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邽高級中學歷史與位置
渭南市臨渭區下邽高級中學坐落於“三賢故里”的下邽鎮,位於渭南市正北30華里的下吉鎮,東依慧照寺古塔,西鄰渭陽公路,校東依慧照寺,西鄰張興斌藝術館,是一所歷史悠久的高中。
“下邽”今寫做“下吉”,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北部。戰國時秦置縣,治今陝西省渭南市東北。其後屢有廢置,元初併入渭南縣。西魏時,曾為延壽郡治所。下邽鎮為交通要道,自古以來為渭北軍事重鎮。勤勞智慧的下邽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下邽民風淳樸,人才輩出。
下邽名人有白居易(唐代著名詩人)、張仁願(唐代大將),寇準(宋代名相)和現代愛國人士屈武(1898-1992)等。
學校始建於清道光三年(1823),由本縣舉人唐順祖於宋寇萊公祠創建,因取景仰“三賢”(唐詩人白居易、武將張仁願、宋相寇準)之意,名曰“景賢書院”; 光緒3年(公元1908年)改為“景賢高等國小堂”。至今已有180年歷史,名人輩出,屈武、惠春林、張興斌等社會名流曾就讀於此,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
下邽高級中學解放後獲得較快發展,特別是1977回復高考制度以後,這裡曾經威風八面、名震渭南,雖為渭北鄉中,可是1977至1986年高考成績在渭南名列三甲,理科本科錄取率更是渭南第二。79---85年,在數學名師張維升、化學名師喬術善和物理名師的帶領下,該校學生在渭南市的數理化大賽中多次名列前茅,兩次名列個第一。
1895-------1904, 景賢書院
1904-------1941, 景賢高等國小
1941------ 1950, 景賢私立初級中學
1950-------1962, 渭南第二初級中學
1962-------1970, 渭南下邽初級中學
1970--------至今, 渭南下邽(吉)高級中學
名校長:王景先、楊開敏、王亦哲、付兆弟、趙興友(有)李瑜生、李志剛、李栓良等
由於受文革影響,許多西安名校、渭南名校的老師被下放鄉村中學,這裡一下子人才濟濟。比如有前《中央日報》大記者,也有畢業於外國教會大學的英語老師,也有曾給中央首長當過翻譯的俄語老師。
教學名師:
數學教師:張維升、李淑芳等
化學老師:喬術善
物理老師:
政治老師:潘思彥、張忠興、張百讓
英語老師:武薈荃、郭正剛
語文老師:姜民石、范養涵、沈耆儒、張治英
歷史(地理)老師:楊文錦
1980年以後,隨著文革平反,大部分名師離開這個農村中學,返回西安、渭南的城區中學,還有一些進入政界,或者被省內外高校挖走。被傷筋動骨之後,這所曾經叱吒風雲的鄉中開始了貴族沒落的腳步,沒有名師,高考失敗,1985----88年幾乎關門
全國政協副主席屈武三顧下邽中學
屈武少年上學時就是在這景賢高等國小堂度過的。
屈武對母校的感情,十分深厚,因革命一直在外,到四十年代才第一次返校,同夫人於秀芝和師生們進行了座談。當他看到校院缺少花木,有些蒼涼時,遂叮嚀校負責人說:“一定要綠化、美化校園,為師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他讓於秀芝寫了一封信,由學校帶上去三原斗口農場取回了一批花木樹種。現在,校內到處盛開的木槿花、刺玫花、人行道兩旁的絨線花,就是那次他們訪問母校的“留念”。
1960年,在為於佑任夫人慶壽後,他兼道下邽,一下車,便來到學校。校長王亦哲、書記傅北弟陪他在校內參觀。當走到校西院的女生宿舍時,他停下深情地說:“我當年上學就住在這裡,幾十年了,景物依然。”兩位領導向他匯報說:“現在學校比較困難,師生生活仍很艱苦,但教師卻能潛心育人,學生也能刻苦用功。”他頻頻頜首,高興地說:“好,好,就是要保持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他還詢問了下邽八景,大家也一一作了如實回答。
1963年,屈武第三次來校,見樹木叢郁,百花盛開,新建的教室宿舍矗立期間,與前兩次來校時迥然不同,又聽校領導講,教學成績斐然,高考成績名列全縣前茅,非常高興。又在校廣場和全體師生見了面,並走到前排和教師們一一握了手。他向同學們說:“我是下邽中學的老校友,也是你們的老同學。我殷切希望你們做到四點:一要認真學習毛主席著作,不斷提高政治覺悟,樹立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奮鬥的理想;二要努力學好文化科學知識,將來報效祖國。三要向雷鋒同志學習,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四要鍛鍊好身體,因為身體是乾好工作的本錢。”他講得生動有力,還加有典故,大家聽了很受感動。”
1983年2月,書記兼校長李瑜生同志接到一封北京來信,他拆開一看,是屈武同志寫的,大意是說:“他是下邽人,在這裡曾上過國小,甚為懷念。又說:“下邽是‘三賢故里’,三賢者,他只記得白居易、寇準、另一位記不清了。請給他查一下。”恰好學校讀書館有部《渭南縣誌》,查閱後,便將張仁願生平詳實抄錄,隨函寄去。過了十多天,接到了屈武的回信,說:“所寄材料收到,知家鄉變化很大,非常高興。感謝所送材料完整詳實。”並寄來了兩本《人物》雜誌和一本《中國建設》。上面登有屈武兩篇文章,一篇是《我的啟蒙教師李子訓》,一篇是《我和蔣經國的交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