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雨林
位於南美北部亞馬遜河及其支流流域,為大熱帶雨林,面積6,000,000平方公里(2,300,000平方哩),覆蓋巴西總面積40%。北抵蓋亞那高原,西界安地斯山脈,南為巴西中央高原,東臨大西洋。![](/img/5/30b/ml2ZuM3X4EDM5MDN5MjN1MjM3MTMwATMzgTO4MTNwAzMxAzLzYzL0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亞馬遜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其面積比歐洲還要大,有700萬平方千米。它從安第斯山脈低坡延伸到巴西的大西洋海岸。亞馬遜雨林對於全世界以及生存在世界上的一切生物的健康都是至關重要的。樹林能夠吸收二氧化碳,這種氣體的大量存在使地球變暖,危害氣候,以至極地冰蓋融化,引起洪水泛濫。樹木也產生氧氣,它是人類及所有動物的生命所必需的。有些雨林的樹木長得極高,達60米以上。它們的葉子形成“篷”,像一把雨傘,將光線擋住。因此樹下幾乎不生長什麼低矮的植物。
亞馬遜熱帶雨林蘊藏著世界最豐富最多樣的生物資源,昆蟲、植物、鳥類及其他生物種類多達數百萬種,其中許多科學上至今尚無記載。在繁茂的植物中有各類樹種,包括香桃木、月桂類、棕櫚、金合歡、黃檀木、巴西果及橡膠樹。桃花心木與亞馬遜雪松可作優質木材。主要野生動物有美洲虎、海牛、貘、紅鹿、水豚和許多齧齒動物,亦有多種猴類,有“世界動植物王國”之稱。
亞馬遜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占地球上熱帶雨林總面積的50%,達650萬平方公里,其中有480萬平方公里在巴西境內。這裡自然資源豐富,物種繁多,生態環境紛法複雜,生物多樣性保存完好,被稱為“生物科學家的天堂”。
亞馬遜的悲哀
亞馬遜平原的土著人居住在這裡已有幾個世紀。但大約500年前歐洲人來到這裡後,許多土著人便淪為奴隸、死於疾病或被迫放棄他們傳統的生活方式。這裡的雨林現正處於嚴重的危險之中,因為人們為了開闢土地來種莊稼,或飼養牲畜來供應美國的肉類市場,正以驚人的速度對它濫伐濫砍。
熱帶雨林的減少主要是由於燒荒耕作、過度採伐、過度放牧和森林火災等,其中燒荒耕作是首要原因,占整個熱帶森林減少面積的45%。在墾荒過程中,人們把重型拖拉機開進亞馬遜森林,把樹木砍倒,再放火焚燒。
熱帶雨林的減少不僅意味著森林資源的減少,而且意味著全球範圍內的環境惡化。因為森林具有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消減污染及保持生物多樣性的功能。
![乾旱的河流](/img/0/897/nBnauM3X3UjM1UTN5MjN1MjM3MTMwATMzgTO4MTNwAzMxAzLzYzLy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熱帶雨林又像一個巨大的抽水機,從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再通過蒸騰作用,把水分散發到空氣中。另外,森林土壤有良好的滲透性,能吸收和滯留大量的降水。亞馬遜熱帶雨林貯蓄的淡水占地表淡水總量的23%。森林的過度砍伐會使土壤侵蝕、土質沙化,引起水土流失。巴西東北部的一些地區就因為毀掉了大片的森林而變成了巴西最乾旱、最貧窮的地方。在秘魯,由於森林木斷遭到破壞,1925-1980年間就爆發了4300次較大的土石流,193次滑坡,直接死亡人數達4.6萬人。目前,每年仍有0.3萬平方公里土地的20厘米厚的表土被沖入大海。
除此之外,森林還是巨大的基因庫,地球上約1000萬個物種中,有200-400萬種都生存於熱帶、亞熱帶森林中。在亞馬遜河流域的僅0.08平方公里左右的取樣地塊上,就可以得到4.2萬個昆蟲種類,亞馬遜熱帶雨林中每平方公里不同種類的植物達1200多種,地球上動植物的1/5都生長在這裡。然而由於熱帶雨林的砍伐,那裡每天都至少消失一個物種。有人預測,隨著熱帶雨林的減少,對皿年後,至少將有50-80萬種動植物種滅絕。雨林基因庫的喪失將成為人類最大的損失之一。
澳洲大堡礁
