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檔案
譚世寶(保) 男 職稱:教授/所長 碩/博士生導師
出生年月:1950年4月
籍貫:中國香港
學歷:
1982年 中山大學 歷史學學士
1987年 山東大學 歷史學博士
2000年 香港理工大學 哲學博士(語言學方向)
所屬機構:歷史語言研究所
任職簡歷
1982-1984 廣州中山大學歷史系 助教
1987-1988 廣州市社會科學研究所 助理研究員
1989-1991 香港能仁書院哲學研究所 教授/博士導師
1991-1993 澳門大學中文系 講師
1993-2000 澳門大學中文學院 助理教授 (曾兼任學院碩士課程主任/學術委員會主席/校學術委員會委員)
2001-2002 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 研究員
2002-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特聘教授
專業特長及近期研究方向
歷史語言研究、佛教史、澳門史、中國古代思想史、中國古代史
著作與教材
1.《漢唐佛史探真》,中山大學出版社,廣州, 1991 年
2.《澳門歷史文化探真》,中華書局,北京, 2006 年
3.《金石銘刻的澳門史》, 廣東人民出版社,廣州,將於 200 6 年出版
4.《悉曇學與漢字音學新論》, 中華書局,北京, 將於 200 6 年出版
集體合作編撰工具書
1.《中國歷史大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
2.《中國歷史大辭典 . 魏晉南北朝分冊》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
3.《辭源》(修訂本) 商務印書館,北京, 1983
主要論文
在中國大陸和港、澳、台地區發表論文近百篇(1979-2006),主要有:
1. 對伯希和“ Macao 說”誤譯誤批之解析, 《歷史研究》,北京, 2004 年第 6 期
2.“ 普天之下 ” 的澳門,究竟屬哪國之土?,《中西文化研究》,澳門理工學院, 2006 年第 1 期
3. 澳門蓮峰廟碑刻鐘銘的一些新發現,《文物》,北京, 2004 年 12 期
4. 切、反、反切等詞考辨,《中國古典文學與文獻國際會議論文》,成都, 1999.9。刊入川大漢語史研究所編《漢語史研究集刊》第三輯 . ,巴蜀書社,成都,2000 年
5. 陳寅恪《四聲三問》新評,《紀念 陳寅恪 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中山大學,廣州, 1999 年。收入會議論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年
6. 漢字切字要法的產生與發展成初探,中國音韻學國際討論會,徐州師範大學,2000。收入《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第十一屆學術討論會、漢語音韻學第六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文化教育出版有限公司, 2000 年
7.《敦煌俗字研究導論》略評,敦煌學國際研討會(香港大學) 2000。收入會議論文集,新文豐出版公司,台北, 2000
8. 敦煌守溫韻學殘卷之研究,敦煌學國際研討會(甘肅敦煌研究院), 2000。收入會議論文集
9. 略論佛教的語言文字政策及其偉大成果 ,《佛學研究》,北京 , 1999 年 11 期
10. 悉曇字音與漢字字音分析之關係 ,王堯編《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北京,1997
11. 略論佛典中的對音詳略增減問題,項楚編《敦煌文學論集》,四川人民社, 1997
12. 佛教諸經論的悉曇字母入華傳播概述,中國敦煌學國際研討會,杭州大學, 1997
13. 漢譯悉曇文字的一些問題研究,《中國文化》十三期,北京,1996
14. 佛經翻譯傳意史中一個障礙的破除,《語言與傳意》,海峰出版社,香港, 1996
15. 漢文獻中的“胡本”與“梵本”考辨,慶祝敦煌研究院 50 周年敦煌學國際討論會論文, 1994.8。載《敦煌學國際研討會文集》宗教文史卷下,甘肅人民出版社 2000 年,蘭州
16. 敦煌寫卷 S.1344 ⑵號中所謂鳩摩羅什法師《通韻》之研究,第 34 屆亞洲北非國際學術議論文,香港大學, 1993。載《中國文化》 10 期, 1994 ,北京
17. 澳門三大古禪院之歷史源流新探,《文化雜誌》,42 期,澳門文化局,2002
18. 略論惠能開創的南禪宗與淨土教的盛衰因果,《六祖惠能思想研究》之二,學術研究雜誌社, 2002
19. 澳門佛教與民間宗教,鄧開頌主編《澳門通史簡編》的第十六章 (中國社科院副研究員華方田協助撰寫)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9 年 11 月
20. 澳門三大古禪院與內地的關係, 廣東省社科院、中國社科院等聯合主辦“澳門與內地關係研討會"論文,珠海, 1999 年 11 月
21. 略論惠能所創南禪宗風的前因後果,《六祖惠能思想研究》,學術研究雜誌社, 1997
