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年代】隋末唐初
【作者】海順
【體裁】四言古詩
作品原文
三不為篇
我欲炫才鬻德,入市趨朝①。
四眾瞻仰,三槐附交②。
標形引勢,身達名超③。
箱盈綺服,廚富甘餚④。
諷揚弦管,詠美歌謠⑤。
將恐塵棲弱草,露宿危條⑥。
無過日旦,靡越風朝⑦。
是以還傷樂淺,非惟苦⑧。
作品注釋
①炫:自我矜誇。鬻:出賣。趨:向,歸附。朝:朝廷。此處可引申為官府。
②四眾:即四部眾。佛教指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此處引申為大眾、眾生。三槐:相傳周代宮廷外種有三棵槐樹,朝見天子時,三公面向三槐而立。後世即以三槐比喻三公一類的高級官位。
③標:顯出、突出。引:延長、擴大。達:顯貴。超:越過。此處指遙遙領先。
④盈:充滿。綺服:華麗的服飾。甘餚:美味佳肴,美味的食物。
⑤弦管:泛指各種樂器。歌謠:泛指各種歌曲。
⑥棲:此處意為落在、依附在。危條:枯萎而將凋落的樹枝,亦可解作高枝。
⑦日旦:天明、早晨。靡:不能。越:度過。
⑧樂淺:歡樂不多、有限。非惟:不是、並非。二句意謂深深地感覺到歡樂是有限的,而苦難就在眼前。
作品簡析
《三不為篇》是一組四言古風,共三首,此篇為其最後一首。這組詩三首形式完全一致,內容卻各有側重。首先用了大量的筆墨敘述作者自己以前的理想和願望,然後筆鋒一轉,精闢地分析出即使能實現這個理想、達到這個願望,其代價也是巨大得可怕,帶來的也將是不幸和災難,因此最後的結論是拋棄種種幻想和欲望:出家隱居。全詩結構嚴謹、層次分明,文句排比有序、警策有力。這既是作者遁世思想的反映,也是作者鄙薄功名利祿的高尚情操的表現。大量典故的準確運用,也是這組詩一個很突出的優點。
作者簡介
海順(589-618)隋唐之際詩僧。為山西蒲州仁壽寺僧人。俗姓任,河東蒲阪(山西省永濟縣)人。隋代出家仁壽寺,武德(唐高祖年號,公元618—626年)初元示化。他多才多藝,擅長詩文,道行以嚴謹純潔著名,早夭。作品有組詩《三不為篇》及詩文集數卷,多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