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解放軍文藝出版社頁碼:320頁
出版日期:2001年
ISBN:7503314052
條形碼:9787503314056
版本:2001年6月第一版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寫作背景
為了紀念建黨80周年,北京青年報自4月12日距“七一”還有整整80天之日起,每天以一個整版的篇幅,講述一名共產黨人的故事,一共推出了80人。
紀念專刊刊出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很多單位和個人將其作為了解中國共產黨光輝歷史的視窗和建黨80周年的生動教材。正是應廣大讀者的強烈要求,北京青年報與解放軍文藝出版社聯手將“80位共產黨人的故事”結集出版,並以此作為建黨80周年的獻禮。
內容簡介
1921.7.1中國共產黨成立
80位共產黨人的故事、守常先烈殉難七十四年祭
建黨八旬紀念,禹域萬里新容。人間伏虎五十載,飛淚幾度告乃翁。念紅樓播火,桃李天下;瞻萬安公墓,激烈壯懷。嗚呼!張閥作霖,戕我先烈;三絞酷刑,黯兮慘粹。然前賢赳赳,後繼悠悠;先驅灑血,春滿神州。
特錄陳毅元帥悼詩,以祭國殤:
就義從容甚,大節凜不辱。人民柴市節,浩氣貫長虹。
2001年7月,是中國共產黨誕生80周年。
追念嘆息長相隨一代宗師,仲甫先生;科學民主,二旗高擎。南陳北李,建黨豐功;晚年頹唐,浩嘆由衷。昔毛澤東主席“七大”評價,功過分明。“五四運動總司令”、“創造了黨”,兩語千鈞,可為墓銘。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陳獨秀曾是毀譽相參的人物。不過他確是近代新文化運動的旗幟,被毛澤東稱為“五四運動的總司令”。在建黨之初,他又是國內一代先驅的啟蒙者,追溯中共的建黨不能不提及陳獨秀。
……
本書擷取了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著名共產黨人的故事,作為一個大歷史的縮影,通過經典細節,再現80年風雨如磐的年代中,共產黨人是怎樣為中國引來真理的天火,並讓它燃遍中國的。同時,用鮮為人知的故事,為讀者勾勒出這些近現代史上的叱吒風雲人物的魅力性格和豐富的內心情感。
作者簡介
徐焰,國防大學戰略教研室教授,大校。曾在瀋陽軍區當過工兵,炮兵和連隊基層幹部,後入吉林大學歷史系及中國人民大學,從人大中共黨史系碩士研究生畢業生到軍事院校長期從事歷史、軍事思想的科研和教學,曾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國際安全和軍備控制中心做過訪問學者,十餘年間出版過史學方面的著作十幾部四百多萬字,有些還在國外翻譯出版。《金門之戰》一書,是在台灣出版的第一部反映大陸方面觀點的現代軍事史著作;《抗日戰爭史錄》一書的日文版,是戰後在日本出版的首部全面論述中國抗戰史的學術專著,江澤民主席曾為該書題詞,此外還撰寫過若干文學和影視作品。
出版說明
2001的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建黨80周年的紀念日。
80年前,中國恰處一個多難興邦的年代。
80年前,嘉興南湖一艘遊船上,成立了一個人數微弱的黨——中國共產黨:12個人代表中國50多名黨員。
想必很少有人能料到,這樣的星星之火,幾十年之後卻成燎原之勢,不僅讓江山易主,而且根本扭轉了一個民族的頹勢,並進而改變了世界的舊有格局。
一個黨的奇蹟,首先就是其成員的奇蹟。幾十年壯懷激烈的歲月中,多少共產黨人前赴後繼,槍林彈雨中視死如歸;殫精竭慮,為人民鞠躬盡瘁;奮鬥不息,一身只為興國安邦——他們的故事構成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壯麗的篇章。
為紀念建黨80周年,《北京青年報》自2001年4月12日距“七一”還有整整80天之日起,每天一個整版的篇幅,講述一名共產黨人的故事,一共推出了80人:建黨開創者、中國共產黨的“一大”代表、第一代黨員和領袖、元帥和將軍、烈士和傳奇人物、平凡的戰士、建國後的戰鬥英雄、各界英模、傑出科學家等等。
