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長江河口初探》

《21世紀的長江河口初探》

華東師範大學的研究人員出於社會責任感,對進入21世紀的長江河口現狀的有關問題作了初步探索,根據研究所得組織撰寫,彙編成《21世紀的長江河口初探》。河口是流域的終端,河口是流域的脈搏。流域水沙的調節必然也在河口過程進行相應的自適應。這些適應的現狀如何?發展趨勢如何?這些適應與河口對其本身系列工程適應發生的變化,它們與流域水沙變化回響發生的共振又將如何?這是大家都很關注的問題,因為它既影響於資源發展的趨勢,也對環境、生態產生強勢影響。這種影響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對長江河口現狀的認識以及趨勢性的認識都是迫切需予了解的,特別是當長江河口綜合整治規劃即將實施的時候,對於不斷變化著的長江河口應該如何應對更是需要予以深入認識的。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21世紀的長江河口初探》是由陳吉余編寫的。世紀之交的20年(1990-2010年),長江河口恰逢浦東開發開放,上海建成經濟、金融、貿易、航運4箇中心新一輪發展時期所帶來的機遇。一系列大型工程拔地而起,浦東國際機場興建在海堤之外的潮灘上,深水航道在河口攔門沙從-7m向著-12.5m水深切進,一系列的促淤造地工程,使上海陸地圈圍從+3m以上高程(吳淞)下降到零米,甚至是-2m高程,城市給水從黃浦江推向水質優良的長江口,在河口的江心正在興建面積達到60餘km2的青草沙水庫。沿江岸線布滿了企業的碼頭,人類驅動力在河口地區平面形態的改造必然也使得河口動力場也帶來相應的改變。隨著龍頭開發,帶動中西部長江沿岸城市乃至於整個長江流域社會經濟進入新一輪發展的新階段,工業化、城市化、以及農業的發展既對長江水資源需求飛躍地增求,與此同時也增加了污染物質通過長江排向河口的巨大增量。尤其令人關注的宏偉的長江三峽工程,在這個20年裡,經過論證的通過,大壩澆鑄截江聳立,l35m和156m高程蓄水相繼於2003年和2006年完成,l75m的蓄水高程即將實現。南水北調中線和東線工程相繼實施,並漸臻全系統的完善。
河口是流域的終端,河口是流域的脈搏。流域水沙的調節必然也在河口過程進行相應的自適應。這些適應的現狀如何?發展趨勢如何?這些適應與河口對其本身系列工程適應發生的變化,它們與流域水沙變化回響發生的共振又將如何?這是大家都很關注的問題,因為它既影響於資源(水、土、水運、水產……)發展的趨勢,也對環境、生態產生強勢影響。這種影響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對長江河口現狀的認識以及趨勢性的認識都是迫切需予了解的,特別是當長江河口綜合整治規劃即將實施的時候,對於不斷變化著的長江河口應該如何應對更是需要予以深入認識的。

目錄

第一部分長江河口研究現狀與面臨的問題
1.1河口的界定:河口的定義與長江河口區分段
1.2河口水文
1.3河口物理過程
1.4河口泥沙
1.5長江河口河槽
1.6長江河口化學物質的含量與變化特點
1.7長江口的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
第二部分目前長江口研究的若干熱點問題
2.1進入21世紀的長江河口懸移質泥沙及三峽蓄水和流域特枯水情的影響
2.2三峽工程對長江河口鹽水入侵的影響
2.3灘涂濕地資源的動態變化
2.4長江口河勢及整治
2.5近期長江口外水下三角洲的沖淤變化-
2.6長江口北支河床演變過程中人為驅動效應
2.7河口地區河流健康及水繫結構保護
2.8三峽工程與長江口的生源要素輸運
2.9近十年來長江口浮游生物種群結構的演變
2.10河口城市化進程中城市環境的時空變遷
2.11上海城市"近自然型"生態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第三部分長江口生態系統的和諧發展與自然適應
3.1長江河口健康的脅迫因素及監測與評價
3.2長江口濕地的生態建設
3.321世紀長江河口發展道路初探

