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尋常華北龍

不尋常華北龍

不尋常華北龍(Huabeisaurus allocotus)是龐其清和程政武在2000年命名的,論文發表在《地質學報》上,屬名華北龍(Huabeisaurus)是因為不尋常華北龍發現在中國北部,種名不尋常(allocotus)是因為命名者不尋常華北龍和其他的大型蜥腳類恐龍都不一樣。藏於石家莊經濟學院地球科學博物館。

(圖)不尋常華北龍不尋常華北龍

不尋常華北龍(Huabeisaurus allocotus)是龐其清和程政武在2000年命名的,論文發表在《地質學報》上,屬名華北龍(Huabeisaurus)是因為不尋常華北龍發現在中國北部,種名不尋常(allocotus)是因為命名者不尋常華北龍和其他的大型蜥腳類恐龍都不一樣。藏於石家莊經濟學院地球科學博物館

介紹

(圖)不尋常華北龍骨架不尋常華北龍化石標本

不尋常華北龍發現在山西省天鎮縣上白堊統灰泉堡組(Huiquanpu Formation)地層,從該地產出的化石看灰泉堡組很可能和蒙古南戈壁省納摩蓋吐盆地(Nemegt Basin)的巴魯恩戈約特組(Barun goyot Formation)較為接近,可能同屬於上白堊統坎帕階(Campanian)。龐其清和程政武認為雖然不尋常華北龍的牙齒比較接近梁龍類和巨龍類,但是不尋常華北龍具有較粗壯的釘狀牙齒,齒冠長與齒根長之比為三比一,頸椎椎體較長,神經棘分叉,背椎神經棘較高而且不分叉,尾椎雙凹型,神經弓位於椎體的前半部,神經棘和脈弧遠端均不分叉,股骨直長,窄而扁,脛骨和腓骨長而扁平等特徵很難歸入其他的大型蜥腳類恐龍,所以建立“華北龍科”("Huabeisauridae");不過大部分古生物學家並不使用他們的這個分類“華北龍科”,因為像前部尾椎雙凹型,神經弓位於椎體的前半部,神經棘和脈弧遠端均不分叉等都是典型的巨龍類的特徵。

它出土于山西省與河北省交界處的張家口陽原縣灰泉堡,是石家莊經濟學院師生於1989年自行發現,歷時5年挖掘,又經多年修復研究才復原裝架的。

意義

(圖)不尋常華北龍不尋常華北龍

它的龍頭朝南龍尾擺北,氣宇軒昂,身長20米、頭高7.5米、背高4.2米,占據了兩層樓的空間。完整的恐龍化石形成的條件非常苛刻。一般來說,恐龍骨架真骨含量達到30%就已經非常罕見了,達到60%就是珍貴文物,而"不尋常華北龍",共挖掘出牙齒、頸椎等恐龍骨骼化石,其真骨含量高達70% 。它是一具晚白堊紀(恐龍滅絕時期)大型蜥腳類恐龍化石,填補了我國最晚期沒有完整蜥腳類恐龍化石的空白,為世界所罕見,其它國家只有零星骨骼。
這條“巨龍”可以說是晚白堊紀恐龍化石的代表,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亞洲最大、最完整的晚白堊紀蜥腳類恐龍化石。不尋常華北龍的發現開創了高校自我挖掘、自我修復、自我研究的先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