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組成】蒼朮(米泔浸,薑汁炒)4兩,撫芎4兩,香附(童便浸,炒)4兩,神曲(炒)4兩,梔子(炒黑)4兩,橘紅1兩5錢,白朮(炒)1兩半,黃芩(炒)1兩半,山楂(去核,蒸熟)1兩半。
【處方來源】《古今醫鑒》卷四。
【方劑主治】郁證。
【製備方法】上為末,稀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白湯送下。
【來源】《壽世保元》卷二。
【組成】蒼朮(米泔浸,薑汁炒)1兩,撫芎1兩,香附(童便浸3日,炒)1兩,神曲(炒)1兩,梔子(炒)5錢,陳皮(去白)1兩,白芍(去蘆,炒)3兩,黃連(酒炒)1兩,山楂(去子)2兩,白茯苓(去皮)1兩,蘿蔔子(炒)5錢,連翹5錢,枳實(麩炒)1兩,當歸(酒洗)1兩,廣木香5錢。
【功效】解請鬱火痰氣,開胸膈,思飲食,行氣消積散熱。
【主治】郁證。
【製法】上為末,薑汁打稀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50-60丸,食後白湯送下。
【來源】《嵩崖尊生》卷九。
【組成】炒梔、香附、撫芎、蒼朮、神曲、山楂、陳皮、半夏、草蔻。
【主治】胃脘常慣痛。
【用法】為丸服。
【來源】《金匱翼》卷三。
【組成】蒼朮、神曲、香附、黑山梔、撫芎、針砂、山楂。
【主治】食積、酒毒發熱。
【製法】上為末,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溫服,不拘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