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杜鵑(原變種)

不凡杜鵑(原變種)

產四川西南部、貴州西北部和雲南東北部。生於海拔1500—2000米的山溝、溪邊的灌木叢中。模式標本采白四川滎經(瓦山)。

基本信息

不凡杜鵑(原變種)

種中文名

不凡杜鵑(原變種)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insigne Hemsl. var. insigne
種別名:
國內分布:產四川西南部、貴州西北部和雲南東北部。生於海拔1500—2000米的山溝、溪邊的灌木叢中。模式標本采自四川滎經(瓦山)。
海 拔:1500-2000
中國植物志:57(2):149
亞組中文名:銀葉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Argyrophylla Sleumer
組中文名:常綠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亞屬中文名:常綠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 (Blume) K.Koch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1.5—6米;枝條粗什,花序下的枝直徑約8毫米,幼時被薄毛,以後 脫落至無毛。葉散生,厚革質,倒卵狀橢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8—13厘米,寬2.5— 4.5厘米,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被銀白色的薄毛被,乾後呈棕黃色或古銅色,有光澤,中脈在上面下陷呈細溝紋,在下面顯著隆起,側脈18—21對,排列整齊,在上面微下陷,在下面微凸起; 葉柄粗壯, 長1.2—2.5厘米。總狀傘形花序,有花8—11朵,總軸長1—1.5厘米,無毛;花梗粗壯,長3—5厘米,被疏毛,上部毛更密;花萼不發達,環狀,有5齒裂;花冠寬鍾狀,長3—3.5厘米,粉紅色或紅色, 內部有深紅色斑點及條紋,5裂,裂兒近於圓形, 頂端常有凹缺;雄蕊13--15,不等長,長僅1.5—2厘米,花絲基部有白色長柔毛,花葯長圓形,長約1毫米:子房圓柱狀,長約7毫米,被白色綿毛, 花柱長約2厘米,無毛,柱頭膨人成頭狀。蒴果圓柱狀,長2.5厘米,直徑1厘米,微彎曲,8—10室,被淡黃色絨毛。 花期5月,果期10月。

本種提示

在本亞組中,子房被白色綿毛者僅有二種,一種是光枝杜鵑R.haofui Chun etFang產丁華中、華南地區。葉下面有淡黃色氈絨毛,無光澤;花冠長達4—4.5厘米;雄蕊18—20,另一種即為本種,花冠長僅3—3.5厘米;葉下面在新鮮時為銀白色緊貼的薄毛被,乾後呈占銅色開有光澤,雄蕊13一15。顯著不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