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州快哉亭記

黃州快哉亭記

《黃州快哉亭記》是宋代文學家蘇轍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記敘文,緊緊圍繞“快哉”二字來作文章,也是就建亭者的用意,來加以發揮的。 前二段重在描寫亭上所見景物及由此生髮的歷史聯想,說透“快哉”的涵義;第三段重在議論,是以推理筆法,印證“快哉”的確切無誤;或含蘇轍對張夢得豁達不羈的讚賞,也隱含作者對其兄蘇軾的慰勉之情。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黃州快哉亭記

江 出西陵 ,始 得平地。其流奔放 肆大 ,南合沅、湘 ,北合漢沔 ,其勢益張 。至於赤壁 之下,波流浸 灌,與海相若。清河 張君夢得 ,謫 居齊安 ,即 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蓋亭之所見 ,南北百里,東西一舍 。濤瀾洶湧,風雲開闔 。晝則舟楫出沒於其前,夜則魚龍悲嘯於其下,變化倏忽 ,動心駭目 ,不可久視 。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 ,舉目而足 。西望武昌諸山,岡陵起伏,草木行列 ,煙消日出。漁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數 。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也。至於長洲 之濱,故城之墟 ,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 ,周瑜、陸遜之所騁騖 ,其流風遺蹟,亦足以稱快世俗 。

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於蘭台之宮 ,有風颯然至者,王披 襟當 之,曰:“快哉,此風 !寡人所與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蓋有諷焉 。夫風無雌雄之異,而人有遇不遇之變 。楚王之所以為樂,與庶人之所以為憂,此則人之變也,而風何與 焉?士生於世,使 其中 不自得 ,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 ,將何適 而非快?

今張君不以謫為患 ,竊 會計 之餘功 ,而自放 山水之間,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將蓬戶 瓮牖 無所不快,而況乎濯 長江之清流,揖 西山之白雲 ,窮耳目之勝 以自適 也哉!不然,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烏 睹其為快也哉!

元豐六年十一月朔 日,趙郡 蘇轍記。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江:長江。

西陵:西陵峽,又名夷陵峽,長江三峽之一,在湖北宜昌西北。

始:才

奔放:水勢疾迅。

肆大:水流闊大。肆,極,甚。

沅:沅水(也稱沅江)。湘:湘江。兩水都在長江南岸,流入洞庭湖,注入長江。

漢沔(miǎn):就是漢水。漢水源出陝西寧羌,初名漾水,東流經沔縣南,稱沔水,又東經褒城,納褒水,始稱漢水。漢水在長江北岸。

益張:更加盛大。張,大。

赤壁:赤鼻磯,現湖北黃岡城外,蘇轍誤以為周瑜破曹操處。

浸灌:浸,灌,意思都是“注”。此處指水勢浩大。

清河:縣名,現河北清河。

張君夢得:張夢得,字懷民,蘇軾友人。

謫:貶官。

齊安:宋代黃岡為黃州齊按郡,因稱。

即:就著,依著。

勝:勝景,美景。

亭之所見:在亭上能夠看到的(範圍)。所見,所看到的景象。

一舍(shè):三十里。古代行軍每天走三十里宿營,叫做“一舍”。

風雲開闔(hé):風雲變化。意思是風雲有時出現,有時消失。開,開啟。闔,閉合。

倏(shū)忽:頃刻之間,一瞬間,指時間短。

動心駭目:猶言“驚心動魄”。這是指景色變化萬端,能使見者心驚,並不是說景色可怕。這裡動和駭是使動用法。解釋為:使······驚動,使······驚駭。

不可久視:這是說,以前沒有亭子,無休息之地,不能長久地欣賞。

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可以在亭中的几旁席上賞玩這些景色。幾,小桌,茶几。

舉目而足:抬起眼來就可以看個夠。

草木行列:草木成行成列非常茂盛,形容草木繁榮。

指數:名詞作狀語,用手指清點。

長洲:江中長條形的沙洲或江岸。

故城之墟:舊日城郭的遺址。故城,指隋朝以前的黃州城(唐朝把縣城遷移了)。墟,舊有的建築物已被毀平而尚留有遺蹟的空地。

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曹操(字孟德)、孫權(字仲謀)所傲視的地方。睥睨,斜視的樣子,引申為傲視。赤壁之戰時,曹操、孫權都有氣吞對方的氣概。

