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疹
丘疹為高出皮膚的局限性突起,小如針頭,大如黃豆,可能高聳或平坦,平滑或疣狀結構,或有色素與周圍皮膚顏色相同(直徑超過1cm者,稱為斑塊),許多皮膚病開始的病損起自丘疹,應於密切觀察和診斷。
症狀及可能的疾病:
好發於頭皮、項背部、四肢及外陰部等多毛部位(多見於成年男性),初起為粟粒大小炎性小丘疹,中心有毛髮貫穿,呈鮮紅色或深紅色,周圍有紅暈,數日後形成膿皰,皰壁薄,破後有少許膿性分泌物。微痛或瘙癢。膿皰破後結黃褐色痂,大約7天左右可愈,也可經久不愈及反覆發作
可能是毛囊炎
發生於身體任何部位的多形性皮疹,表現為小丘疹、丘皰疹,對稱性分布,皮疹邊緣不清,具有明顯的滲出傾向、糜爛、結痂及鱗屑,有時可伴有浸潤肥厚,有劇烈瘙癢,常反覆發作,呈慢性經過等特點
可能是濕疹
好發於皮脂腺分布較多的部位如頭皮、面部、上胸、上背、腋窩、陰部等處,基本損害為紅斑、丘疹、表面有黃色油膩性鱗屑或痂,有不同程度的瘙癢;分布對稱,可造成頭髮稀疏、脫落
可能是脂溢性皮炎
好發於易受摩擦部位(多見於青年或中年人)如項頸部,肘關節伸側、骶部、眼周(尤以上眼瞼),局部皮膚先有劇烈瘙癢、由於反覆搔抓可出現與皮紋一致的三角形或多角形、皮色或淡褐色扁平丘疹,皮疹乾燥無滲出、表面乾燥,觸之堅實,可密集成片,形成苔蘚樣斑塊,表面可有抓痕、血痂及色素沉著
可能是神經性皮炎
多見於青年男女(女性比男性發病早,而男性比女性病情重),好發於顏面、胸背部皮脂腺較豐富的部位;有白頭粉刺和黑頭粉刺兩種;用手擠壓可見乳白色脂栓被擠出。常由於細菌感染而發生毛囊性炎症性小丘疹,丘疹頂端有膿皰,愈後遺留點狀萎縮性瘢痕。若炎症劇烈,可見深在性豌豆大暗紅色堅硬結節以多孔性黑頭粉刺、多個穿通性膿腫及竇道、結節、囊腫、增生性瘢痕
可能是痤瘡,又稱尋常性痤瘡,俗稱“青春痘”、“暗瘡”、“酒刺”
皮損大多驟然出現(多見於青少年),好發於面部、手背、前臂,為米粒至綠豆大小的扁平堅實丘疹,略高出皮面,表面平滑,境界清楚,圓形、橢圓形或略帶不規則形,正常皮色或灰褐色,數量不定,散在分布。搔抓可引起自身接種,出現數個丘疹沿抓痕呈串珠狀排列,常無自覺症狀,經過慢性,可自行消退
可能是扁平疣
好發於指背、手背、足背、甲緣等處(多見於青少年),損害初起為針頭大扁平角質丘疹,數月後逐漸長大成玉米或花生米大的半球形或不規則形乳頭狀角質物,表面粗糙不平,呈皮色、灰色、灰黃色以至污褐色,境界清楚,數目不定(少則一、二個,多則數十個),無自覺症狀,經過慢性,部份可自行消退
可能是瘊子、又稱尋常疣,千日瘡,俗稱刺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