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吉中學

下吉中學

渭南市下吉中學位於渭南市正北30華里的下吉鎮,東依慧照寺古塔,西鄰渭陽公路,校園綠樹相應、樓舍鱗次,古往今來、文化薈萃。學校始建於清道光三年(1823),由本縣舉人唐順祖於宋寇萊公祠創建,因取景仰“三賢”(唐詩人白居易、武將張仁願、宋相寇準)之意,名曰“景賢書院”;至今已有180年歷史,名人輩出,屈武、惠春林、張興斌等社會名流曾就讀於此,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目前,學校占地面積51935.93平方米,有教職工119人,其中,中高級職稱35人,10人次獲市區教學能手,在省市報刊雜誌發表文章30餘篇;有教學班37個,在校學生3000餘人;學校擁有藏書5萬餘冊,位居全區之首;學校西側建張興斌書法藝術館一座,是學習書法、陶冶情操的藝術殿堂;新近興建的現代化教學大樓巍然屹立,與校內古式建築相映生輝,為古老的景賢書園增添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敬仰先賢、崇尚科學”,近年來,學校秉承管理立校、科研興校、質量強校的教育理念,堅持德育為首、育人為本的教育方針,同心同德,勵精圖治,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受到學區廣大人民民眾的高度讚譽。

基本信息

 目錄
學校歷史與位置
學校優秀校友
學校的故事
學校的現狀
下邽高級中學歷史與位置
渭南市臨渭區下邽高級中學坐落於“三賢故里”的下邽鎮,東依慧照寺,西鄰張興斌藝術館,是一所歷史悠久的高中。
“下邽”今寫做“下吉”,位於陝西渭南市臨渭區北部。戰國時秦置縣,治今陝西省渭南市東北。其後屢有廢置,元初併入渭南縣。西魏時,曾為延壽郡治所。下邽鎮為交通要道,自古以來為渭北軍事重鎮。勤勞智慧的下邽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下邽民風淳樸,人才輩出。
下邽名人有白居易(唐代著名詩人)、張仁願(唐代大將),寇準(宋代名相)和現代愛國人士屈武(1898-1992)等。
下邽中學的前身是創立於清道光3年(公元1823年)的“景賢書院”,光緒3年(公元1908年)改為“景賢高等國小堂”。
下邽高級中學歷史演變
1895-------1904, 景賢書院
1904-------1941, 景賢高等國小
1941------ 1950, 景賢私立初級中學
1950-------1962, 渭南第二初級中學
1962-------1970, 渭南下邽初級中學
1970--------至今, 渭南下邽(吉)高級中學
名校長:王景先、楊開敏、王亦哲、付兆弟、趙興友(有)李瑜生、李志剛、李栓良、賀種生
下邽高級中學解放後獲得較快發展,特別是1977回復高考制度以後,這裡曾經威風八面、名震渭南,雖為渭北鄉中,可是1977至1986年高考成績在渭南名列三甲,理科本科錄取率更是渭南第二。79---85年,在數學名師張維升、化學名師喬術善和物理名師的帶領下,該校學生在渭南市的數理化大賽中多次名列前茅,兩次名列個第一。
下邽高級中學優秀校友
校史最輝煌的代表校史最輝煌的代表
優秀校友優秀校友
79屆校友79屆校友
由於受文革影響,許多西安名校、渭南名校的老師被下放鄉村中學,這裡一下子人才濟濟。比如有前《中央日報》大記者,也有畢業於外國教會大學的英語老師,也有曾給中央首長當過翻譯的俄語老師。
教學名師:
數學教師:張維升、李淑芳等
化學老師:喬術善
物理老師:
政治老師:潘思彥、張忠興、張百讓
英語老師:武薈荃郭正剛
語文老師:姜民石、范養涵、沈其儒、張治英
歷史(地理)老師:楊文錦
1980年以後,隨著文革平反,大部分名師離開這個農村中學,返回西安、渭南城市中學,還有一些進入政界,或者被省內外高校挖走。被傷筋動骨之後,這所曾經叱吒風雲的鄉中開始了貴族沒落的腳步,沒有名師,高考失敗,1988----1998年幾乎關門。
下邽高級中學的故事
全國政協副主席屈武三顧下邽中學
屈武少年上學時就是在這景賢高等國小堂度過的。
屈武對母校的感情,十分深厚,因革命一直在外,到四十年代才第一次返校,同夫人於秀芝和師生們進行了座談。當他看到校院缺少花木,有些蒼涼時,遂叮嚀校負責人說:“一定要綠化、美化校園,為師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他讓於秀芝寫了一封信,由學校帶上去三原斗口農場取回了一批花木樹種。現在,校內到處盛開的木槿花、刺玫花、人行道兩旁的絨線花,就是那次他們訪問母校的“留念”。