周瑜、陸遜之所騁騖(chěng wù):周瑜、陸遜均為三國時東吳的重要將領。周瑜、陸遜活躍的地方。周瑜曾破曹操於赤壁,陸遜曾襲關羽於荊州,敗劉備於夷陵,破魏將曹休於皖城。騁騖,猶言“馳馬”,形容他們馳騁疆場。

稱快世俗:使世俗之人稱快。稱快為使動用法,使······稱快。

楚襄王從宋玉、景差於蘭台之宮:宋玉有《風賦》,諷楚襄王之驕奢。楚襄王,即楚頃襄王,名橫,楚懷王之子。宋玉、景差都是楚襄王之侍臣。蘭台宮,遺址在湖北鍾祥東。從,使……從。

披:敞開。

當:迎接。

快哉,此風:即“此風快哉”,解釋為這風多么讓人感到暢快啊!

蓋有諷焉:大概有諷諫的意味在裡頭。諷,諷喻。宋玉作《風賦》,諷楚襄王之驕奢。焉,兼詞於之,在那裡。

人有遇不遇之變:人有遇時和不遇時的不同時候。遇,指機遇好,被重用。

與(yù):參與,引申為有何關係。

使:假使。

中:內心,心中。

自得:自己感到舒適、自在。

以物傷性:因外物(指環境)而影響天性(本性)。

適:往,去。

患:憂愁。

竊:偷得,這裡即“利用”之意。

會計:指徵收錢穀、管理財務行政等事務。

余功:公事之餘。

自放:自適,放情。放,縱。

蓬戶:用蓬草編門。

瓮牖:用破瓮做窗。

濯:洗滌。

揖(yī):拱手行禮。這裡的意思是面對(西山白雲)。

勝:承受。

自適:自求安適。適,閒適。

烏:哪裡。

朔:夏曆每月初一。

趙郡:蘇轍先世為趙郡欒城(今河北趙縣)人。

1.

江:長江。

2.

西陵:西陵峽,又名夷陵峽,長江三峽之一,在湖北宜昌西北。

3.

始:才

4.

奔放:水勢疾迅。

5.

肆大:水流闊大。肆,極,甚。

6.

沅:沅水(也稱沅江)。湘:湘江。兩水都在長江南岸,流入洞庭湖,注入長江。

7.

漢沔(miǎn):就是漢水。漢水源出陝西寧羌,初名漾水,東流經沔縣南,稱沔水,又東經褒城,納褒水,始稱漢水。漢水在長江北岸。

8.

益張:更加盛大。張,大。

9.

赤壁:赤鼻磯,現湖北黃岡城外,蘇轍誤以為周瑜破曹操處。

10.

浸灌:浸,灌,意思都是“注”。此處指水勢浩大。

11.

清河:縣名,現河北清河。

12.

張君夢得:張夢得,字懷民,蘇軾友人。

13.

謫:貶官。

14.

齊安:宋代黃岡為黃州齊按郡,因稱。

15.

即:就著,依著。

16.

勝:勝景,美景。

17.

亭之所見:在亭上能夠看到的(範圍)。所見,所看到的景象。

18.

一舍(shè):三十里。古代行軍每天走三十里宿營,叫做“一舍”。

19.

風雲開闔(hé):風雲變化。意思是風雲有時出現,有時消失。開,開啟。闔,閉合。

20.

倏(shū)忽:頃刻之間,一瞬間,指時間短。

21.

