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儒學導論(修訂本)

中國儒學導論(修訂本)

《中國儒學導論(修訂本)》,作者顧士敏,由雲南大學出版社於2007年8月1日出版。描述的是儒學為什麼發生於中國?儒學怎樣發生於中國?所謂“儒家文化”是什麼?孔子與《論語》——怎樣“即凡而聖”?中國古代社會的重要特徵何在?通過閱讀本書你就能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本書較全面、系統的介紹了儒學——這一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思想流派。

基本信息

作者:顧士敏 著
ISBN:10位[7810682768]13位[9787810682763]
出版社雲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8-1
定價:¥29.00元

內容提要

儒學為什麼發生於中國?儒學怎樣發生於中國?所謂“儒家文化”是什麼?孔子與《論語》——怎樣“即凡而聖”?中國古代社會的重要特徵何在?通過閱讀本書你就能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本書較全面、系統的介紹了儒學——這一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思想流派。

目錄

導言中國人文社會
第一章儒學的存在形式
第一節儒學於人類思想史上的地位
第二節儒學於中國文化中的表現
第三節孔子:一位真實的“凡人”
第四節《論語》:一部常識的“教訓”
第五節孔子與《論語》——怎樣“即凡而聖”?
第六節解讀儒學:從《論語》開始
第二章儒學為什麼發生於中國?
第一節中國文化的表現形式
第二節原始中國的自然基礎
第三節“姓氏”——中國居民存在的特殊文化形式
第四節中國文化的統一
第三章儒學怎樣發生於中國?
第一節“儒”——起源問題上的討論
第二節“儒”的原義
第三節中國文化統一的基礎:原始宗教——“祖先崇拜”與“社稷崇拜”
第四節“祖先崇拜”與“社稷崇拜”——由普遍走向特殊
第五節“禮樂文明”——中國人文社會的誕生
第六節“儒”的發生
第七節“儒家”的出現
第四章儒學的“主語”——“性”:中國人文精神中的形上學
第一節儒學的核心範疇——“性”
第二節“性”的抽象——“仁”概念
第三節儒學中關於“性”問題的討論
第五章儒學的“謂語”——“為”:中國哲學中的實踐論
第一節儒學中的“為”概念
第二節“為”的核心內容
第三節“為”的基礎或反命題——“有所不為”者
第六章儒學的“賓語”——“禮”:中國文化中的價值論
第一節“禮”的文化史淵源
第二節“禮”的社會一政治意義
第三節“禮”的自然一文化意義
第七章儒教——儒學的異化
第一節“儒教問題”——中國古代社會的重要特徵何在?
第二節“儒教”發生的文化一歷史基礎
第三節“儒教文明”中的“皇帝”制度
第四節“儒教文明”中的“郡縣”制度
第五節“儒教文明”中的“三公九卿”制度
第六節“儒教文明”存在的社會基礎
第八章儒家文化——儒學、儒教的社會化
第一節所謂“儒家文化”是什麼?
第二節“儒家文化”的發生
第三節“儒家文化”的宗教-哲學-法理基礎——“我思”的統一
第四節“儒家文化”的載體——“我思”與“此在”的統一
第九章新儒學——從儒教與儒家文化藩籬中超越
第一節新儒學發生的文化機緣
第二節新儒學完成的形上學
第三節“狂禪”——最後的“儒家精神”
第十章“內聖外王”——儒家的文化遺囑、現代新儒家的歷史理想’
第一節“儒學現代轉化”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文化會通”方法的繼續
第三節“內聖外王”思想綱領的借用
第四節“內聖外王”——中國文化之夢
結語儒學:因“未來”而有意義的“人文之夢”
附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