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第一個“世界狂犬病日(World Rabies Day)”是2007年9月8日,相關的各項活動獲得里程碑式的成功,將全球的狂犬病預防和控制工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這個結果,使該項活動的主要發起者和組織者狂犬病控制聯盟(Alliance for Rabies Control,ARC)倍受鼓舞,是在國際狂犬病控制聯盟的倡議下,世界衛生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及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共同發起 並做出決定,將每年的9月28日正式設立為世界狂犬病日。通過設立世界狂犬病日,將集合眾多的合作者和志願者,群策群力,儘快使狂犬病成為歷史。
9月28日也是路易·巴斯德逝世紀念日,這位法國化學和微生物學家於19世紀研發出首個可用於人類的狂犬病疫苗。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等機構選定這一天,共同發起世界狂犬病日,是希望儘快使這一肆虐至少2500年的傳染病成為歷史。
宣傳口號
共同努力,使狂犬病成為歷史(Working together to make rabies history)。
歷年主題
2007年:共同努力,讓狂犬病成為歷史
2008年:挽救兒童
2009年:動員全社會,共同關注狂犬病
2010年:繼續努力,使狂犬病成為歷史
2011年:共同行動,使狂犬病成為歷史
2012年:共同努力,使狂犬病成為歷史
2013年:了解狂犬病,戰勝狂犬病
2016年:狂犬病:宣教、疫苗接種、消除
狂犬病危害
世界衛生組織在報告中說,狂犬病遍布於全世界,每年全球有55000人死於狂犬病,即每10分鐘就有1人死亡。此外,亞洲和非洲有1000萬人在被可能患有狂犬病的狗咬傷後,接受狂犬病疫苗注射。
狂犬病是人畜共患的急性傳染病,病死率極高,一旦發病,幾乎百分之百死亡,全世界僅有數例存活的報告。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引起,動物咬人時,牙齒唾液中的狂犬病病毒侵入人體,其他溫血動物如貓、狼、狐等也可傳播狂犬病。在南美洲,人們感染狂犬病的主要途徑是被蝙蝠咬傷,蝙蝠咬傷的傷口很小,有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己被咬。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狂犬病國家,每年有3000餘人死於狂犬病,疫情形勢非常嚴峻。專家建議,應由政府主導,各地衛生部門協調公安、農業、食品藥品監管等相關部門,通過開展集中動物疫苗接種、科普講座、教學研討、媒體宣傳、博物館或動物園的專題節目、學術會議、募捐等活動,提高公眾對狂犬病防治知識知曉率,做到防患於未然。
狂犬病典型症狀
狂犬病的典型症狀是恐水,飲水時,患者會出現吞咽肌痙攣,不能將水咽下,即使口極渴也不敢飲水,故又名恐水症。狂犬病潛伏期的長短和年齡、個人體質、傷口部位深淺等因素有關。短到10天,長至2年或更長,一般多數為1-2個月,15%發生在3個月以後。發病時間視被咬部位距離中樞神經系統的遠近和咬傷程度、感染病毒的數量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