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周

世界水周,由斯德哥爾摩國際水研究院於1990年創辦,每年舉辦一次。

簡介

世界水周世界水周

世界水周,由斯德哥爾摩國際水研究院於1990年創辦,每年舉辦一次。世界水周為全世界水領域的科研界、商業界、政府和公眾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交流平台,在保護水資源和環境、提高公眾生活水平和消除貧困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世界水周是由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水研究所於1991年發起的,每年一屆。2010年世界水周的主題是“挑戰水質污染”,其中第三個議題是水質與健康。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水研究所所長安德斯·伯恩特爾說,水質問題將是今年斯德哥爾摩“世界水周”的關注焦點,這也是全世界面臨的水方面的一個最大挑戰。
伯恩特爾說:“我們以往從量的角度討論水問題,比如,如何能讓更多的人擁有水資源等,但我們還沒有對水的質量給予足夠的重視。我認為現在是聚焦水質挑戰的時候了。”

新呼籲

世界水周2009年5月14日,在印度東部的阿加爾塔拉,一對父子走在乾裂的田地上。持續數月的乾旱和當地落後的灌溉系統使許多農作物旱死。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水資源管理研究所和斯德哥爾摩國際水研究所呼籲全世界行動起來,減少嚴重的糧食浪費現象,以保護地球上日益匱乏的水資源。

這三個國際機構在2008年斯德哥爾摩“世界水周”論壇上聯合發表報告指出,目前在全世界,浪費糧食的情況極其驚人。在開發中國家,糧食浪費主要出現在收割、加工和儲存過程中,其中在田地里損失的糧食要占到糧食產量的15%到35%,在加工和儲存的過程中還要損失10%到15%。而在已開發國家,在消費階段浪費糧食的情況則極為嚴重,如美國在消費階段有多達30%的糧食被浪費。

報告說,由於植物在生長過程中要耗費大量的水資源,浪費糧食就是在浪費寶貴的水資源,如美國每年因浪費糧食而損失的水足以滿足5億人的用水需求。

為此,報告呼籲全世界立即行動起來,從田地到廚房,在糧食從生產到消費的每一個環節上,把浪費減少到最低限度。斯德哥爾摩國際水研究所專家倫德奎斯特說,為應對水資源日益匱乏的挑戰,人類必須在2050年前,把浪費的糧食數量在目前的水平上減少一半。

第16屆“世界水周”21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正式拉開帷幕,本屆世界水周將重點關注各國人民如何分享水資源帶來的利益,共同承擔責任,維護大的江河湖泊流域水資源,實行一體化管理以及科學管理農業用水及人類如何共同預防同水相關的災難等問題。來自世界近100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水專家、政策制訂官員和農業、工業、企業的代表將就上述問題進行研討。

