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中游粗泥沙集中來源區治理方向研究》

《黃河中游粗泥沙集中來源區治理方向研究》是2008年黃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新民 。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黃河中游粗泥沙集中來源區
封面封面
面積1.88萬km2,僅占多沙粗沙區面積的23.9%,輸沙量卻占多沙粗沙區的34.5%,其中粒徑大於0.1mm的粗泥沙輸沙量占68.5%,是黃河下游河道淤沙的集中產區。通過實地考察和調研分析,系統論述了該區域侵蝕產沙環境特徵,劃分了治理分區,研究了淤地壩、攔沙庫、治坡措施的攔沙能力及其在各治理分區的適應性和效益,提出了治理方向、目標及加快區域治理的建議。可供從事和關心黃河治理開發的人員及科技工作者閱讀參考,也可作為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的參考書。

目錄

前言
第1章緒論
1.1立項背景
1.2研究目標及內容
1.3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
1.4主要研究成果簡介
1.5研究特色與創新
1.6成果套用前景及效益
第2章研究區考察調研
2.1考察調研的目的
2.2考察調研的方法及內容
2.3主要考察調研點概況
2.4考察調研的幾點認識
2.5建議
第3章侵蝕產沙環境特徵研究
3.1自然環境特徵分析
3.2經濟社會特徵分析
3.3動力特徵研究分析
第4章治理分區研究
4.1分區目的及原則
4.2分區方法
4.3分區結果

前言

黃河中游多沙粗沙區是我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最嚴重、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也是人為活動最劇烈的地區之一。眾所周知,黃土高原地區每年有十幾億噸泥沙進入黃河,其中大約有四分之一淤積在下遊河道內,使黃河下游成為“地上懸河”,其洪水災害嚴重威脅黃淮海平原的安全,成為國家的“心腹之患”。研究表明,對黃河下游淤積影響最大的泥沙是粒徑大於0.05mm的粗顆粒泥沙,這些泥沙大都來自黃河中游7.86萬km的多沙粗沙區。

精彩書摘

第2章 研究區考察調研
2.1 考察調研的目的
黃河中游粗泥沙集中來源區侵蝕環境複雜,治理難度大,本次野外考察調研是課題研究工作的一個重要基礎,擬通過對黃河中游粗泥沙集中來源區侵蝕產沙環境、大型攔泥庫建設條件、典型流域治理現狀以及砒砂岩區的考察調研,對區域加快治理的可能性做一直觀的了解。考察的具體目的如下。
2.1.1 了解區域侵蝕產沙環境及主要侵蝕產沙因子
黃河中游粗泥沙集中來源區絕大部分為黃土丘陵溝壑區第一副區,僅有無定河流域的蘆河部分地區屬黃土丘陵溝壑區第五副區。即使同屬於黃土丘陵溝壑區第一副區其侵蝕產沙環境也有較大的差別。黃河粗泥沙集中來源區大約涉及黃土、蓋沙和基岩三種不同母質的產沙區。該區又是人類經濟活動頻繁和我國資源開發活躍的重點區域,自然環境和人為環境對侵蝕產沙的影響都很嚴重,其影響特點也有很大的不同。考察調研可從直觀上對三種不同母質產沙區的產沙環境及產沙特點,特別是地貌、侵蝕強度與產沙的關係、人類活動對侵蝕產沙的影響有一個比較深刻的感性認識,觀察表象特徵,研究其可能的內在聯繫。
2.1.2調研大型攔泥庫建設的實際可能性
大型攔泥庫是快速、集中攔減黃河粗泥沙最有效的措施之一。1953年、1965年和l990年,黃委會設計院在有關單位和部門的配合下,曾三次對黃土高原地區主要支流的大型攔泥庫建設條件進行勘測論證,無定河上游地區也已建成了一批攔泥庫壩群,但由於自然、經濟、社會、技術等多方面原因,全區域至今建成並投入運行的大型攔泥庫數量不多,且大部分已經淤滿。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擴大和加快,目前在黃河主要的一級支流建設大型攔泥庫有可能對庫區農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