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對越戰爭親歷記》

《1979對越戰爭親歷記》

《1979對越戰爭親歷記》是由王志軍所寫。作者原是55軍163師487團(原“紅一團”)“狼牙五壯士班”的班長。1979年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同登和諒山戰役。

基本信息

(圖)《1979對越戰爭親歷記》《1979對越戰爭親歷記》封面

《1979對越戰爭親歷記》,由星克爾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8年12月出版,作者王志軍。本書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回憶錄,也相當有助於歷史學者和軍事專家的研究。本文真實反映了當年那場戰爭,特別是163師的戰爭歷程,文中配有許多歷史圖片和作者自己根據衛星地形圖繪製的示意圖,其內容和形式是近年來反映對越自衛反擊戰文章中不可多見的力作。

作者

本書的作者王志軍是一個香港出生的解放軍戰士。作者原是55軍163師487團(原“紅一團”)“狼牙五壯士班”的班長。1979年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同登和諒山戰役

為什麼一個“香港仔”會成為中越戰爭中的猛士?據了解作者在香港出生,其父是香港一家中資媒體的負責人,文革期間香港中資公司職工的子女(“左仔”)被送回內地(主要在廣州),作者因而在內地上學參軍,從而經歷一般香港青年不可能參與的中越戰爭,也就有了此書。

背景

1979年2月17日至3月5日,中國發動了對越戰爭。中國軍隊出動了陸軍50軍、54軍、55軍、41軍、42軍、43軍、11軍、13軍和14軍的22個師以及20軍第58師、廣西軍區獨立師、雲南省軍區獨立師、廣西軍區2個邊防團、雲南省軍區5個邊防團)、2個炮兵師(炮1師、炮4師)、兩個高炮師(高炮65師、高炮70師),以及鐵道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兵種部隊近56萬兵力的解放軍部隊在廣西、雲南的中越邊境500公里長的邊境線攻入越南,3月4日中國軍隊占領諒山省會諒山,此為防守河內的要地,陷諒山則可南下直取河內。3月5日中國宣布停火併全線撤軍。

更多背景參見詞條:對越自衛反擊戰

目錄

前言
引子
1 【同志家兄弟】和民族利益
2 教導隊提前結束 部隊摩托化開進
3 接防第一晚 虛驚了一場
4 戰前的訓練和準備 有點倉促上陣
5 163師第一次越境捕俘 第一位犧牲戰友
6 600個整齊的墓穴 600個烈士的英靈
7 進攻時間 1979年2月17日拂曉
8 兵家必爭之地 敵我軍事態勢
9 我軍進攻方向 戰略戰術
10 敵方兵力部署 戰略戰術
11 萬炮齊鳴 地動山搖 半邊天都紅了
12 血與火的考驗 戰爭是殘酷的
13 163師正面攻擊 487團四打探某
14 包圍同登 488團探壟阻擊戰
15 三打鬼屯炮台 489團攻克同登鎮
16 同登戰役結束 諒山戰役即將開始
17 激戰扣馬山 兵臨涼山城下
18 摧枯拉朽攻克諒山
19 拉網清剿 一根毛也別留下
20 163師的普通士兵 英雄部隊的兵頭將尾
21 真實的戰友情 戰場上的生死情
22 163師的老頭們 永遠不老的寶刀
23 夜襲越軍炮兵陣地 偵察兵巧立奇功
24 威震敵膽的炮兵 上了刺刀的大炮
25 第一支擔架隊 軍旗上也染有民工的鮮血
26 不可低估越南對手 他們也不是吃白飯的
27 1979年3月5日起全面撤軍
28 踏進國門 接受新任務
29 1979年對越戰爭 戰略意義和歷史功績
30 在烈士墓前
附錄
1 1979年對越反擊自衛戰大事記
2 中央軍委授予163師對越自衛反擊保衛邊疆作戰的英雄模範單位和個人榮譽稱號通令

書評

不應該被遺忘的戰爭 ——《1979對越戰爭親歷記》讀後

作者:鳳凰衛視評論員 何亮亮

(圖)《1979對越戰爭親歷記》《1979對越戰爭親歷記》封底

那是一場影響至深至遠的戰爭,卻也是被兩個當事國特別是中國刻意淡化的歷史。儘管相關的記載不能說沒有,卻遠遠沒有到可以讓今人充分研究的程度,今天兩個當事國的青年一代已經不知這場戰爭為何物,外國的歷史學家也因為缺乏可靠的、客觀的資料而難以展開研究。