突顯問題

世界水周世界水周

衛生
有25億人缺少適當的衛生條件,每年因此有140萬五歲以下的兒童死亡。在會上發言的代表指出,不健全的衛生條件是世界上被忽略的最大人道主義危機。
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負責全球水可持續性計畫的主任麥可·麥克萊恩(Michael McClain)表示:"今年的大會努力引起人們關注提供衛生條件與供水之間的差距,世界上缺少適當衛生條件的人數是那些缺少安全飲用水人數的兩倍。"
在大會開幕式的發言中,代表們強調這一差距是不可原諒的。他們表示,對於某些人來說,衛生方面的問題令人尷尬,但對於數百萬人來說,衛生條件的缺乏無疑是生死攸關的問題,因此需要全球更一致的關注。麥克萊恩說,有關社區衛生的宣傳活動仍是十分重要的內容。
事實證明,在建設衛生基礎設施和場所以及進行衛生教育方面投資是成本效益比最高的公共健康干預措施,但是,此類項目依然常常缺乏資金。
麥克萊恩說,美國政府每年以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方式向全世界的供水及衛生項目投入數億美元的資金,這項工作主要由美國國際開發署負責。美國的援助針對基礎設施和技術能力建設、社區衛生教育及各種治理結構的強化。
為了改善亞洲的公共衛生,美國國際開發署在世界水周節期間與國際水協會( 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和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簽署了協定。這項契約建立了一個合作夥伴關係,旨在向亞洲各地的水資源管理人員提供培訓和指導,從而改善環境衛生,擴大潔淨水供應區域。
美國國際開發署的另一個項目是亞太環境與發展大會(ECO-ASIA),它在亞洲各城市之間建立夥伴關係,提高當地在公共衛生、飲用水和環境問題上的專業水平。
美國國際開發署水資源小組的領導人吉姆·弗蘭克威茨(Jim Franckiewicz)說,為了加強全世界的廢水與飲用水公用事業,美國國際開發署正在實施的一個項目協助建立融資機制、擴大系統範圍並改善業務規範。
德國南部弗賴貝格市( Freiburg)一片樹葉上的雨珠搖搖欲墜。弗蘭克威茨說,美國國際開發署最近強調建立政府-民間夥伴合作關係,把美國政府和外國政府與美國的民間企業結合在一起。例如:可口可樂公司和希爾頓公司為非洲的水供應、公共衛生和環境衛生項目提供了人道援助。
他說,美國國際開發署建立的"全球開發協會"( Global Development Commons)是一個傘形組織,任何致力於在國際上改善水供應和衛生的組織均可與之結成合作夥伴。美國政府希望與各類官方及民間組織合作,以提高效率和投資回報。
格爾廷說,為了改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公共衛生狀況,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下屬的國家環境衛生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正在與國際及當地夥伴合作,幫助一些供水機構改善飲用水的可靠程度。
水資源管理
與會人員說,水資源的供不應求問題仍然是一項挑戰。水資源管理要求在合理有效使用水資源時與它產生的環境影響之間取得平衡。水資源的劣質管理會對公共衛生和生態系統造成損害。
美國國際開發署還有一個與當地社區在可持續水資源管理、衛生、潔淨水和健康生態系統方面合作的項目,取名為"全球可持續水資源項目"(GLOWS),這是一個致力於向人類及生態系統提供可持續潔淨水的國際與當地合作的組織。
在會上發言的代表認為,當不同國家使用同一水源時,有效的水資源管理尤為重要,因為爭奪水資源的衝突往往是產生更大的政治與社會緊張局勢的部份原因。
為了有助於解決這類衝突,發言者建議在科學家、政府官員、水資源管理者和用戶之間繼續開展交流和信息分享工作。麥克萊恩說,在這些團體之間進行交流可能是世界水周節的最重要收穫,因為大會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使大家能夠互相交流,進一步了解彼此面臨的問題。
氣候變化
大會的官方總結報告指出,氣候變化加劇了消費增加和人口增長等非氣候威脅對水資源的影響。造成水源減少的非氣候因素需要獲得比氣候變化因素同樣或更多的關注。
根據這項總結,氣候變化影響的不確定性在所難免;因此應當採取帶來各種利益的"無需後悔"的措施。氣候政策應避免對水資源和生態系統造成不必要的影響,例如生物燃料和設計拙劣的水力發電與儲水系統的影響。

專家表示

2009年2月10日,美國拉斯韋加斯的水資源浪費調查員丹尼斯·德梅拉在一幢民房前漏水的自動噴水器旁插上水資源浪費小旗,這是當地為保護水資源所採取的措施之一。2009年2月10日,美國拉斯韋加斯的水資源浪費調查員丹尼斯·德梅拉在一幢民房前漏水的自動噴水器旁插上水資源浪費小旗,這是當地為保護水資源所採取的措施之一。

有關專家表示,地球上的大部分地表水和地下水為共有資源。全球範圍內,以湖泊、河流等形式存在的跨界水系共有263個,這些水系涉及世界145個國家和地區。此外,跨界水資源還存在於地下蓄水層中。在沿海地區和臨大洋的區域也有跨界水資源的問題,這主要是與航海、海上污染以及捕魚等問題有關。歷史上,跨界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一直是個複雜而敏感的問題。在過去60年裡,世界各國共簽署了200多份有關跨界水資源的國際協定,並曾經出現過不少由跨界水資源引發的衝突。在當前水資源日益匱乏,對水資源的需求隨著世界人口增長日益加大的情況下,合理開發和管理跨界水資源更為重要。

