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作 者:中國人應知的國學常識大全集編委會 著
叢 書 名:出 版 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ISBN:9787511308092 出版時間:2011-01-01
版 次:1
頁 數:529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內容簡介
“國學”就是中國之學,是中華民族在數千年歷史中創造的文化,它不僅書寫在典籍里,更融入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所謂“常識”,一是指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二是指生活中經常遇到、經常使用、只知其然而未必知其所以然的問題。
學習和掌握必要的國學常識,不僅是開闊視野、增加知識儲備、提高個人素質的必經之路,也是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為了幫助讀者更方便、更輕鬆、更快捷地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國學常識,編者對浩如煙海的國學常識進行了適當的取捨,選取了最具代表性、最實用、讀者最感興趣的內容分門別類進行介紹。全書分為國家政治、職官制度、教育科舉、禮俗禮制、兵製法制、經濟賦役-、思想學術、天文曆法、文化典籍、語言文學、倫理修養、宗教信仰、神秘文化、書畫藝術、樂舞風流、體育娛樂、衣食住行、中華醫藥、建築園林、節日風俗、考古文物、稱謂文化、圖書檔案、典故溯源、俗語民諺、百工名物、帝王重臣等27個篇章,涵蓋了國學各領域的重要內容和基本常識,為讀者輕鬆掌握國學知識提供了一條捷徑。同時,為了方便閱讀,本書採用了一問一答的形式,把本該數千字甚至數萬字才能闡述清楚的問題壓縮在數百字之中,提綱挈領地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儘可能多的知識。
《中國人應知的國學常識大全集》一書在手,讓你盡覽國學全貌;一卷在手,讓你輕鬆掌握中國文化精華。
前言
“國學”一說,最早見於近代思想家章太炎先生的《國故論衡》。顧名思義,“國學”就是中國之學,是中華民族在數千年歷史中創造的文化,它不僅書寫在典籍里,更融入到了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所謂“常識”,一是指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二是指生活中經常遇到、經常使用、只知其然而未必知其所以然的問題。
學習和掌握必要的國學常識,不僅是開闊視野、增加知識儲備、提高個人素質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繁榮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生活當中,許多人往往缺少足夠的國學常識,有些人即使知道一些,也是一知半解,這不僅給日常學習、工作帶來諸多的不便,生活中也可能處處遭遇尷尬。比如,缺乏國學常識,在讀歷史小說時難免對人物來歷、職官制度、宗法禮俗等不了解,自然就無法體會其人其事的種種妙處,讀故事也就囫圇吞棗;缺乏國學常識,就會對生活中許多與傳統文化有關的現象感到費解,甚至在工作中錯誤百出。可見,掌握一些基本的國學常識,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很有必要的。
我們的國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國學知識亦博大精深、包羅萬象。今天,隨著國勢上升,我們自然要大力弘揚國學,也要讓世界了解國學。然而,國學典籍汗牛充棟,國學內容龐雜浩繁,即使窮盡畢生之力,也難通萬一。
為了幫助讀者更方便、更輕鬆、更快捷地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國學常識,編者對浩如煙海的國學常識進行了適當的取捨,選取了最具代表性、最實用、讀者最感興趣的內容分門別類進行介紹。全書分為國家政治、職官制度、教育科舉、禮俗禮制、兵製法制、經濟賦役、思想學術、天文曆法、文化典籍、語言文學、倫理修養、宗教信仰、神秘文化、書畫藝術、樂舞風流、體育娛樂、衣食住行、中華醫藥、建築園林、節日風俗、考古文物、稱謂文化、圖書檔案、典故溯源、俗語民諺、百工名物、帝王重臣等27個篇章,涵蓋了國學各領域的重要內容和基本常識,為讀者輕鬆掌握國學知識提供了一條捷徑。同時,為了方便閱讀,本書採用了一問一答的方式,把本要數千字甚至數萬字才能闡述清楚的問題壓縮在數百字之中,以小見大,深入淺出,提綱挈領,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儘可能多的知識。
中國早期六大文化區系都有哪些?“天下”的範圍是什麼?“郊祭大典”是怎樣的一種祭禮?“郡縣制”和“州縣制”有什麼聯繫?“品階”是怎么回事?為什麼稱古代官署為“衙門”?“南北面官制”是什麼時候的制度?何謂“舉孝廉”?“連中三元”的“三元”具體指什麼?為什麼會有“男主外,女主內”的說法?“兵”與“勇”有什麼區別與聯繫?“連坐”和“族誅”有什麼聯繫?什麼是“井田制”?何謂“天人感應”?“飲食男女”是什麼意思?“禮義廉恥”指的是什麼?為什麼把走方醫生叫“鈴醫”?“折柳”的習俗起於什麼時候?古代“黎民”和“百姓”都是指平民嗎?“金龜婿”的說法從何而來?為什麼用“喝墨水”多少來形容人的知識水平高低?“馬後炮”怎么會成為“不及時舉動”的代名詞呢……這些問題的答案盡在本書之中。
這是一本濃縮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精粹的工具書,集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實用性於一體,具有超強的參考性與指導性。無論你學歷如何,年齡怎樣,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只要你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愛好者,就可以從本書中獲得你最想知道的、最需要知道的、最應該知道的國學常識。一書在手,讓你盡覽國學全貌,一卷在手,讓你輕鬆掌握中國文化精華。
書摘
中國早期六大文化區系都有哪些?