於是,放在面前的《1979對越戰爭親歷記》,就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回憶錄,也相當有助於歷史學者和軍事專家的研究。對於香港的讀者來說,此書還有一點容易引起親切感的,那就是本書的作者王志軍是一個香港出生的解放軍戰士。
本書不僅是作者參加中越戰爭全過程的回憶錄,也是作者對這場戰爭在政治、軍事和歷史等各方面影響的認識。書中的圖片、地圖和五個附錄,也極富參考價值。

1979年2月17日至3月5日,中國發動了對越戰爭。中國軍隊出動了陸軍50軍、54軍、55軍、41軍、42軍、43軍、11軍、13軍和14軍的22個師以及20軍第58師、廣西軍區獨立師、雲南省軍區獨立師、廣西軍區2個邊防團、雲南省軍區5個邊防團)、2個炮兵師(炮1師、炮4師)、兩個高炮師(高炮65師、高炮70師),以及鐵道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兵種部隊近56萬兵力的解放軍部隊在廣西、雲南的中越邊境500公里長的邊境線攻入越南,3月4日中國軍隊占領諒山省會諒山,此為防守河內的要地,陷諒山則可南下直取河內。3月5日中國宣布停火併全線撤軍。

本書附錄的《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大事記》中透露,1978年12月7日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即以決定發動對越戰爭並隨即開始全面備戰,廣州軍區司令許世友被任命為廣西前線總指揮,但有關這次軍委會議的內容至今未解密。

值得注意的是,鄧小平在1978年底開始訪問美國,根據美國媒體的報導。他在訪問中先後向白宮和國會領導人通報了中國將“教訓”越南;1979年2月初鄧小平訪問日本,也向日方高層作了同樣的通報。

本書共分30章,另外還有5個附錄。作者記敘了自己當年作為55軍163師戰士隨軍奔赴前線參戰的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但視野並不限於自己的經歷,而是以戰後所蒐集的各種圖文資料,盡可反映了戰爭的全域。作者記述,當時許世友的前指制訂了作戰方案,被鄧小平否決了,中央軍委的方案始終以同登與諒山為戰略目標。為了攻打越南,全國分為兩個南北戰區,南戰區的司令是許世友;北戰區防止蘇聯突襲,司令是李德生。對越作戰的指揮中心設在北京西山,總指揮是鄧小平,副總指揮是徐向前

作者用了一章專門記敘對手越南軍隊,在第26章《不可低估越南對手,他們也不是白吃飯的》中,作者對於越軍的長處有客觀的詳盡的描述。當然也不能忘記,越軍的許多軍官都是在中國接受軍事教育,越南的軍備與其他工業設備多為中國無償支援。“兄弟鬩於牆”,戰爭的慘烈絕對不輸於長期敵對的兩國之間。越南與中國是同樣的政治體制,因此中國軍隊進攻越南,越南是全民抗戰,軍民一體,使中國軍隊吃虧不少,也是中國軍隊開戰不久就放棄了愚蠢的親民紀律。中國軍隊的輕敵也造成自己的重創,在北京宣布停火後第二天進入越南的50軍150師兩個營的部隊被就越軍包圍,被俘二百餘人,可視為中國軍隊的奇恥大辱,因為此前中國軍隊俘越軍數千人,未料戰爭結束反而有兩個營全軍覆沒。
書中有大量細節,讀來非常有興味。例如許世友決定將前指設在廣西的邊境城市憑祥,然而當地有越南辦事機構和很多越南人,許世友下令立即全部驅逐越南人,廣西的外事辦提出異議,指出涉及外交事務,需由北京的外交部決定,許世友派軍官坐軍用專機赴北京向鄧小平報告,還是驅逐了越南人。又如廣州軍區的野戰軍進入廣西前即全部更換廣西軍區的車牌,夜間在公路運兵,粵桂之間多山,晚間在山區蜿蜒數百公里的公路上,上萬官兵在一聲令下之後,統一小便,場面極為“壯觀”,也是非親歷者無從知曉的。這些細節雖然無關實戰,卻也是戰爭的一部分,是了解戰爭必不可少的資料。