動心駭目:猶言“驚心動魄”。這是指景色變化萬端,能使見者心驚,並不是說景色可怕。這裡動和駭是使動用法。解釋為:使······驚動,使······驚駭。

22.

不可久視:這是說,以前沒有亭子,無休息之地,不能長久地欣賞。

23.

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可以在亭中的几旁席上賞玩這些景色。幾,小桌,茶几。

24.

舉目而足:抬起眼來就可以看個夠。

25.

草木行列:草木成行成列非常茂盛,形容草木繁榮。

26.

指數:名詞作狀語,用手指清點。

27.

長洲:江中長條形的沙洲或江岸。

28.

故城之墟:舊日城郭的遺址。故城,指隋朝以前的黃州城(唐朝把縣城遷移了)。墟,舊有的建築物已被毀平而尚留有遺蹟的空地。

29.

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曹操(字孟德)、孫權(字仲謀)所傲視的地方。睥睨,斜視的樣子,引申為傲視。赤壁之戰時,曹操、孫權都有氣吞對方的氣概。

30.

周瑜、陸遜之所騁騖(chěng wù):周瑜、陸遜均為三國時東吳的重要將領。周瑜、陸遜活躍的地方。周瑜曾破曹操於赤壁,陸遜曾襲關羽於荊州,敗劉備於夷陵,破魏將曹休於皖城。騁騖,猶言“馳馬”,形容他們馳騁疆場。

31.

稱快世俗:使世俗之人稱快。稱快為使動用法,使······稱快。

32.

楚襄王從宋玉、景差於蘭台之宮:宋玉有《風賦》,諷楚襄王之驕奢。楚襄王,即楚頃襄王,名橫,楚懷王之子。宋玉、景差都是楚襄王之侍臣。蘭台宮,遺址在湖北鍾祥東。從,使……從。

33.

披:敞開。

34.

當:迎接。

35.

快哉,此風:即“此風快哉”,解釋為這風多么讓人感到暢快啊!

36.

蓋有諷焉:大概有諷諫的意味在裡頭。諷,諷喻。宋玉作《風賦》,諷楚襄王之驕奢。焉,兼詞於之,在那裡。

37.

人有遇不遇之變:人有遇時和不遇時的不同時候。遇,指機遇好,被重用。

38.

與(yù):參與,引申為有何關係。

39.

使:假使。

40.

中:內心,心中。

41.

自得:自己感到舒適、自在。

42.

以物傷性:因外物(指環境)而影響天性(本性)。

43.

適:往,去。

44.

患:憂愁。

45.

竊:偷得,這裡即“利用”之意。

46.

會計:指徵收錢穀、管理財務行政等事務。

47.

余功:公事之餘。

48.

自放:自適,放情。放,縱。

49.

蓬戶:用蓬草編門。

50.

瓮牖:用破瓮做窗。

51.

濯:洗滌。

52.

揖(yī):拱手行禮。這裡的意思是面對(西山白雲)。

53.

勝:承受。

54.

自適:自求安適。適,閒適。

55.

烏:哪裡。

56.

朔:夏曆每月初一。

57.

趙郡:蘇轍先世為趙郡欒城(今河北趙縣)人。

白話譯文

長江流出西陵峽,才進入平地,水勢奔騰闊大。從南邊與沅水、湘水匯聚,向北邊與漢水匯聚,水勢顯得更加盛大。流到赤壁之下,江波水流水勢浩大,如同大海一樣。清河張夢得,被貶官後居住在齊安,於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來觀賞長江的美景。我的哥哥子瞻給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在亭子裡能看到長江南北上百里、東西三十里。波濤洶湧,風雲變化不定。在白天,船隻在亭前來往出沒;在夜間,魚龍在亭下的江水中悲聲長嘯。景物變化很快,猶言驚心動魄,不能長久地欣賞。能夠在几案旁邊欣賞這些景色,抬起眼來就足夠看了。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見)山脈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煙消雲散,陽光普照,捕魚、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指點。這就是把亭子稱為“快哉”的原因。到了長江岸邊古城的廢墟,是曹操、孫權傲視群雄的地方,是周瑜、陸遜馳騁戰場的地方,那些流傳下來的風範和事跡,也足夠讓世俗之人稱快。

