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三通鼓](/img/9/021/nBnauM3X0EDM1EDO4ADM1QjM2QTMxcjN2UDOyQTNwAzMxAzLwA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外形及用途
德化三通鼓分為大三通和小三通,通常以大鼓、鍾、大鑼、大鈸、小鈸、大吹(嗩吶)合奏。大鼓置於架上,兩人抬槓,鼓架上又置魁星一面,劍一把,架的周邊裝飾有鮮花。大三通鼓直徑70厘米,用大鎖吶2至4把,陣容龐大,小三通鼓直徑40厘米,小三通用小鎖吶1把,陣容較小。演奏有遊行方式和坐著演奏兩種,以當地的山間小調、南音為主要吹奏曲目,風格分喜慶和舒緩兩種,吹奏曲目比較單一性,演奏時以鼓為主,小銅鑼、小銅鐘、高音嗩吶同時吹奏出簡約、速度極其穩定的音樂特徵。遊行表演開始,蘭白色彩旗一面作前導,旗竿尖端系兩條綏帶,兩人反穿羔衣,頭戴涼笠,手摯綬帶,分列鼓架兩邊,隨鼓樂聲三進三退,退則蹲姿,反覆進行,配以嗩吶曲《一江風》、《王仙》,鼓點由慢到快,反覆三次叫三起擂,尾聲又再三起擂。三通鼓節奏簡單、板式古樸。歷代以來,在德化縣各鄉鎮的村民,每逢佳節、殯喪、家族祭祀之日,都以三通鼓做為慶典紀念形式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