22. 澳門媽祖閣廟的歷史考古新發現,《學術研究》, 1996 第 9 期,廣州
23. 澳門大三巴牌坊的一些雕刻內涵初探,《澳門研究》 1996 年 4 期,澳門基金會、澳門大學
24. 從佛教入華與中國傳統禮俗文化之相互影響變化史看未來,“佛教現代化”學術研討會論文,台灣佛光大學, 1994。刊《澳門佛教》
25.《佛教大藏經史(8 ─ 10 世紀)》讀後,饒宗頤編《九州島學刊》(敦煌專號) 3 ,香港
26. 牟子理惑論撰年新探,《 紀念陳寅恪教授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中山大學出版社,廣州, 1989
27. 道安所撰經錄考辨,《山東大學學報》, 1989 第 1 期,濟南
28. 澳門與中西關係史上的一些畫、像、照探真,“ 16 — 18 世紀的中西關係與澳門”國際學術討論會, 2003 ,澳門
29. 蓮峰廟的一些歷史傳說及所見的“文物”之去偽存真,《文化雜誌》,46 期,澳門文化局,2003,春季
30. 清代有關中外貿易的一些繪畫之內容與史實探真,“中國海外貿易與海外移民史”學術討論會,2002,深圳市。收入該會議論文集
31. 汪柏對澳門開埠與明清嶺南社會發展的功績,李麗如主編《澳門論學》,法律出版社,北京,2001
32. 對汪柏與中葡第一項協定的再探討,《文化雜誌》,40/41 期,澳門文化局,2000
33. 濠鏡澳、澳門與 Macao 等的名實源流考辨,《文物》, 1999 年 11 期,北京
34. 濠鏡澳與 Macao 等詞考辨, 1999 年北京中國人民大學主辦“迎澳門回歸,語言與文化學術研討會"報告。收入會議論文集,北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9 年 12 月
35. 明末與清末的澳門政策的對比研究,《東方文化》, 1999 年 6 期
36. 澳門開埠的若干歷史問題,《學術研究》 1999 年 8 期
37. 對澳門媽閣廟、望廈村等一些傳說的透視 — — 兼對徐曉望先生的商榷作一些回響批評,《中國政法大學學報》澳門研究專號, 1999 年 1 月
38. 關於“ China "、“ Cina "等西文的中國名稱的源流探討,蔡鴻生編《澳門史與中西交通研究》(戴裔煊教授九十誕辰紀念文集),廣東高教出版社, 1998
39. Macao 、 Macau (馬交)與澳門、馬角等詞的考辨,《文化雜誌》中文版 35 期, 1998 年夏季,澳門文化司署。簡本刊《開放時代》 1998 年 6 期,廣州
40. 敦煌文書《南華真經》諸寫本之年代及篇卷結構探討,陳鼓應編《道家文化研究》第 13 輯,三聯書店,北京, 1998
41. 關於開埠前澳門半島上的“村”的傳說探真,《學術研究》, 1996 年 7 期,廣州。又載《文化雜誌》中文版 26 期,澳門文化司署, 1996
42. 澳門大三巴牌坊“聖母踏龍頭"雕刻之內涵探秘,《澳門教育、歷史與文化論文集》,學術研究雜誌社,廣州
43. 論媽祖信俗的性質及中國學術與宗教的多元互化發展,《學術研究》, 1995 年 5 期,廣州
44. 略論黃宗羲與臣節問題,紀念黃宗羲國際學術會議論文,浙江社科院,餘姚。1995.8. 載《開放時代》,1996 ,7-8 ,廣州。載吳光等編《黃梨洲三百年祭》,當代中國出版社, 1997
45. 中國“海派”之奮發進取史略說,《開放時代》 1995 年 7 、 8 月號,廣州
46. 錢柳論衡──《柳如是別傳》讀後,《柳如是別傳與國學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5 年
47.《論語》 2.7 章的“孝”、“養”、“敬”, 1992 年澳門中國哲學會儒學會議論文,載於會議論文集及《鵝湖 - 疑義索解 -- 兼評 < 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 > 一些看法》,《學志》第十期, 1993 ,台北
48. 拍車考,《辭書研究》,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49. 西魏大統十三年計賬戶籍文書之研究,《歷史論叢》第 6 輯,齊魯書社,濟南, 1986
50. 袁祟煥籍貫再考辨,《學術論壇》 1985 年 6 期
51. 扶桑國之研究史及流派述評,《 學術研究》, 1985 年 4 期
52. 袁崇煥手書條幅辨偽,《 廣州研究》, 1985 年 1 期
53. 袁崇煥籍貫廣東東莞水南鄉考,《廣州研究》, 1984 年 6 期
54. 執金吾與中尉源流考,《學術研究》, 1984 年 2 期
55. 扶桑木是現實什麼植物,《學術論壇》, 1984 年 1 期
56. 太平天國玉璽讀法商榷,《學術研究》, 1983 年 6 期
57.《論元後》,載《德州師專學報》 1993 年第 3 期
58.《漢書勘誤一則》,載《史學月刊》 1993 年第 3 期
59.《讀史一得》,載《中國史研究》 1993 年第 2 期
56.《簡論秦漢之際的縱橫家》,載《黃淮學刊》 1994 年第 1 期
57. 車裂考,《學術論壇》, 1982 年 4 期
58. 太平天國的玉璽辨偽,《太平天國史新探》,江蘇人民出版社,南京
59. 太平天國沒改六經為六韻,《學術論壇》 1981 年 4 期
