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對金錢的看法是受得起也給得起,
不曾富過,也不曾窮過;
人不一定要擁有金錢、感情,
只要擁有信心、悲心、大眾、人緣,
那才是最重要的。
本書為《星雲日記》(第一輯十五冊)系列叢書之第三冊,分為“片葉片金”、“不負西來意”、“受得起也給得起”、“萬事如意”四部分。《星雲日記》收錄星雲大師1989年7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的日記,詳細記載了星雲大師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計畫等,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願於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為現代佛教歷史的進展保存或提供了至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亦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養精神之津梁,從中可獲得許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與新知。
作者簡介
星雲大師,江蘇江都人,一九二七年生,十二歲禮宜興大覺寺志開上人出家。一九四九年赴台,一九六七年創建佛光山,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之宗旨,主張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致力推動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弘法等事業。星雲大師著作等身,撰有《釋迦牟尼佛傳》、《星雲大師講演集》、《佛學教科書》、《佛教叢書》、《迷悟之間》、《往事百語》、《人間佛教系列》、《人間萬事》、《佛光菜根譚》等,並翻譯成英、日、德、法、西、韓、泰、葡等十餘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大師教化宏廣,計有來自世界各地之出家弟子千餘人,全球信眾達百萬之多。一九九一年成立國際佛光會,被推為世界總會會長;於五大洲成立一百七十餘個國家或地區協會,成為全球華人最大的社團,實踐“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大師除屢獲殊榮外,國際上亦德風遠播,略舉其大者如:一九七八年榮膺美國東方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一九九五年獲全印度佛教大會頒發的佛寶獎;二〇〇六年獲香港鳳凰衛視頒贈“安定身心獎”;世界華文作家協會頒“終身成就獎”;二〇一〇年獲“中華文化人物”終身成就稱號。
媒體評論
星雲大師寫日記的風格,不同於一般人所寫的日記,僅是柴米油鹽、愛恨情仇等等。他是用“心”去觀察世間的千妍百態,更是從“心”的深度去作評論,引導世人向內心世界作深層的探索。《星雲日記》所揭櫫的真諦,即是要人們以佛在心中的態度,去看問題、提問題和評論問題。也就是明白指出,只要善心所至,即能廣度眾生。因此,我對《星雲日記》是以超脫塵俗的價值觀去欣賞的。
——中國國民黨榮譽黨主席吳伯雄
我非常敬佩星雲,因為他是一位最不像出家人的出家人,最不像高僧的高僧。佛教講“障”,事實上我最怕和出家人或高僧接近,因為他們好像也有“佛障”,高高在上的姿勢,使我在他們身上看不到慈悲,而我這位基督徒卻很喜歡和星雲大師接近。 ——著名作家柏楊
當前這個社會最缺乏的就是令人仰慕的身教與言教;當前社會最需要提倡的就是大我與大愛。《星雲日記》正是融合了星雲一身的身教與言教、大我與大愛。這套《星雲日記》是人生的大書,它不只是個人成長的寫照,更是內心深處的省思,它透漏了作者的熱心、關心、用心。任何人讀了這些日記一定會獲得領悟、獲得啟示。 ——台灣天下遠見文化事業群總裁高希均
從師父的日記了解一個修行者的心路歷程,一個出家人的慈悲心與大願心,讀師父的日記,在我的生命中是新生、蛻變與成長,更教給我生活中處人處事的哲理。讀師父的日記有學習不盡的寶藏,為眾生學包容,為佛教學忍辱,大千世界中儘是修行,未必是苦,而是五味! ——台灣女作家鄭羽書
星雲大師的日記,對我而言,並非不曾見之書。不但每期在《普門》雜誌都得以及時拜讀,集結出書後也曾多次通讀,然而每次讀都像在讀新書、讀不曾見之書、游未曾經歷過的山水,而湧起一股如嘗美味、如獲至寶的奇特快感。
——著名學者龔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