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某公書

上某公書,梅曾亮作品,梅曾亮(1786~1856)中國清代散文家。字伯言。江蘇上元 (今南京)人 。道光二年 (1822)進士。梅曾亮少喜駢文 ,與同邑管同交好,轉攻古文。姚鼐主講鐘山書院 ,二人俱出其門 。

作品原文

久未肅啟[1],歉然於中,伏計盛署就道,明公高識遠度[2],必能坦然。惟順時節宣[3],加意衛攝為重[4]。

天之成就偉人,各有意度[5]。如陸敬輿[6]、李伯紀諸公[7],其困苦冤抑,百倍於閭巷之小民,而天不為悔,以為成其名而增重以天下後世之望者,與郭令公[8]、裴司空之功成名立無以異也[9]。太史公曰:“人能弘道[10],無如命何!”此猶有競心焉[11]。若《淮南子》之言[12],則進乎是矣,“其操之也若發機[13],其縱之也若委衣[14],”此則命無知人何耳。

不能默默,進其饜飫者為饋[15],伏惟亮察[16]。不宣[17]。

作品注釋

[1]肅啟:恭敬地陳述,指通信問候。

[2]明公:對有名位者的尊稱。

[3]節宣:勞逸有節制,以宣散其氣,不使它壅塞在心裡。

[4]衛攝:保養。

[5]意度:打算,安排。

[6]陸敬輿:陸贄,字敬輿,唐代德宗時名臣,參與機謀,平定朱泚之亂。任宰相,遭裴延齡傾軋,罷相貶忠州,居忠州十年而死。

[7]李伯紀:李綱,字伯紀,南北宋之交的名臣,抗金將領。他堅決主戰,屢遭投降派排斥,高宗時任宰相七十天,即受讒害,閒置多年而死。

[8]郭令公:郭子儀,唐肅宗時名臣。平安史之亂有功,累官太尉、中書令,進封汾陽郡王,人稱郭令公、郭汾陽。德宗時尊其為尚父,功名富貴顯赫一時。

[9]裴司空:裴度,字中立,唐代憲宗時名臣。力主消除藩鎮,平叛有功,由御史中丞升為宰相。御史大夫漢代時稱司空。

[10]弘道:擴大、發揚道。《論語衛靈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1]競心:競爭之心。

[12]《淮南子》:書名。西漢淮南王劉安和他的門客所著。

[13]發機:撥動弩的機關。弩是用機栝發箭的弓。發機比喻極迅速。

[14]縱:放任。委衣:棄置衣裳。比喻極容易。《淮南子原道》原文是:“其縱之也若委衣,其用之也若發機。”

[15]饜飫(yù):飽,喻為學的深入體會。饋:贈送。

[16]伏惟:俯伏思維。舊時下對上有所陳述的敬辭,多用於書信,表希望。亮察:敬辭,猶言明鑑。希望對方諒解、體察。

[17]不宣:不盡。常用於書信末尾。

作品簡析

某公,指的是嚴禁鴉片輸入、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林則徐。林因受投降派誣陷,1840年被革職,次年又流放新疆伊犁。這封信用古代名臣的困苦冤抑來進行安慰,又用“命無如人何”的曠達人生態度來加以勉勵,紙短情深,含蓄而不失關切,同時也間接表達了自己的愛國感情。

作者簡介

管同早卒,曾亮居京師20餘年,承姚鼐余勢,文名頗盛,治古文者多從之問義法,有繼主文壇之勢。梅曾亮生當封建制度解體之際,主張“文章之事莫大乎因時”,他有些比較客觀的“因時”之作,反映一定的社會問題,但表示束手無策。梅曾亮曾批評駢體文矯揉造作,但他對於散文的見解,基本上未脫桐城派窠臼。雖然他還認為"性情異,文章亦異",但也只是桐城派內部的大同小異。因此,他的散文在藝術上往往選聲練色,姿韻安雅,筆力微弱,與其盛名不能相符。梅曾亮作文之餘,常以悲歡為詩。著有《柏梘山房集》31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