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襲領兵制

世襲領兵制是孫吳統治政治中一種特別的政治現象,指統兵的將領死後,其子或兄弟、部屬等襲領其生前所轄的軍隊,並擔任軍中將領。孫吳通過世襲領兵制擴大了軍隊,培養了領兵將領,鞏固了孫吳對地方的統治。世襲領兵制對孫吳政治產生了深刻和深遠的影響。

簡介

東吳政權允許大族將領率領的兵可以世襲。東吳的兵需為將領種地,服各種雜役,實際上是將領的農奴

大多數人都認為東吳的世襲領兵制形成於建安年間,其主要的依據就是孫策向袁術索還故兵,並把這作為東吳世襲領兵制的起點。《三國志·孫策傳》載:興平元年,(策)從袁術。術甚奇之,以堅部曲還策。《三國志·孫策傳》注引《江表傳》雲:策逕到壽春見袁術,涕泣而言曰:“亡父昔從長沙入討董卓,與明使君會於南陽,同盟結好,不幸遇難,勳業不終。策感惟先人舊恩,欲自憑結,願明使君垂察其誠。術甚貴異之,然未肯還其父兵,術謂策曰:“孤始用貴舅為丹楊太守,賢從伯陽為都尉,彼精兵之地,可還依召幕。”策遂詣丹陽依舅,得數百人,而為涇肥大帥祖郎所襲,幾至危殆。於是復往見術,術以堅余兵千餘人還策。

相關條目

詞語

漢語

詞典

歷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