(圖)作者王志軍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留影作者王志軍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留影

又如作者介紹,當年攻越中國軍隊的炮兵配備非常強大,火力極為強勁,在與越軍的作戰中發揮了極大作用,“中國炮兵的火力編成在1979年就超過了一貫重視炮兵的蘇聯軍隊。”相信這對研究中蘇軍隊比較研究是很有用的資料。

對於陣亡戰友的思念,對於當年戰友如今的淒涼遭遇,對於中國軍隊在戰爭暴露的問題,對於“一將功成萬骨枯”,作者有深切的反思,在書中也有許多敘述。至於一場一場的具體戰鬥,作者更是傾注了大量筆墨,使我們看到了活生生的戰場情景,相信也非常值得中國軍隊作為有關中越戰爭的教材之用。

為什麼一個“香港仔”會成為中越戰爭中的猛士?據了解作者在香港出生,其父是香港一家中資媒體的負責人,文革期間香港中資公司職工的子女(“左仔”)被送回內地(主要在廣州),作者因而在內地上學參軍,從而經歷一般香港青年不可能參與的中越戰爭,也就有了此書。

中越戰爭使兩國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然而弔詭的是,通過這場戰爭,中國確實教訓了越南,使東南亞國家看到中國的存在是對越南霸權主義的有力制約,中國一方面放棄輸出革命的左傾政策,一方面以打越南獲得了東南亞國家的信任,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關係全面解凍改善,直至後來建立10加1的自由貿易區;越南誤以為可以得到蘇聯的軍事援助,然而剛陷入阿富汗戰爭的蘇聯只給越南派去軍事顧問,蘇聯再次向世界表明它是一個最不可靠的盟友;中越1977年開始交惡,79年大戰,85年越南就開始仿效中國推行革新開放,1990年兩國恢復“同志加兄弟”的友好關係;對這場戰爭,美國則暗中高興,因為號稱打敗了世界四大帝國主義(日本、法國、美國和中國)的越南,給美國造成了巨大傷痛的越南,卻被其盟友中國狠狠地“教訓”了。幾乎同時開始的中國改革開放,離不開這個國際環境。

可以理解中越兩國如今都不願多提當年的戰爭。但是陰影還是存在的。筆者去年12月有越南之行,在河內,在胡志明市,都能感受到越南革新開放之後經濟蓬勃發展的景象,也有當地的中國人說,越南人不喜歡鄧小平,因為他發動了中越戰爭。在胡志明市,一個兼任導遊的越南南方的教師(非華裔)直截了當地說“越南一切照抄中國,所以越共可以維持統治,美國佬又回來了”。

越南共產黨的領導人顯然比朝鮮領導人聰明。他們可以放下與中共的恩怨,亦步亦趨地學習中國改革開放經驗,包括三個代表與和諧社會理論。去年上半年越南遭受嚴重經濟危機,貨幣急劇貶值,外貿萎縮,通貨膨脹,股市急跌,5月間越共總書記農德孟緊急訪問北京,要求中國援助,據說北京應允,但數額不詳。越南因而避過了下半年的全球金融海嘯。

儘管中越雙方都有理由不願重提舊事,但是歷史是不應該被遺忘。北京與河內不能研究、不能出版的書,例如本書,只有在香港可以印行,正如當年胡志明在香港成立印度支那共產黨和70年代末香港收留大量越南難民一樣,香港一直默默扮演著自由港的角色。今年2月是中越戰爭30周年,此際閱讀本書,有助於我們了解當年那場戰爭的來龍去脈,以至於我們思考那場戰爭對亞洲的影響。

評價

本書不僅是作者參加中越戰爭全過程的回憶錄,也是作者對這場戰爭在政治、軍事和歷史等各方面影響的認識。書中的圖片、地圖和五個附錄,也極富參考價值。

對於陣亡戰友的思念,對於當年戰友如今的淒涼遭遇,對於中國軍隊在戰爭暴露的問題,對於“一將功成萬骨枯”,作者有深切的反思,在書中也有許多敘述。至於一場一場的具體戰鬥,作者更是傾注了大量筆墨,使我們看到了活生生的戰場情景,相信也非常值得中國軍隊作為有關中越戰爭的教材之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