序言

世紀之交的20年(1990—2010年),長江河口恰逢浦東開發開放,上海建成經濟、金融、貿易、航運4箇中心新一輪發展時期所帶來的機遇。一系列大型工程拔地而起,浦東國際機場興建在海堤之外的潮灘上,深水航道在河口攔門沙從-7m向著-12.5m水深切進,一系列的促淤造地工程,使上海陸地圈圍從+3m以上高程(吳淞)下降到零米,甚至是-2m高程,城市給水從黃浦江推向水質優良的長江口,在河口的江心正在興建面積達到60餘km的青草沙水庫。沿江岸線布滿了企業的碼頭,人類驅動力在河口地區平面形態的改造必然也使得河口動力場也帶來相應的改變。隨著龍頭開發,帶動中西部長江沿岸城市乃至於整個長江流域社會經濟進入新一輪發展的新階段,工業化、城市化、以及農業的發展既對長江水資源需求飛躍地增求,與此同時也增加了污染物質通過長江排向河口的巨大增量。尤其令人關注的宏偉的長江三峽工程,在這個20年裡,經過論證的通過,大壩澆鑄截江聳立,135m和156m高程蓄水相繼於2003年和2006年完成,175m的蓄水高程即將實現。南水北調中線和東線工程相繼實施,並漸臻全系統的完善。
河口是流域的終端,河口是流域的脈搏。流域水沙的調節必然也在河口過程進行相應的自適應。這些適應的現狀如何?發展趨勢如何?這些適應與河口對其本身系列工程適應發生的變化,它們與流域水沙變化回響發生的共振又將如何?這是大家都很關注的問題,因為它既影響於資源(水、土、水運、水產……)發展的趨勢,也對環境、生態產生強勢影響。這種影響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對長江河口現狀的認識以及趨勢性的認識都是迫切需予了解的,特別是當長江河口綜合整治規劃即將實施的時候,對於不斷變化著的長江河口應該如何應對更是需要予以深入認識的。
基於此,華東師範大學的研究人員出於社會責任感,對進入21世紀的長江河口現狀的有關問題作了初步探索,根據研究所得組織撰寫,彙編成冊,以供關注於長江河口者們參考指正。

文摘

第一部分長江河口研究現狀與面臨的問題
1.1河口的界定:河口的定義與長江河口區分段
1.1.1河口的定義
河口系指河流與其受水體相結合的地段。受水體可能是河流、湖泊、人工水庫或海洋,因而根據受水體的不同,河口又可分為支流河口、入湖河口、入庫河口以及人海河口等多種。
人海河口因其區域的重要性、資源的豐富性、動力條件的複雜性,無論在國民經濟建設上或科學理論上,均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對於人海河口的定義,原則上可以認為,它是河流與海洋結合的地段,既包括受到海洋因素影響的河流下段,也包括受到河流因素影響的濱海地段。然而由於不同學科的專家從不同專業角度對入海河口下定義,已見到的不下10多種,其中有些定義的範圍比較廣,有的定義的範圍則比較窄。分歧的原因主要在於,河水與海水具有極不相同的動力性質、化學性質、熱力性質和其他性質。如從動力性質看,河流中是徑流,海洋中是潮流和海流,河口可視為徑流與潮流相互作用的區域,上界應為潮汐影響的上界——潮區界,下界為徑流在海洋中擴散的末端;如從化學性質看,河水是淡水,海水是鹽水,河口可視為鹽水與淡水交會的區域,上界應為鹽水入侵的上限,下界應為沖淡水影響所及的位置(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研究所,l982)。
在多種河口定義中,國外目前用得比較普遍的是美國學者普里查德(D.W.Pritchard,1967)對河口的定義。他認為“河口是一個半封閉的海岸水體,它與外海自由相通,河口中的海水受到來自陸地徑流的淡水明顯沖淡”。按照普里查德的定義,河口的上界應是鹽水入侵的上界,下界在定義中不甚明確,有的認為在口門,有的認為在沖淡水擴散的外邊界。

盤點海洋出版社出版書籍(四)

海洋出版社的任務是出好海洋專業書、刊,介紹和推廣國內外海洋科學技術新成就,普及海洋知識,加強國際交流,促進和推動海洋事業發展。
《網路信息資源檢索與利用》
《職務船員培訓教材——駕駛》
《淡水小龍蝦(克氏原螯蝦)健康養殖使用新技術》
《福建省海灣數模與環境研究:廈門灣》
《熱帶太平洋環流變異與海氣相互作用》
《海洋綜合管理的經濟學基礎研究》
《長江河口陸海相互作用界面》
《海岸泥沙運動研究及套用》
《海洋法理論與實踐》
《水利工程模型試驗量測技術》
《海岸帶黃土與古冰川遺蹟》
《廣東海洋文化產業》
《國際反恐法律檔案彙編》
《中國海洋文化研究(第6卷)》
《福建省海灣數模與環境研究:湄洲灣》
《海洋公共政策研究》
《海上溢油生態損害賠償的法律與技術研究》
《青島奧帆賽場及鄰近海域赤潮防治研究》
《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經濟研究》
《21世紀的長江河口初探》
《2006年長江特枯水情對上海水資源安全的影響研究》
《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舟山群島文化地圖》
《寧波古代對外文化交流》
《數學模型在生態學的套用及研究(5)》
《中國漁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
《福建省海灣數模與環境研究:閩江口》
《中國第三次北極科學考察報告》
《甲午年的狼煙》
《中國海洋統計年鑑2008》
《伊本·白圖泰中國紀行考》
《福建省海灣數模與環境研究:深滬灣》
《常見經濟頭足類彩色圖集》
《謝洋大典》
《華南海灘動力地貌過程及其開發利用》
《世界頭足類》
《海區海洋行政管理研究》
《數學模型在生態學的套用及研究(6)》
《中國漁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
《福建省海灣數模與環境研究:閩江口》
《海洋能資源分析方法及儲量評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