都。二十一日,武太后追王其祖:五代祖克己為魯靖公,高祖居常為太尉、北平恭肅王,曾祖儉為太尉、金城義康王,祖華為太原安成王,父士彠為魏忠孝王。立五代祠堂於文水。二十九日,徐敬業以匡復為名在揚州起兵。十月初六,武太后令李孝逸等率兵30萬討伐徐敬業。十八日,斬裴炎於都亭。十一月初四,武太后令左鷹揚衛大將軍黑齒常之為江南道行軍大總管討伐徐敬業。十八日,徐敬業敗逃,部將王那相殺徐敬業後投降。李孝逸令追捕餘黨,平定揚州。
62歲,垂拱元年(685年)正月初一,因平息徐敬業反叛,改元垂拱,大赦天下。二月初七,武太后下詔:“朝堂所置肺石及登聞鼓不預防守。有上朝堂訴冤者,御史受狀以聞。”三月二十一日,再遷廬陵王李顯於房州。四月,下《求賢制》,制令自舉。十一月,武太后作《方廣大莊嚴經序》,撰《臣規》兩卷,普賜臣僚,以教為臣之道。
63歲,垂拱二年(686年)正月,武太后欲復政於睿宗李旦,李旦固讓,請武太后繼續理政。武太后開始起用酷吏。三月初八,武太后令鑄銅匭,這是一個功能齊全的意見箱。十二月,免并州百姓庸、調二稅,終其身。
64歲,垂拱三年(687年)正月初二,武太后封皇孫成美為恆王,隆基為楚王,隆業為趙王。
65歲,垂拱四年(688年)正月初五,武太后在神都洛陽立高祖、太宗、高宗三廟,令四時享祀如京師太廟之儀。十一日,令毀乾元殿,就地建造明堂,由薛懷義督辦。四月,武承嗣造瑞石,讓唐同泰獻上,其文曰:“聖母臨人,永昌帝業。”武太后命名為“寶圖”。五月十八日,武太后加尊號稱“聖母神皇”。七月初一,武太后更名“寶圖”為“天授聖圖”,改洛水為永昌洛水,“寶圖”所出為“聖圖泉”,設永昌縣於泉側。封洛水神為“顯聖侯”,嵩山為“神岳天中王”。又以先於汜水得瑞石,改汜水為廣武。八月十七日,琅邪王李衝起兵反對武太后。武太后令丘神績討伐,未至,李沖已為地方軍所敗。二十三日李沖被其舊部殺掉。二十五日,越王李貞起兵於豫州,攻陷上蔡。九月初一,武太后令左豹韜衛大將軍崇裕為中軍大總管,岑長倩為後軍大總管,討伐李貞,削李貞屬籍,改姓虺氏。
67歲,載初元年(690年),武則天廢睿宗,正式稱帝。自號“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
69歲,長壽元年(692年),武則天派王孝傑帥軍收復安西四鎮,在龜茲國恢復設定了安西都護府。並遣軍常駐,從而結束了唐蕃在西域反覆爭奪的局面。
72歲,天冊萬歲元年(695年)十月,突厥默啜可汗遣使請降。武則天冊授他為左衛大將軍、歸國公。
73歲,天冊萬歲二年(696年)十二月,武則天封禪嵩山。
74歲,萬歲通天二年(697年),殺來俊臣,結束了酷吏政治。
75歲,聖曆元年(698年)三月,復立被廢的廬陵王李顯為太子。
79歲,長安二年(702年),於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置北庭都護府,取代金山都護府,統轄天山以北包括阿爾泰山和巴爾喀什湖以西的廣大地區,仍隸屬於安西都護府。
82歲,神龍元年(705年),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殺死二張兄弟,逼迫武則天退位,武則天被迫將皇位讓給兒子中宗李顯,復唐國號。同年十月病逝於上陽宮,留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與高宗合葬於乾陵。

軼事典故

則天文字
武則天為了改革文化,創造了則天文字。部分的則天文字還傳到日本、韓國,甚至成為某些日本人的人名用字。
武則天的年齡秘密
“其實要弄清楚武則天的真實出生地,只需搞清楚她的出生時間。”陳洋分析:“史書給出了武則天的死亡時間和年齡,但卻迴避了出生時間。不是因為他們不懂逆推,而是因為包括司馬光在內的史學家都對其出生年月存疑,其實研究武則天使用過的年號就會發現武則天死亡年齡的秘密。”
他在論證武則天的出生地時,首先引了李商隱的詩《利州江潭作》,在分析了這首詩後寫道:“唐代的利州,即四川廣元縣(今廣元市),可見離武則天之死(公元705年)僅一百四五十年的李商隱是肯定武則天出生於廣元。”

相關作品

武則天武則天
越劇
《則天皇帝》,歷史劇,吳琛(執筆)、王文娟、孟雲棣1959年創作。上海越劇院二團於1959年6月首演於上海藝術劇場。吳琛、徐玉蘭導演,顧振遐編曲,蘇石風、顧大良舞美設計,陳利華服裝造型設計,明道宣燈光設計。王文娟飾武則天、鄭忠梅飾唐高宗、吳小樓飾上官儀、徐慧琴飾徐敬業、徐玉蘭飾狄仁傑。劇作者根據史料,著力表現武則天雄才大略的政治家風度,受到文藝界的好評。王文娟扮演的武則天具有豪邁的氣魄和機智果斷的性格,亦受行內讚賞。《上海戲劇》1960年5月號發表了該劇劇本,上海文藝出版社於1960年8月出版了該劇的單行本,1961年河南豫劇院將此劇移植演出,吳素秋主演的京劇《則天女皇》亦據此劇改編。
電視劇
王靜《神探狄仁傑前傳》
馮寶寶《武則天》
賈靜雯《至尊紅顏》
潘迎紫《一代女皇》
秦嵐《大唐情史
相關小說
楊友今《狂野的女皇》
果遲《武則天》
北村《武則天》
劉連銀《武則天傳》
葛思緒《武則天大帝》
冉平《武則天》
須蘭《武則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