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調水調沙試驗》

《黃河調水調沙試驗》是由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所著的一本書籍之一,於2008年黃河水利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黃河調水調沙試驗》共
封面封面
分四章。對黃河三次調水調沙試驗的全過程進行了系統總結和分析研究,包括緒論調水調沙治河思想、調水調沙試驗模式及其實踐、試驗的關鍵技術、調水調沙試驗成果。對重要的技術問題如黃河調水調沙試驗模式、黃河下游協調的水沙關係及調控臨界指標體系、協調水沙關係的塑造技術、利用異重流延長小浪底

水庫攔沙期壽命的減淤技術、調水調沙試驗中的水文監測和預報技術等進行了認真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礎上,總結了黃河調水調沙試驗的主要成果,包括下遊河道主槽沖刷效果、河道行洪能力變化、水庫減淤和淤積部位及形態調整、檢驗和豐富了調水調沙相關技術黃河水沙運動規律認識的深化、巨大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黃河調水調沙試驗》可供從事水利工作的管理、規劃設計、科研等人員,以及廣大關心黃河治理與開發的社會各界人士閱讀參考。

目錄

前言
緒論
第一章調水調沙治河思想
第一節黃河水沙不協調與調水調沙
第二節調水調沙試驗指導思想
第二章調水調沙試驗模式及其實踐
第一節調水調沙試驗模式
第二節不同模式實施效果預測
第三節基於小浪底水庫單庫調節為主的原型試驗
第四節基於空間尺度水沙對接的原型試驗
第五節基於幹流水庫群水沙聯合調度的原型試驗
第三章試驗的關鍵技術
第一節黃河下游協調水沙關係及指標體系
第二節協調水沙關係的塑造技術
第三節利用異重流延長小浪底水庫攔沙期壽命的減淤技術
第四節調水調沙試驗中的水文監測和預報技術
第四章調水調沙試驗成果
第一節下遊河道主槽沖刷效果
第二節河道行洪能力變化
第三節水庫減淤和淤積部位及形態調整
第四節檢驗和豐富了調水調沙相關技術
第五節深化了對黃河水沙運動規律的認識

前言

黃河是中國的第二大河,是
插圖插圖
中華民族的搖籃,她孕育了五千年燦爛的中華文明。黃河又是世界上最複雜、最難治理的河流。黃河流域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一直是我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但頻繁的水旱災害又給沿岸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黃土高原嚴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在黃河下游強烈堆積,河床以年平均0.1m的速度淤積抬高,使黃河下游成為高懸於黃淮海大平原之上的“地上懸河”。黃河多年平均年徑流量580億m3,多年平均年輸

沙量高達16億t,平均含沙量35kg/m3,無論是從輸沙量還是從含沙量而言,黃河均居世界各大江河之首。長期的治黃實踐證明,解決黃河的泥沙問題,必須採取“攔、排、放、調”等綜合措施。“攔”就是靠上中游水土保持和乾支流水庫攔減泥沙;“排”就是保證一定輸沙水量,搞好河道整治和河口治理,利用現行河道排沙入海;“放”主要是在下游兩岸處理和利用泥沙;“調”,即“調水調沙”,就是通過幹流骨幹工程調節水沙過程,改變黃

河“水沙時空分布不均衡,易於造成河道淤積”的自然狀態,使之適應河道的輸沙特性,以減少河道淤積或節省輸沙水量;“挖”就是挖河淤背,加固黃河乾堤,以逐步形成“相對地下河”。“攔”是根本,“排”是基礎,而“調”則是提高“排”沙效果的有效手段。“攔、排、放、挖”四項措施都已在黃河上實踐過,2002年7月以前只有“調”尚未實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