1960年,在為於佑任夫人慶壽後,他兼道下邽,一下車,便來到學校。校長王亦哲、書記傅北弟陪他在校內參觀。當走到校西院的女生宿舍時,他停下深情地說:“我當年上學就住在這裡,幾十年了,景物依然。”兩位領導向他匯報說:“現在學校比較困難,師生生活仍很艱苦,但教師卻能潛心育人,學生也能刻苦用功。”他頻頻頜首,高興地說:“好,好,就是要保持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他還詢問了下邽八景,大家也一一作了如實回答。
1963年,屈武第三次來校,見樹木叢郁,百花盛開,新建的教室宿舍矗立期間,與前兩次來校時迥然不同,又聽校領導講,教學成績斐然,高考成績名列全縣前茅,非常高興。又在校廣場和全體師生見了面,並走到前排和教師們一一握了手。他向同學們說:“我是下邽中學的老校友,也是你們的老同學。我殷切希望你們做到四點:一要認真學習毛主席著作,不斷提高政治覺悟,樹立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奮鬥的理想;二要努力學好文化科學知識,將來報效祖國。三要向雷鋒同志學習,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四要鍛鍊好身體,因為身體是乾好工作的本錢。”他講得生動有力,還加有典故,大家聽了很受感動。”
1983年2月,書記兼校長李瑜生同志接到一封北京來信,他拆開一看,是屈武同志寫的,大意是說:“他是下邽人,在這裡曾上過國小,甚為懷念。又說:“下邽是‘三賢故里’,三賢者,他只記得白居易、寇準、另一位記不清了。請給他查一下。”恰好學校讀書館有部《渭南縣誌》,查閱後,便將張仁願生平詳實抄錄,隨函寄去。過了十多天,接到了屈武的回信,說:“所寄材料收到,知家鄉變化很大,非常高興。感謝所送材料完整詳實。”並寄來了兩本《人物》雜誌和一本《中國建設》。上面登有屈武兩篇文章,一篇是《我的啟蒙教師李子訓》,一篇是《我和蔣經國的交誼》。他還在信上謙虛地說:“寄上拙作兩篇,以表謝意,請指正。”瑜生收到信和物後,及時地給他回了信。
渭南市臨渭區下吉中學坐落於有“三賢故里”的下吉鎮,東依慧照寺,西鄰張興斌藝術館,是一所歷史悠久的高中。
1998下中處於低谷。那時校園荒草叢生,空曠淒涼,滿目瘡痍。白樂天老淚縱橫,寇萊公潸然淚下,張仁願扼腕長嘆!偌大一個高中,只有一棟二層教工樓,教室破破爛爛,學生不足300人,教職員工也只有50多人。學生出校不說在下中就讀,老師出校不說自己在下中任教。風雨如晦日,長路漫漫時,真有一股“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淒涼之感。李栓良校長從調至下中之日起,李校長就帶領廣大教師,同甘苦,共患難。1999年,李校長調到了下中。面對這樣的殘破景象,他沒有低落,也沒有退縮。因為他相信這句話:“沒有爬不過的山,沒有趟不過的河”。於是他帶領全體教師,憑著“拔劍直指向問天”的氣概,忍辱負重,奮力拚搏,積極進取,勇於開拓,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在經過了三年的風雨歷程之後,於2002年獲得了區教育局的表彰和獎勵,贏得了學區人民的認可。
下中在含垢忍辱、奮發進取的過程中所經歷的艱難困苦,又有幾人知曉,幾人理解!君不見——招生之難,難於上青天;學校質量提不高,下中人人難心安!曾幾何時,李校長帶領教師去招生,就碰到了這樣一件令人心酸、令人尷尬的事。當時,那戶人家有七八個人正在玩麻將,方戰生老師對打麻將的人介紹說:“這是我們下中剛調來的李校長,來咱們這兒招學生。”過了好一會兒,才有人帶著厭倦的語調說:“下吉中學?下吉中學還招什麼學生!”接著這些人繼續玩起了麻將,沒有人理睬我們學校的領導和老師。這是何等的尷尬和辛酸啊!然而,景賢人並未退縮,硬是憑著《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動了學區人民,招來了一批學生。雖然招來的學生,基礎差,底子薄,但景賢人沒有絲毫埋怨,而是起早貪黑,披星戴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當中;更重要的是下中老師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讓人敬佩,他們手牽著手,肩並著肩,不分你我,一起往前走,硬是同呼吸共命運把部分有潛力的學生送進了大學,為學區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他身先士卒,率先垂範,與大家共同出校招生,頂烈日,冒酷暑,受盡了艱難。