60. 也談“文藝復興”一詞的含義和譯法,《世界歷史》 1980 年 5 期
61. “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考辨,《廣西民族學院學報》 1979 年 4 期
62. 粵方言自造(定)的一些方言字形音義問題略論,“首屆漢語方言書寫國際研討會” 2002.6 ,香港理工大學
63. 殷墟卜辭的“夒”字的原始形音義及其衍變考辨,《中國語文研究》 2003 年 1 期
64. 漢語的“巴”系詞族源流考 ——以粵、湘方言、國語及古漢語為中心,第一屆中國語言文字國際學術研討會,香港大學,2002
65. 廣州、香港的一些粵方言詞考辨 ,第九屆國際粵方言學術研討會,暨南大學,2001 年
66. 粵語用詞的一些隱性避趨情況鉤沉索隱,香港語言學會年會, 2001 年
67. 略談漢語拼音的字母規範與計算機輸入的統一化問題,語文現代化與漢語拼音方案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1
68.《漢語大字典》的一些宇詞注音釋義補正,第二屆漢語史學術研討會,四川大學漢語史研究所,2001.10
69. 古語及方言詞拾零,《信息網路時代中日韓語現代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2000 年,香港
70. 略論漢唐時期的文字情況及文字政策的歷史地位,中國中古社會歷史變遷國際學術討論會,南開大學,天津 ,2000.8
71. 略論清朝康熙乾隆的同文政策及其結果,滿族學國際研討會, 1999 年 12 月,北京
72. 利瑪竇《中國傳教史》的一些譯文考辨 ,《世界宗教研究》, 1999 年 4 期
73. 從《小取》看“仁者愛人”、“白馬非馬”等命題的邏輯,《哈爾濱師專學報》, 1999 年 4 期
74.《說文》崇殷商之舉證,《學術研究》, 2003 年 9 期
75. 惠能開創的佛教革命在中國和世界的歷史意義,《韶關學院學報》, 2005 年 4 期
76. 略論惠能開創的南禪宗與淨土教的盛衰因果,《佛學研究》, 2004 年 13 期
77. 粵方言“老豆(竇)”及相關字詞考釋,《語叢》,澳門語文學會, 1991-1992
78. 秦始皇的“車同軌、書同文”新評,《中山大學報》 1980 年 4 期(《新華文摘》 1981.2. 轉載、《光明日報》 1981.1.25.3 版報導、 1981 年《歷史學年鑑》也記載)
79. 楚山紹琦大師所行選佛制度的源流及其意義初探 (合著) ,紀念楚山禪師誕辰 600 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成都石經寺, 2005
80. 略論唐玄奘《 大唐西域記》的中國本位(或中心)的意―― 兼與唐道宣《釋迦方誌 》的印度中心論比較分析(合著),第三屆國際玄奘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成都大慈寺, 2006
81.《太極圖》及《太極圖說》的源流以及古今理解的差異評述,《“太湖論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無錫, 2006
82. 菩提達摩的“佛祖西來意”與惠能的南禪宗創立發展,《“ 菩提達摩與禪宗 ”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廣州, 2006
83. 復興原始儒家思想對於現代中國和世界的意義略說,《第三屆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澳門, 2006
84. 略論香山與澳門的政治與宗教文化關係,香山文化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山 . 珠海 . 澳門,2006
85. 略論 惠能對 玄奘 的中國本位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即將刊於《學術研究》,廣州, 2006 年 12 期。)
86. 蒼頡造字傳說之謎新探,(《文史哲》, 2006 年 4 期。)
87. 略論傅斯年的歷史語言研究,《傅斯年與中國文化》,布占祥、馬亮寬主編,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6
獲獎情況
1. 2006 第二十次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 2005 廣東省社會科學聯合會 “ 首屆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 論文三等獎
主要社會兼職
1996 年 --1998 年 澳門博物館特約專題研究員
1996 年 --1997 年 澳門文化司署研究獎學金支助研究者
1997 年 --1999 年 四川大學中文系的博士論文校外評審員
2002 年 --2003 年 澳門文化司局研究獎學金支助研究者
2005 年 -- 山東大學宗教、科學與社會問題研究所兼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