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在上海形態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田山歌並非上海近現代崛起的城市文化的代表。相反,這種帶有鄉土味道的、稻花香的民間文學一直根植於上海農村,很少融入現代城市居民的生活,但它卻是古老傳?和悠久歷史的回憶,是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聆聽著田山歌嘹亮悠遠的曲調,我們似乎看到了被六千年崧澤之火照耀的勤勞樸實的上海先民,在稻田、河岸邊創造著他們的生活,同時代代相傳、口口相承,以田歌手旺盛的創造力和表達力將一曲曲清新、柔美的歌謠傳唱下來,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豐富其內容。
曹偉明主編的《上海田山歌》一書是對歷史的記錄和呈現,也是對未來的獻禮。本書編寫的目的不僅在於讓人們了解田山歌與上海文化傳統的一路相伴,也是對階段性非遺工作的整理和研究。<\/div>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上海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叢書之一《上海田山歌》,由曹偉明主編。《上海田山歌》的內容提要如下:
田山歌是一種產生於稻作水田勞動之中,主要表現稻作生產和水鄉生活風情的民歌形式。早在七八千年前,上海地區已經產生了田山歌的原始形態,至明清時期達到大盛。
上海田山歌的形式,主要有小山歌、大由歌兩種。前者結構簡單,體制短小,主要以獨唱為主;後者?梅複雜,有領有和,主要以集體組合演唱為主。
古老、淳樸的上海田山歌在當代社會中依然有其獨特的價值。它們已被列為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作,並已深深地融化到當地人民的文化血脈之中,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目錄
總序
前言
田山歌溯源
“吳歌”——吳越地區的山歌總匯
田山歌起源及其在上海的傳播
崧澤之光——田山歌產生的稻作
文化背景
上海田山歌中的內容表達及其情感世界
稻作山歌及其生產經驗表達
長工苦歌與?女苦歌
情歌敘唱與思慕情懷
風物山歌
上海田山歌的藝術形式
短小抒情小山歌——以青浦小山
歌為例
組合輪唱“大山歌”——以青浦“吆
賣山歌”為例
敘事話人長山歌——以《五姑娘》
與《白楊村山歌》為例
田山歌中的語言智慧
上海田山歌與地方民俗風情
水鄉船運與隔岸對歌
換工制度與山歌班活動
私情風俗與私情山歌
女性智慧與巧女形象
歌手與傳承
田歌手——當地民間的能人與表演家
歌手傳承的途徑及影響
上海著名田歌手簡介及其生活故事
當代上海田山歌的命運與前景
瀕危的境地
保護機遇與策略選擇
從田野走向舞台
“水鄉音花”——當代上海田山歌
展演的一個樣本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