來自政府、科學界和民間的代表發表了有關水資源在人類和平、經濟發展以及公眾健康等方面作用的最新認識,並就跨界水資源的合作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創新跨界水資源的管理、污染控制、如何從法律角度解決跨界河道的互益共享、制定成功的共享跨界水戰略等議題展開了討論,與會者還分享了關於跨界水合作利用的成功範例。當天下午的高級別小組會進一步分析了影響跨界水資源合作和管理的複雜因素,包括跨界水資源地區的國家政治因素和以及國家影響力不均衡等。與會專家認為,對跨界水資源的管理不利以及對水資源管理權利的不平等常常是造成水資源爭端的起因。一些政策制定者和專家還探討了在政治和影響力分配不均勻的區域內實現有效合作的策略等問題。

斯德哥爾摩“世界水周”論壇主辦方――斯德哥爾摩國際水研究所17日發布了一份名為《跨界水資源有效合作理論與實踐》的報告,報告以發生在世界各地跨界水區域內的實例為教材,號召國際社會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更新在跨界水資源合作方面的觀念,結合報告中提供的解決辦法,制定出適合自己國情的跨界水資源管理和開發利用有效合作方案。

與會代表認為,實現有效跨界水資源合作的關鍵是,享有跨界水資源的各國政府、民間社會、私營部門和所有利益攸關方必須從單純考慮占有儘可能多的水資源向為共同利益而關注科學管理和聯合開發水資源轉變。這樣,過去曾經是國家間衝突的導火線的跨界水資源,未來將有可能成為區域間合作的源泉。與會者希望,美國作家馬克·吐溫那句著名的“威士忌酒是供人飲用的,而水是供人爭搶的”的名言成為一去不復返的歷史。

2010年世界水周

世界水周世界水周

伯恩特爾說,9月5日至11日舉行的“世界水周”將主要從3個方面探討如何解決水質問題。
首先要探討的是水污染帶來的疾病問題。他說:“這一問題依然很嚴峻,例如,霍亂就是典型的與水有關的傳染病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缺乏足夠的衛生設施造成的。垃圾散落到水中造成水污染,導致病菌在水中擴散,如果人們喝了被污染的水,就會染上傳染病。”
第二個問題是化學物質對水造成的污染。伯恩特爾說:“無論是在工業化國家,還是在開發中國家,每個家庭以及整個社會都在廣泛使用化學物質,例如洗滌劑。在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化肥和農藥,也嚴重地污染水的質量。”
第三個問題是已開發國家在向開發中國家轉移工業的同時也在向開發中國家轉移污染。他說:“許多工業化國家的製造業已經轉移到了開發中國家。隨著製造業中心的轉移,環境問題也轉移到了開發中國家,而在這些開發中國家,關於水污染問題的立法和執法力度都比較薄弱。”
 
伯恩特爾透露,除了水質這個議題外,今年的“世界水周”還將討論氣候變化及其對水的影響,以及糧食生產的用水問題。 他說:“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的影響已經在世界許多地方得到見證,例如今夏中國、朝鮮、印度和巴基斯坦發生的水災。降雨變得難以預測,這會直接影響水資源的供應。” 他還說,糧食生產依賴充足的水資源和穩定有利的氣候條件。隨著世界人口的不斷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傾向於消費水耗高的食物,例如,生產1公斤牛肉的所需用水要遠遠多於生產1公斤小麥的用水量。“我們看到許多國家的飲食結構正在發生變化,水耗高的食品所占比例越來越大,這會影響全球的水資源利用率。”
伯恩特爾希望本屆“世界水周”的與會者能在一周時間裡就改善水質提出具體的建議,以進一步提高決策者和公眾對水質問題的了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