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清末官職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朝為了辦理通商和外交事務,在天津新設三口通商事務大臣,管理北方所有洋務,海防各事宜,三口指天津、牛莊(後改營口)、登州(後改煙臺)。為專職由崇厚任職。1870年改為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隸總督兼任。
全稱辦理牛莊(後改營口)、天津、登州(後改煙臺)三口通商事務大臣。
三口通商大臣,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設立的專管北部中國沿海通商口岸交涉、通商、海防等事務的臨時差使。
]844年10月,設定辦理各國通商事務的“五口通商大臣”,初設時只是兼職,一般由兩廣總督或兩江總督兼任。 北洋大臣北洋大臣即北洋通商大臣,初為三...
背景 南洋大臣 北洋大臣鹹豐十年十二月(1861.1),置三口通商大臣(詳見“北洋通商大臣”),並沿鴉片戰爭以來舊例,設立五口通商大臣,列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之下,駐上海,管理廣...
簡介 歷史背景南洋大臣,清官名。南洋通商大臣的簡稱。1861年清政府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下設五口通商大臣。1866年改五口通商大臣為南洋通商大臣,由兩江總督兼任,管...
簡介 歷史背景 歷任大臣通商大臣,指的是清官名,非正式官銜。
北洋大臣,清代官名。北洋通商大臣的簡稱。清朝末年官職設立於1870年全稱為北洋通商大臣管理直隸(今河北)、山東、奉天(今遼寧)三省通商、洋務,辦理有關外...
人物簡介 詳細介紹中國晚清主管外交事務、派出駐外國使節,併兼管通商、海防、關稅、路礦、郵電、軍工、同文館、派遣留學生等事務的中央機構。初稱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簡稱總理衙...
機構組成 編制狀況 歷史沿革成林 ,字竹坪,滿洲鑲白旗人,鹹豐五年(1855)舉人,鹹豐十年(1860)由恭親王奕訢調辦撫局,隨後留為總理衙門總辦章京,同治八年(1869)擢升總理衙門大臣。
通商和約章程、俾兩國民人均獲裨益,用是兩國特派全權大臣以便辦理: 大清國大皇帝欽差總理各國事務全權大臣倉場總督部堂崇,侍郎銜辦理三口通商事務特加...秉權大臣以及德意志通商稅務公會和約各國領事官有公文照會中國大憲暨地方官...
條約簡介 條約原文 專條 附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