片段
毛澤東 中國出了個巨人縈懷導師
立黃洋界上,步蘇東坡《赤壁懷古》之韻填《念奴嬌》一首,以頌先賢:
浩茫竹海,連雲漢,藏臥天華萬物。
憑弔舊蹤,五哨處,眾志曾壘鐵壁。
赤幟驚空,錘鐮動地,忠骨堆如雪。
綠蔭松濤,放歌一代英傑。
潤之先生當年,朱彭匯聚了,哀兵勵發。
草履粗衫,彈指間,百載蒼龍灰滅。
興國雄圖,關山猶逶迤,征塵染髮。
縈懷師表,光焰長昭日月。
在80年前開天闢地的崢嶸歲月里,與“南陳北李”一同創建中國共產黨的,還有那位風華正茂的湖南青年,即後來四十多年間擔任中國共產黨的最高領袖的毛澤東。
那是一個需要巨人和產生巨人的時代。毛澤東的一生,恰處於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國多難興邦的歲月。時勢造就了英雄,而英雄又創造了時代的輝煌。縱觀中國幾千年歷史,江山易主之事不可勝數,而出身平民得天下者,僅劉邦、朱元璋、毛澤東三人。毛澤東與他人不同之處,又在於不僅奪取了江山,還用他的思想改造了中國,並改變了世界格局。
主席之子普通一兵
(志願軍赴朝五十周年筆者憑弔祭文)
碑前奠酒,尋覓無津;念兮父子,世代可欽。
追思領袖,奉獻公心;老來喪兒,最足傷神。
偉人之後,首夸岸英;胡不鼓瑟,慷慨別親。
率先參戰,志願從軍;主席男璋,普通一兵。
蒼天無祜,竟奪靈椿。燃熾毒彈,寥落忠魂。
湘水啼悲,鴨綠泣鳴;神州億兆,百感集情。
故國新貌,馳告佳音;烈士有知,回聲幽冥。
嗚呼哀哉!鑒我香薰!
在朝鮮槍倉郡志願軍總部陵園裡,長眠著一位天下知名的烈士———毛岸英。幾十年訪朝的中國人,總是懷著特殊的感情到那裡憑弔。按彭德懷的話說,他是“中國共產黨志願軍的第一個志願兵”,他的光榮犧牲,既體現了領袖與人民的一致,也表現出個人崇高的獻身精神。
毛岸英,1922年出生於湖南長沙市,是毛澤東與楊開慧的長子。出生後,他隨父母到過上海、廣州、武漢,1927年大革命失敗時,隨母親及兩個弟弟回長沙縣東鄉板倉隱蔽。1930年,楊開慧被湖南軍閥逮捕時,8歲的毛岸英也被一同抓進監獄,目睹了母親與敵鬥爭和犧牲前的慘烈。隨後,他被保釋出獄,翌年被外祖母、舅媽帶到上海交給毛澤民。毛岸英兄弟三人被送到地下黨主辦的大同幼稚園後不久,小弟去世(還有突然失蹤一說)。中國共產黨黨組織因顧順章叛變等事件一再遭到破壞,幼稚園的孩子們被迫疏散。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稱為“紅色牧師”的董健吾領回家中,因1933年中共中央遷往江西瑞金,中國共產黨的經濟資助中斷。董的原配妻子在生活困難時,對兩兄弟的態度變壞。據毛岸英講,兄弟倆曾一度過著流浪生活。後來,董健吾將他們找回,與地下黨接上關係,於1936年托東北軍將領李杜將兩兄弟送往歐洲,隨後到莫斯科入國際兒童院。
相關評論
從李大釗到錢三強,80位共產黨人的事跡,重溫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當年的星星之火,後來成了燎原之勢,不僅江山易主,而且從根本上扭轉了中華民族的頹勢,進而改變了世界的舊格局。在那幾十年壯懷激烈的歲月里,千萬共產黨人一心只為安邦興國,視死如歸,前仆後繼,奮鬥不息,為人民鞠躬盡瘁;......他們的故事,構成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壯麗的篇章。此書文體結構合理,它不同於一般的傳記,也不僅講一個英雄故事,而是經緯結合,點面結合,把每一位共產黨人的生平、背景和故事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生平”系統地介紹這個人物;通過“背景”,介紹為什麼會在這個時間、這個地點出現這個人物;通過“故事”寫出人物的鮮明個性和精彩之處……這樣,讀者既可以看到人物的生平,也可以讀到好看的故事;既可以當資料保存,也可以當故事欣賞。它可以滿足不同層面讀者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