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白朮10克,白蔻仁10克,雞內金10克,延胡索10克,枳殼10克,白芍15克,烏梅20克,炙甘草6克。
用法用量
清水浸泡30分鐘,然後水煎20分鐘,每劑煎2次,將2次藥液混合,分兩次溫服。
中藥方劑之三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三白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古今醫鑒》卷五引杜守玄方。主治赤白痢。
白朮10克,白蔻仁10克,雞內金10克,延胡索10克,枳殼10克,白芍15克,烏梅20克,炙甘草6克。
清水浸泡30分鐘,然後水煎20分鐘,每劑煎2次,將2次藥液混合,分兩次溫服。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氣,止可二、三服而已。2.王好古:枳殼主高,枳實主下,高者主氣,下者主血...足汁盡去巴豆,切片曬乾,勿炒,為末,醋煮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一錢。上細末。每服一錢,白湯調下。未知,再與。(《本事方》)③順氣止痢...
行滯消積 瀉火祛瘀 治小便赤澀 處方來源 相關詞條還有徐春甫的《古今醫統》、盧和的《食物本草》、寧原的《食鑒 ...記載了“食醫”。食醫主要掌理調配周天子的“六食”、“六飲”、“六膳”、“百饈”、“百醬”的滋味、溫涼和分量。食醫所從事的工作與現代營養醫生的工作...
定義 主要特點 套用原則 起源與演變 食療與藥膳形態特徵白朮屬多年生草本。根莖肥厚,塊狀。莖高50-80cm,上部分枝,基部木質化。莖下部葉有長柄,葉片3裂或羽狀5深裂,裂片卵...
形態特徵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栽培技術 醫書記載形態特徵白朮屬多年生草本。根莖肥厚,塊狀。莖高50-80cm,上部分枝,基部木質化。莖下部葉有長柄,葉片3裂或羽狀5深裂,裂片卵...
形態特徵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栽培技術 醫書記載《古今醫鑒》【藥物組成】蒼朮(米泔浸,薑汁炒)4兩,撫芎4兩,香附...)1兩半,黃芩(炒)1兩半,山楂(去核,蒸熟)1兩半。【處方來源】《古今醫鑒》卷四。【方劑主治】郁證。【製備方法】上為末,稀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古今醫鑒》 《壽世保元》 《嵩崖尊生》 《金匱翼》。①《別錄》:"甘,平。" 黑豆紅花飲 ②《醫林纂要》:"甘鹹苦,寒。"【歸經...、腎三經。"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少陰、厥陰經。"【功用主治】活血...,身面皆洪大:大豆一升。以水五升,煮二升,去豆,納酒八升,更煮九升,分三...
黑豆 紅花 赤沙糖、黃芩、山楂用法:上為末,稀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白湯送下主治:郁證出處:《古今醫鑒》卷四功用:解諸鬱火痰氣,開胸膈,進飲食名稱:加味越...各一兩。用法用量上為細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送下。功用補中...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附方方》)6、治小兒L痰喘:巴豆一粒,杵爛,綿裹塞鼻,痰即自下。(《古今醫鑒...如脂),貝母三分。三味為散,以白飲和服,強人半錢匕,羸者減之。病在膈上必...。以暖水若酒服大豆許三、四丸,或不下,捧頭起,灌令下咽,須臾當瘥;如未瘥,更...
外觀特徵 生長習性 物種分布 栽培技術 主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