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邦友

丁邦友

丁邦友,1963年9月出生,安徽省潛山縣人。主要研究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嶺南歷史與文化。現任廣州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歷史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是中國秦漢史研究會會員,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會理事。 長期從事高校歷史學專業中國古代史的教學和研究,在《安徽史學》、《廣東社會科學》、《理論學刊》、《農業考古》、《文博》、《中國史研究動態》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目前承擔有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等科研項目。

基本信息

簡歷

1985年7月安徽人學歷史系本科畢業,1988年7月鄭州大學歷史研究所中國古代史專業(秦漢魏晉南北朝方向)碩士研究生畢業,2007年中山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秦漢史方向)博士研究生畢業。

編著

專著:
漢代物價新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06月;
《“五四”作家與佛教文化》,20萬字,上海三聯書店2002年6月

丁邦友丁邦友

《佛教與二十年代中國現代文學關係之研究》,30萬字,台灣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出版,2002年3月;
合作編著:《人在旅途:於梨華傳》,江蘇文藝出版社,2001年1月;
1)《漢高祖小傳》, 廣東旅遊出版社,1997年
2)《曹操小傳》,廣東旅遊出版社,1997年
3)《秦始皇小傳》, 廣東旅遊出版社,1997年
4)《史學研究新視野》,(中國古代史分冊主編),山東大學出版社,1997年。
在《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魯迅研究月刊》、《江海學刊》、《人文雜誌》等省級以上學術刊物上發表了學術論文四十餘篇,被“人大” 複印資料全文轉載多篇。

論文

1)人才資源與三國鼎立 廣東社會科學,1996年5期
2)試論六朝時期嶺南佛教的傳播及其與官僚士商的關係 廣州大學學報,2002年1期,又見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宗教》2002年3期
3)試論西漢前期的“強本弱末”方略 理論學刊,2006年1期
4)《管子》絲織品價格考 管子學刊,2006年1期
5)從《管子輕重篇》所載的糧價看“錙”的釋義 廣東社會科學,2006年3期
6)冼夫人散論 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5年3期
7)冼夫人與漢越文化融合 載《嶺嶠春秋―――“冼夫人文化與建設廣東文化大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出版社,2006年6月版
8)從冼夫人的時局觀看其漢化特徵 廣州大學學報,2006年6期
代表論文有:
1、《論魯迅〈野草〉的佛家色彩》,《文學評論》1999年第2期,1.3萬字。
2、《論沈從文遊記體散文的文體特徵》,《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7年第3期,1萬字。
3、《從種業論到閉戶讀書論——周作人與佛教文化關係論之一》,《魯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2期,1.2萬字。
4、《茹苦忍辱,斯乃得度——周作人與佛教文化關係論之二》,《魯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4期,1.2萬字。
5、《非正統的雜家——周作人與佛教文化關係論之三》,《魯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6期,1萬字。
6、《魯迅、尼采與佛教——魯迅與佛教文化關係論之一》,《魯迅研究月刊》2001年第1期,1.5萬字。
7、《以一生來擔人間苦——魯迅與佛教文化關係論之二》,《魯迅研究月刊》2001年第2期,1.5萬字。
8、《談鬼物正像人間——魯迅與佛教文化關係論之三》,《魯迅研究月刊》2001年第3期,1.2萬字。
9、《論沈從文小說語言的文體特徵》,《求索》1996年第4期,1萬字。
10、《論瞿秋白與佛教文化的關係》,《人文雜誌》2001年第3期,1萬字。
11、《論“五四”作家與佛教文化的關係》,《江海學刊》2003年第5 期,1萬字。
12、《論周作人對中國民眾宗教意識的考察》,《魯迅研究月刊》2005年第3期,1.5萬字。

獲獎狀況

1)1995年獲廣州市先進教育工作者稱號;
2)2005年獲廣州大學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學術交流

1)中國秦漢史研究會會員
2)廣東省歷史學會會員
3)廣州地方史學會會員
4)2005年1月參加“冼夫人文化與建設廣東文化大省”學術研討會
5)2005年8月參加中國秦漢史學會第十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3年12月25日—28日,參加《“毛澤東文藝思想”與中國20世紀文學理論批評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4年11月6日—9日,參加《福建省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年會》;
2005年5月13日—17日,參加《漳州籍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全國討論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