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三畫法

一筆三畫法

“一筆三畫法”是著名書畫篆刻藝術家、國家一級美術師陳沫吾先生就創作中國畫提出的“一筆見性,三畫脫俗”的概括性簡稱。

介紹

陳沫吾先生認為,能否用筆是中國畫的關鍵。他說中國畫中的用墨、用水、施色、構圖、立意、布線等等,都是建立在用筆的前提下來說的。立意須造型、造型須用筆,用筆便成了中國畫的關鍵所在。用筆的好壞,就涉及到線的質量。線是中國畫對物象形體把握界定造形的基本手段,好的線就能表現出物體的質感、量感和動感。比如在畫北方山水畫中,斧劈皴就能給人堅挺硬朗的感覺;畫江南山水,披麻皴就能給人鬆軟的土質感覺等等。可見,中國畫中的線能體現出中國畫家對客觀形象的概括、提煉和理解能力,也能體現一個畫家駕馭物象的巨大創造力。石濤說:“借筆墨以寫天地萬物而淘泳乎我也。”筆墨(線條)所具有的這種抒情寫意性,是由於畫家在運筆中出現的各種變化,使線條自身具有了千變萬化的姿態。一方面,線條豐富多姿的形態可以喚起欣賞者對現實生活的萬般物象中類似物體形態美的聯想,使抽象的線條成為現實事物形體美的一種間接曲折的反映,因而喚起人們的不同感受。另一方面,畫家在運筆過程中個人情緒、意趣、思想的灌注,使得中國畫中的線條具有明顯的畫家個性特徵,達到抒情、暢神、寫意,進而表現畫家的審美理想、氣質、心靈、人格。這就是古人所說的“畫如其人”。到底怎么用筆?陳沫吾先生的意見是採用書法性的用筆方式,這不但在技術上有利於中國畫的表現力,而且在精神上也有助於中國畫的內質美。中國畫的書法性用筆主要表現在韻律節奏、時空造勢、意象造型和精神內涵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相互融合滲透,一方面體現出書法藝術的精神魅力,另一方面影響著繪畫藝術的精神面貌,是書畫藝術發展的共同參照系。同時,他說沒有用筆就不成其為中國畫,沒有用筆就沒有中國畫家個人風格的形成。衡量一幅中國畫的價值與好壞,一般喜歡用雅與俗來標識。何為“雅”與“俗”呢?《辭海》中對“雅”和“俗”的本義解釋是:“雅”是指“正的,合乎規範的”、“高尚,不庸俗”、“美好,不粗鄙”;而“俗”是指“習慣”、“風俗”、“大眾”、“通俗”。由此,“雅”和“俗”是一種相對的概念,有著很強的主觀色彩,既不可確指,也無法量化,兩者沒有統一的界定標準。具體到中國畫的創作和欣賞方面,既指作品外在的語言和圖像,又指作品內在的格調和境界。筆墨當隨時代,因時代是不斷變化的,所以不同的時代就有著不同的文化語境和社會風尚。故人們的藝術趣味和審美取向會因不同的文化語境和社會風尚而受到影響的,因此,人們對中國畫作品的“雅”和“俗”的評判也並非一成不變,往往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生改變。有時昔日之“雅”,也會變成今日之“俗”;昔日之“俗”,也會成為今日之“雅”。如何才能實現雅而脫俗呢?陳沫吾先生認為除了講究用筆之外,還要強調“三畫”。即:“畫來畫去畫其形”、“畫理畫外畫其氣”、“畫進畫出畫其神”。同時,他還說,一個畫家要做到和實現這“三畫”目標,必須要有禪的心境和般若般的智慧。

一筆三畫法 一筆三畫法
一筆三畫法 一筆三畫法
寫生作品 寫生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