從前,楚襄王讓宋玉、景差跟隨著游蘭台宮。一陣風吹來,颯颯作響,楚王敞開衣襟,迎著風,說:“這風多么暢快啊!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說:“這只是大王的雄風罷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話在這兒大概有諷諫的意味吧。風並沒有雄雌的區別,而人有生得逢時,生不逢時的不同。楚王感到快樂的原因,而百姓感到憂愁的原因,正是由於人們的境遇不同,跟風又有什麼關係呢?讀書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裡沒有憂愁?假使胸懷坦蕩,不因為外物而傷害天性(本性),那么,在什麼地方會不感到快樂呢?(讀書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內心不能自得其樂,那么,他到什麼地方去會不憂愁呢?如果他心情開朗,不因為環境的影響而傷害自己的情緒,那么,他到什麼地方去會不整天愉快呢?)

張夢得不把被貶官而作為憂愁,利用徵收錢穀的公事之餘,在大自然中釋放自己的身心,這是他心中應該有超過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編門,以破瓦罐做窗,都沒有覺得不快樂,更何況在清澈的長江中洗滌,面對著西山的白雲,盡享耳目的美景來自求安適呢?如果不是這樣,連綿的峰巒,深陡的溝壑,遼闊的森林,參天的古木,清風拂搖,明月高照,這些都是傷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傷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裡看得出這是暢快的呢!

元豐六年十一月初一,趙郡蘇轍記。

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八月,蘇軾因“烏台詩案”下獄,十二月責授黃州團練副使。蘇轍上書營救,奏乞納官以贖兄軾之罪,因而“坐請監綺州(今江西商安縣)盆酒稅,五年不得調”(蘇轍《穎濱遺老傳》)。黃州與綺州相距非遙,有水道相通。元豐五年(1082年),蘇轍便沿贛水,入那鄱湖,溯大江來黃州,與其兄軾相聚,暢敘患難中的手足之情。他們一道遊覽了黃州及其對江的武昌西山,憑弔陳跡。元豐六年(1083年),與蘇軾同謫居黃州的張夢得,為覽觀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蘇軾替它取名為“快哉亭”,這篇文章就是應張夢得邀請所寫的。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篇文章作於被貶官期間,那時他在政治上處於逆境。但他和其兄一樣,具有一種曠達的情懷,故一篇之中而“快”字七出,極寫其觀賞形勝與覽古之絕,抒發其不以個人得失為懷的思想感情,道出了人生的一條哲理:心中坦然,無往不快。文章擒住題面“快哉”二字,暢加洗髮,風格雄放而雅致,筆勢纖徐而楊達,敘議結合,清景交融。

