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依止阿賴耶識而生滅轉變的七識。亦即八識中之前七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等七識。略稱七轉、轉識或轉心。《瑜伽師地論》卷六十三雲(大正30·651b)︰‘略有二識,一者阿賴耶識,二者轉識。阿賴耶識是所依,轉識是能依。此復七種,所謂眼識乃至意識。譬如水浪依止瀑流,或如影像依止明鏡。’《成唯識論》卷二(大正31·9c):‘唯七轉識及彼心所有勝勢用而增減者,具此四義,可是能熏。’
此中,前五識又名五轉識,緣阿賴耶識所變色等五境,行相粗動,轉外門,了別現在之境。第六意識緣過未等一切境,轉內外門,審慎了別境相,通善等三性,與六位心所相應。第七末那識,名為意或意根;緣阿賴耶識見分,有覆無記性,與舍受相應,又與無明等四根本煩惱相應,恆思量我相,微細任運相續。
相關詞條
-
七轉第八互為因果
【七轉第八互為因果】 唯識學用語。指七轉識與第八識之互為因果。所謂七轉識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等七識。第八識即阿賴耶識。 七轉識中每一識與第八識,於能生、所生及能薰、所薰之情況下,皆互為因果...
-
八識
八識,是佛法基本正知見,謂眼、耳、鼻、舌、身、意為前六識,第七識為意根(又名末那),第八識為如來藏(又名阿賴耶、真如等)。《增壹阿含經》卷28:「云何名...
前六識 第七識意根 第八識如來藏 彼此配合 佛理深析 -
識
識的含義是 知道,認得,能辨別。佛教術語是指人的意識、心智、生命力、理智、分別能力。在早期佛經中,它經與心(Citta)、意(Manas)混用,在意義上...
字形字義 漢字演變 古籍解釋 佛學六識 佛學八識 -
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梵文:आलयविज्ञान,音譯ālaya-vijñāna),又譯為阿梨耶識。阿賴耶在梵文中的原意為:藏,能藏、集藏,阿賴耶識即是指能夠集藏分...
由來和涵義 佛法的根本識 佛門古今焦點 闡述阿賴耶識 玄奘大師闡述 -
第八識
佛法唯識學中的“八識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阿賴耶。前五識是感識,認識具體對象;後三識具有抽象的感念,並非直覺。第八識是社會階層的烙印...
簡介 分述 二次頌詮釋 三末頌詮釋 頌文解釋 -
識陰
於識還元“識”,八識。 圓虛無心“圓”,圓明。 生覺圓明“生”,生於。
一、識陰區宇相(定中初相) 二、識陰盡相(定中末相) 三、識陰十境相(中間過程諸相) -
轉識
轉識,梵語,唯識宗所說轉起之前七識。復指事識為轉識,此則同於法藏之觀點。
-
七識
基本信息【簡體】七識【繁體】七識【拼音】qī shí【注音】ㄑㄧ ㄕㄧˊ【解釋】佛教語。法相宗謂從根本識中派生的七種精神和感覺現象,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亦稱七轉識。《決定藏論》卷上:“如諸心數,同是心法...
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