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 Queensland, Australia)是世界上最大、最長的珊瑚礁區,是世界七大自然景觀之一,也是澳大利亞人最引以為自豪的天然景觀。又稱為“透明清澈的海中野生王國”。![請添加圖片說明](/img/c/1d1/nBnauM3X0gTOxAzN5MjN1MjM3MTMwATMzgTO4MTNwAzMxAzLzYzLx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大堡礁水域共約有大小島嶼600多個,其中以綠島、丹客島、磁石島、海倫島、哈米頓島、琳德曼島、蜥蜴島、芬瑟島等較為有名。大堡礁的一部分島嶼,其實是淹在海中的山脈頂峰。俯瞰大堡礁,猶如在洶湧澎湃的大海上綻放的碧綠的寶石一般。這些各有特色的島嶼現都已開闢為旅遊區,每年都會吸引無數的遊客。
氣候
屬熱帶海洋性氣候。1月份平均氣溫北部28°C,南部26~27°C;7月份北部22~26°C,南部18~22°C;氣溫年較差不大,北部為4°C,南部為6°C。降水量較少,1月份北部約10毫米,南部5~8毫米。珊瑚海位於南半球的信風帶,盛行東風或東南風,風速1月份整個海區約為5米/秒,7月份北部為5~6米/秒,南部為 6~7米/秒。水面比較平靜,有利於珊瑚蟲的發育繁殖。
文化
除土著人以外,白澳大利亞人也散居在附近島嶼。這裡旅遊業十分發達,並成為重要的經濟來源。從古至今,大堡礁特別是它的北部區域,對居住在西北岸土著人和托雷斯島嶼居民的文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此外,還有供人觀賞的石畫藝術館和30多處著名的歷史遺址,最早可追溯到1791年。
塔斯馬尼亞原始風貌
塔斯馬尼亞是澳大利亞六個州中最小的一個島州,由300多個小島組成。大約一萬年前的冰河時期末段以前,塔斯馬尼亞島是與澳大利亞大陸連線的。冰河時期結束,溶雪化成的水淹蓋了兩岸交接之地,形成了巴斯海峽。正因為塔斯馬尼亞島和澳大利亞大陸隔著海峽,所以也保存了更多的原始風貌,甚至還有世界上比較少見的溫帶雨林等自然景觀。塔斯馬尼亞州也是澳大利亞山脈最多的一個州,約40%被正式列為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或世界自然遺產。猶顯珍貴……之所以說塔斯馬尼亞這裡的風貌比較原始,是因為塔斯馬尼亞州的保護措施比較到位,塔斯馬尼亞首府霍巴特(Hobart)的機場堪稱迷你型機場,到目前為止只允許國內航班進出,而且還不可以攜帶新鮮水果和魚類進入,否則會被沒收和處罰……
喜馬拉雅山
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脈,位於亞洲的中國與尼泊爾之間,分布於青藏高原南緣,西起克什米爾的南迦-帕爾巴特峰(北緯35°14'21",東經74°35'24",海拔8125米),東至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南迦巴瓦峰(北緯29°37'51”,東經95°03'31”,海拔7756米),全長2400公里。主峰珠穆朗瑪海拔高度8844.43米。![](/img/a/ab0/nBnauM3XzADMzADO5MjN1MjM3MTMwATMzgTO4MTNwAzMxAzLzYzLw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也是最年輕的山脈之一。據地質學家考證,7000萬年以前,這裡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到了3000萬年前,由於造山運動,南方的印度洋板塊與北方的歐亞大陸板塊相互碰撞,交疊相擠,使喜馬拉雅山不斷抬高。到了300萬年前,已上升到3500米,而近10萬年以來,上升更快,平均高度今已達到6000米以上,現在還在繼續上升。喜馬拉雅山驟然隆起,構成一道凌空屏障,阻擋了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北上,造成青藏高寒乾旱氣候,一直影響到大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