六大文化區系指中國早期的6個區域文化圈,是由中國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提出的。它們分別是:北方新石器文化,該區系屬於中國北方早期文明,以遼寧西部和內蒙古自治區中南部為核心區,又可細分為遼寧朝陽、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北京天津一帶及河北張家口等4個分區;東方新石器文化,該區系屬於中國東部早期文明,在地域上以山東為中心,又可具體分為魯西南和膠東2個分支文化;中原新石器文化,即被視為中國母體文化的黃河流域文化圈,在地域上以關中、晉南、豫西為中心地帶,輻射整個黃河中游乃至部分下游地區,其中的仰韶文化一度被認為是中國新時期文化的主流文化;東南地區新石器文化,該區系是中國東南地區的早期文明,以太湖中心,向周圍輻射開去,栽培稻米、捕魚、採集水產共同構成了當時人的生存方式,春秋時的吳越文化即由此發端而來;西南地區的新石器文化,該區系屬中國早期西南文明,以環洞庭湖和四川盆地為中心,具體分為江漢平原和四川盆地兩個分區,而四川盆地又分為巴、蜀2個分支,其中的江漢文化成為後來的“楚文化”的主要源頭;南方新石器文化,該文化圈是中國早期的南方文明,以鄱陽湖—珠江三角洲一線為主軸,輻射福建、台灣、湖南、江西、廣東等南方地區,該區系文化具有濃厚的海洋風味。
總體而言,六大區系均處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3000~8000年,彼此之間也互有交流和影響。其中的北方區系、中原區系以及東方區系匯流構成了夏商周三代的黃河文明,而西南、南方、東南三區系則最後匯集而成了長江文明。可以說,這六大文化區系平行發展並相互影響,共同開創了中國文化的源頭。至秦統一中國,六大文化徹底融為一體,但仍保留了各自的一些特色。
“天下”的範圍是什麼?
“天下”是中國古人對於世界的一種籠統說法,不同時期所指的地理範圍是有變化的。
“天下”一詞最早是出現在先秦古籍中,比如《詩經·小雅·北山》中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莊子》中還有一篇文章取名為“天下”。這時的天下實際上並不大,具體而言,大概指的便是夏商周三代王權所統治的範圍。夏商時主要指黃河中下游地區,周代則包括了長江流域的湖北以及江浙地區等地。另外,周邊的東夷、西戎、南蠻、北狄雖未被“王化”,但因其沒有形成穩定的國家,所以其所居之地一向被視為王權之下的暫時未開墾之地。因此其時君王一旦南面稱孤,也就是“王天下”、“得天下”了。但先秦的一些哲學家則對“天下”的範圍存在不同的理解,比如莊子認為“天下”比人們想像的要大得多,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也認為儒家所說的“天下”實際上只占真正的天下的1/80,但這些觀點多被當時的人們視為無稽之談。
到秦代,隨著郡縣制的設立,中國的疆土得到極大擴張,“天下”的概念也隨之擴大,南邊和東邊都到了大海邊,北邊和西邊則依舊沒有具體邊界,只籠統地包含了北方胡人所居之地和西域。西漢時期,西邊的絲綢之路開通,中國開始和西亞、歐洲乃至非洲等地的國家有生意往來和文化交往。東漢時,西域都護班超還曾派使者前往當時的羅馬帝國(當時中國人稱之為“大秦”),只是因故未能到達目的地。2世紀中葉,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安東尼派使者給漢桓帝送來了禮物。因此漢代時人們開始知道真正的“天下”要比自己想像的大得多。但由於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閉塞,人們基本接觸不到遠邦異國的信息,所以直到清代中期,中國人還是習慣性地以包括中國以及周邊的日本、朝鮮等附屬國在內的區域為“天下”。因此這裡的天下已經是一種政治意義上的概念,而非地理意義。比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中的天下,指的僅是中國。而這句還是明末清初的顧炎武所說,顯然他知道“天下”並沒有這么小,而只是將“天下”作為一種政治概念。
“中國”一詞是怎么來的?
古之“中國”並非今之中國。“中國”這個詞最早出現於周朝,當時的華夏民族因為擁有了相對先進的農耕文明,又在周公的領導下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禮儀制度。他們看周圍的四夷仍舊在裹著樹葉獸皮靠打獵為生,於是感到一種優越感,開始熱衷於將自己與四夷區分開。正是在這樣的心理背景下人們將華夏民族所居住的區域稱為“中國”,意即中央之國,其是相對於周邊的南蠻、東夷、北狄、西戎而言。這時的“中國”並非指一個國家,而是一種地理與文化概念,其意與“中州”、“中夏”、“中原”、“中華”差不多。就地理範圍而言,“中國”經歷了一個由小到大的過程。西周時期,“中國”泛指西周極其附屬國所在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到東周時期,隨著諸侯國的膨脹,楚國占據的湖北、四川等長江流域地區也被包含在了“中國”之內;秦漢時期,“中國”進一步擴大,基本包含了今天的除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以外的地域。
漢代之後,人們通常將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正因為此,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後,為取得漢人的心理認同,往往以“中國”自居。如鮮卑人建立北魏後自稱“中國”,將南朝叫做“島夷”;而當時的南朝漢人政權雖已逃到南方,仍以“中國”自居,稱北魏為“魏虜”。又如宋代,遼與北宋、金與南宋彼此都自稱“中國”,且互不承認對方是“中國”。
“中國”在古典文獻中有時還被用作諸如京城、中原地區、天子直接統治地區、國內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