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隨著時代的變遷,文化背景的不同,佛像的形成風格也在不斷改變,由於這種改變,佛像由早期的寺院供奉、信徒瞻仰,逐步轉向了藝術化進程,讓佛像在寺院供奉與藝術審美之間共享。
佛教的生命力,來自它博大的包容性、深邃內涵,而佛教藝術則具有同樣的包容性。在佛教傳入中國後,接踵而來的佛像塑造、繪畫藝術對中國傳統繪畫、雕塑等方面起到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在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完全融合後,成為了中國傳統藝術的代表,如敦煌佛像藝術體現出的佛教繪畫、彩塑藝術精華,雲崗石窟、龍門石窟體現出的石刻藝術,還有被譽為“東方最大的塑像博物館”之稱的麥積山石刻佛像藝術等。
作者簡介
李飛,1971年出生,浙江杭州人。職業經理人,現任職於浙江飛鴻廣告策劃有限公司。
一個堅持理想的完美主義者,一直飛翔在藝術和創意之間。多年來。醉心於中國傳統藝術品的收藏與鑑賞。
目錄
序 獅子樓中觀自在,蓮華座上見如來……
緣起 佛緣
佛像的產生、傳入和發展
佛像的種類和姿態
佛像介紹
佛像鑑賞
後記
書摘插圖
佛緣
我是一名佛教徒。
小時候,婆婆(父親的姑媽)常帶著我去吳山上的“潑水觀音”處燒香。吳山是“三面雲山”鍥入杭州城區的唯一山巒,高亦不過百米,但各有勝景。
上吳山的路很多,但常走的是沿著“環翠樓”的台階拾級而上。其實是沿著大井巷胡慶余堂牆界旁的一條小徑,我一溜煙就跑上去了,將帶我的婆婆遠遠拋在後面。
“潑水觀音”是吳山半山腰上的一個小水潭,一眼望下去,綠綠的不見底。婆婆蹲在水潭邊,將水輕輕潑到一塊石頭上。石頭上濕漉漉一片,仿佛顯出一個人形。婆婆點燃了香燭很虔誠地跪拜,我也跟著拜,口中念“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
現在長大了,再去吳山,多想攙扶婆婆一起走,可是她早已去世多年了。童年記憶里的無拘無束和無憂無慮到現在只是一眨眼的時光,卻是那么親切而溫暖……
後來,常去靈隱寺。靈隱寺是杭州西湖第一名勝。它深處於千峰竟秀、萬壑爭流的靈竺山洞。去多了,和廟裡的和尚們就熟了。後來,就坐在一起吃茶、清談。再後來,法師們紛紛來我的寓所吃茶,欣賞我收藏的古董……
我有一尊明代木雕觀音,莊嚴而古樸地站在蓮台上。在中國,人們將世間最美的女人的特點賦予了觀音。大多寺廟中觀音的標準像為頭戴天冠,跏跌坐,低眉下望,手持蓮花或結定印。善男信女們往往從這一低眉中品味出很多弦外之音,她無疑給人一種撼人心弦的慈悲的力量,且含蓄雋永,低眉閉目寓不盡之意於“眼”外,柔弱慈藹之中寓無盡之法力,堪比西方維納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