他還經常與大家推心置腹,共話家常,解決教師的生活困難,為他們排憂解難,讓他們沒有了後顧之憂。他諄諄教導大家,從大局著想,從學校出發,為學生付出,為民眾考慮。他常常說:考上一個學生,造就一個人才;考上一個學生,救活一個家庭;考一上一個學生,造福一方百姓。思想的空前統一和教師隊伍的緊密團結,使得“景賢人”這支獨特的教育團隊充滿活力,充滿朝氣,充滿青春的氣息。李校長他憑藉個人的人格魅力和所作出的可人成績,招聘來了許多年輕有為、風華正茂的大學生作為下中的老師,為下中教師隊伍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二是比喻下中的一線教師(語文方面的王滿倉老師;數學方面的肖世福老師;外語方面的黨愛雲老師; 物理方面的晁存友老師;化學方面的楊煥俠老師;生物方面的王小明老師;歷史方面的鄭遜老師等等)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深湛的教育藝術。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一線教師和一大批獻身教育、敬業愛崗的老師,諸多品學兼優的學生才慕名而來,放心地在這裡就讀。
學校實現第一次跨越式發展之後,李校長就適時地提出“管理立校、質量強校”的治校方針。他要求廣大教師樹立“服務意識”,他說,歸根結底,我們的教育教學都是服務於廣大學生的身心成長的。於是大規模的建章立制工作輔展了開來——
紀律方面,實行封閉式管理,學生入學辦理出入校門證件,同時加強門衛工作,這樣既能有效控制管理學生,又能防止不安全事故發生。
教學方面,把“全程教學”放在突出的戰略地位,強調抓全程,抓起始,以教研組為核心,以教師為紐帶,研究如何具體開展此項工作;實施年級負責制,年級主任對校長負責,各班主任和教師對年級組長負責;高三年級實施分類推進,落實到人,並堅持實行月考、周考制度。
教育方面,把“班會課”放在班主任工作的核心,要求各班主任深入研究,認真鑽研,精心備課,努力使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鼓勵班主任家訪,了解學生的家境、思想、興趣、個性和困難,力爭在心理、精神、士氣等方面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和積極性和創造性。
服務方面,學校領導實行包班制度,具體負責,長期保持聯繫,與教師、學生打成一片,關心愛護他們,為他們的教學和學習排除各種困難;同時適時召開各年級家長會,真正做到學校、家長和社會的緊密結合。
從調入學校的那天起,李校長就上定決心,一定要改變學校的落後面貌。招標,跑項目,聯繫貸款,多方籌措,鼓勵教師集資建校……苦心人,天不負,經過一番努力,短短三年時間,兩座教學大樓矗立起來了,兩座學生公寓也矗立起來了,學生坐在了寬敞明亮的教室里,住進了舒適的公寓裡。環境改善了,學校的招生工作明顯好做得多了。為了解決學生的生活困難,學校又招標建設學校灶,於是一座一百多平方米的大餐廳矗立了起來,生活問題解決了,學生學習也就安心了。
不僅如此,學校還在資金許可的條件下儘快購買60台電腦,建立電腦室;購買34寸大彩電,用於實驗碟片播放,盡最大可能讓學生能夠看到實驗操作的過程。作為一個農村中學,能夠為學生提供5萬冊圖書資料,已經是很不容易了,但是,為了加強教學,學校還是大量購買圖書,豐富圖書館材料,以供學生學習之用。
紮實細緻的工作,換來的是累累的碩果:2006年高考,二本上線人數達到135人,2007年二本上線人數在兄弟學校普遍下降的情況下,依然保持增長達到151人。從2004年到2007年,學校又實現了三大步跨越,這個三部曲式的發展,實現了學校的第二次跨越式發展,使學校在渭南市臨渭區的地位進一步上升!
關於下吉中學的詩:
(其一)遣懷 [王滿倉]
景賢書院小樓,人孤愁,難耐北風陣陣吹寒流!人獨立,思欲去,夢難留,脈脈烏雲滿天入眼眸。
(其二)抒憤 [王滿倉]
殘葉別離枯枝,風迫激,爭意寒流滾滾浸人衣!昨日事,常相憶,難廢離!唯有漫天風雪白如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