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特點
三秦民風淳樸、高亢,地方的戲劇和民歌也表現出這種民風特點,流行於關隴地區的戲劇,最有地方特色的有秦腔、郿鄠、皮影戲(皮影戲的發源地在陝西)等;民歌以陝北的信天游和隴東的花兒最有代表性。陝北黃土高原上,山連著山,溝接著溝,農夫們趕著牲口走在溝壑里、山樑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見景生情,信口編唱信天游,高亢而悠長的曲調與黃土高坡上勞作的背景顯得非常自然和諧。
說起關隴地區的戲曲歌舞,自然少不了各種鼓的舞蹈,尤其是豪邁粗獷的安塞腰鼓。腰鼓的起源,一說是最早駐守長城的戍邊將士,身配腰鼓以激勵鬥志,流傳到民間逐漸演變為慶豐收、兆吉祥的腰鼓舞;另有人認為,古時的牧羊人將樹根挖成筒狀,繃上羊羔皮製成鼓以自娛自樂。總之,腰鼓一經出現,即受歡迎,逐漸發展成一種地方的民間藝術。
隴東黃土高原,每年春節,人們將舊的窗花撕去,將新的窗花貼在窗上、門上、窯洞的各個角落,給陋室平添喜慶的氣氛。從事剪紙的一般是婦女,她們自小跟老輩人學剪窗花,代代相傳。
隴東偏僻多山,因而保存了一些古樸的民間手藝,剪紙最有代表性,隴東草貼也是一種。草貼是用曠野里信手拈來的草桿、花葉及花籽粘在彩紙上而做出的,既可在平日裡供孩子們玩耍,又可在逢年過節時裝飾窯洞。
關隴地區以小麥為主食,常以蒸饃作為節慶食品自用或饋贈親友,久而久之,也就產生了面花製作手藝。面花在關隴地區普遍流行,關中以合陽面花為代表,隴東則以慶陽面花最為有名。
三秦地區,或稱關隴地區,其區域內的民間文化生態具有很強的一致性,與外部周邊地區有較大的差異。這種地域文化的形成與這一地區的自然經濟環境、人文背景及歷史上的行政區劃都有很大的關係,因而在這樣一片廣袤的土地上產生出具有一致性的三秦文化,並不是偶然的。
中國地域文化概觀
中國就是一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的國家,在不同的人文習俗、地理和社會環境等因素的薰染、影響下,產生了豐富多彩的區域性文化。這些區域性文化各有特點和所長,對中國文化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
潮汕文化 | 嶺南文化 | 客家文化 | 五邑文化 | 雷州文化 | 齊魯文化 | 三晉文化 | 荊楚文化 | 吳越文化 | 關東文化 | 燕趙文化 | 徽州文化 | 黃土高原文化 | 中原文化 | 淮河流域文化 | 巴蜀文化 | 鄱陽文化 | 青藏高原文化 | 康藏文化 | 草原文化 | 兩淮文化 | 江西文化 | 八桂文化 | 八閩文化 | 滇雲文化 | 瓊州文化 | 隴右文化 | 西域文化 | 陳楚文化 | 黔貴文化 | 三秦文化 | 秦隴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