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南洋通商大臣,清官名,簡稱南洋大臣。和北洋通商大臣同為清末的在地方管理外交事務官員。
歷史背景
同治四年(1866),清政府將原來的五口通商大臣改為“辦理江浙閩粵內江各口通商事務大臣”,設在上海,後移南京,後來演變稱為南洋通商大臣或南洋大臣管理長江及江蘇以南沿海各省通商口岸。
南洋通商大臣初為專職,後由兩江總督兼任。其後兩江總督例兼遂成定製。歷任南洋通商大臣的有薛煥(五口通商大臣),李鴻章,沈葆楨,左宗棠,劉坤一,端方,張之洞,周馥等人。
鹹豐十年十二月(1861.1),置三口通商大臣(詳見“北洋通商大臣”),並沿鴉片戰爭以來舊例,設立五口通商大臣,列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之下,駐上海,管理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及潮州、瓊州、淡水各通商事務及各項“洋務”,由江蘇巡撫兼任。後改稱南洋通商大臣。
南洋通商大臣,清官名,簡稱南洋大臣。和北洋通商大臣同為清末的在地方管理外交事務官員。
同治四年(1866),清政府將原來的五口通商大臣改為“辦理江浙閩粵內江各口通商事務大臣”,設在上海,後移南京,後來演變稱為南洋通商大臣或南洋大臣管理長江及江蘇以南沿海各省通商口岸。
南洋通商大臣初為專職,後由兩江總督兼任。其後兩江總督例兼遂成定製。歷任南洋通商大臣的有薛煥(五口通商大臣),李鴻章,沈葆楨,左宗棠,劉坤一,端方,張之洞,周馥等人。
南洋大臣,清官名。南洋通商大臣的簡稱。1861年清政府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下設五口通商大臣。1866年改五口通商大臣為南洋通商大臣,由兩江總督兼任,管...
簡介 歷史背景 歷任大臣]844年10月,設定辦理各國通商事務的“五口通商大臣”,初設時只是兼職,一般由兩廣總督或兩江總督兼任。 北洋大臣北洋大臣即北洋通商大臣,初為三...
背景 南洋大臣 北洋大臣五口通商大臣,這個官職是在《南京條約》後設立的。
簡介 詳細情況南洋勸業會,是中國歷史上首次以官方名義主辦的國際性博覽會。由時任兩江總督端方於1910年(清宣統二年)6月5日在南京舉辦,歷時達半年,共有中外30多萬人...
歷史沿革 博會籌劃 會展開幕 積極意義 首推科技通商大臣,指的是清官名,非正式官銜。
南洋水師,又稱南洋海軍,或稱南洋艦隊,職責主要負責江浙一帶的海防事務,由1875年新升任的兩江總督、南洋大臣沈葆禎受命開始在經營福建船政的同時籌辦南洋海...
創建歷史 相關艦船 相關學堂 中法戰爭中國晚清主管外交事務、派出駐外國使節,併兼管通商、海防、關稅、路礦、郵電、軍工、同文館、派遣留學生等事務的中央機構。初稱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簡稱總理衙...
機構組成 編制狀況 歷史沿革蔡新(1707~1799年),字次明,號葛山,別號緝齋,福建省漳浦(今漳浦縣大南坂下樓村林西墘)人,清朝大臣。 乾隆元年進士,授庶吉士、翰林院編修、直上...
早起經歷 人物生平 所任職務 個人作品 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