全文分作三段:先敘張夢得建享之事,再釋“快哉亭”命名之由,後就“快哉”二字暢發議論,稱讚張夢得情懷之坦然。

文章開篇以敘事兼描述之筆,寫出了江水的浩瀚雄偉。題目是《黃州快哉亭記》,而文章卻劈頭出一“江”字,這與題面有何關涉,快哉亭建在黃州,而黃州瀕臨大江;那么,為要寫亭,先寫其江,由大江而引出亭來,這樣開頭,自然穩妥。此其一。其二,建亭的目的。在於覽觀江流勝景,既然如此,文章自然要從江水寫起,用重筆寫出江水的壯觀。倘非如此,“覽勝”一事,便無從可言,那么,快哉亭的建築也就失去了意義。其三,文章先出一“江”字,接著運用鋪陳的手法,不借筆墨,一連數語,始言其流“奔放肆大”,繼曰其勢“益張”,末道“波流浸灌,與海淚若”:凡作三層,寫出水勢的三變,而且愈變愈大。這樣寫,一是為後文蓄勢,欲使其精神倍出;二是為快哉亭描繪出一個闊大雄偉的背景,以使得小巧玲瓏的亭台與雄渾壯關的長江成一鮮明的對照,收到相映成趣的藝術效果,文章開篇,頓覺其氣勢奔放。接下去文章以敘事入題。首提建事之人——“清河張君夢得”,次敘建亭背景——“滴居齊安”,再述亭之修建及其所在——“即其廬之西南為亭”,再言建亭目的——“以覽觀江流之勝”,後點為事命名之人——“余兄子瞻”,末出亭名——“快哉”。事名最後點出,可謂“千呼萬喚始出來”。這樣寫,在內容上起到了強調、突出的作用。在結構上,為了能使其與下文銜接緊密。作者敘事簡練,層次井然。“滴居”二字為後文伏筆,更是章法上的嚴謹之處。

接著,文章用一表述原因的虛詞,“蓋”字緊承上文,寫出第二段。此段又分兩幅排寫,解釋亭以“快哉”為名的原由。先寫登臨亭子之所見令人“快哉”。“南北百里,東西一舍。”這兩句是總寫,說明在亭子中極目四望,能望見十分開闊的地面,為下文具體寫景設下了廣大的天地。“濤瀾洶湧,風雲開闔”,寫江流的氣勢。波浪洶湧固已壯麗,而時隱時現、變幻不定的風雲更是雄奇。接著用整齊的對偶句有聲有色地描繪了江上白充黑夜的奇景,舟揖之出沒,似耳聞魚龍之悲嘯。這種景象瞬息萬變,令作者感到休目驚心,因而“不可久視”。這段描寫,將景色的奇幻和壯觀寫得淋漓盡致。“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舉目而足”為過渡句,既將文章引向深人,下文的“西望武昌諸山”即從“舉目”遠視而來,而“玩”、“足”兩字又自然地流露出得亭之喜,“快哉”之由,照應了題意。從“西望”開始由寫江水轉人寫山岡,也即將視線從江面轉至岸上。岸上風光寫得明麗清晰,岡陵、草木、雲煙、日色、屋舍,盡收眼底,歷歷如畫。江山形勝,對此水色山光,登臨者誰都“快哉”於心。文章到此,水到渠成地把快哉亭命名之由點了出來。然而這只是將亭子取名為“快哉”的一個原因。接著再敘述憑弔此地的三國遺蹟也足以使人稱快。“至於”以下四句,追溯了赤壁大戰的情景,筆墨極其簡省卻又搖曳生姿。“脾院”本是斜視的樣子,可引申為傲視,這就傳神地描繪出當時曹操、孫權氣吞對方的氣概。“騁騖”,猶言馳騁、疾馳,形容來往活躍,形象地再現了周瑜、陸遜在戰場上爭勝角逐的情景。說明憑弔歷史遺蹟,感染古人的流風餘韻也足以使世俗之人稱快,這是將亭子取名為“快哉”的另一個原因。以上兩幅文字,雖同在解釋亭名“快哉”的原因,卻又有著賓主之分:前幅是主,後幅為賓,而且詳主略賓,借賓形主。寫覽觀勝景運用實筆,濃墨里彩,大肆渲染,寫憑弔遺蹤,運用虛筆,輕描淡寫,簡潔勾勒。這樣詳略兼行,虛實並舉,使得文章既在內容上突出了重點,又在布局上顯得濃纖得哀,琉密有致,既具整傷之感,還呈活潑之姿。

第三段就“快哉”二字抒發議論。承接上文的懷古,探求“快哉”兩字的出處,因而自然地引錄了宋玉《風賦》中所寫的有關故事。這個故事不僅交代了“快哉”兩字的來歷,而且還從宋玉將風分為雌雄,認為楚王的雄風庶人不得與共生髮開去,指出風沒有雌雄之分,而人有遇不遇之別,因此,同樣一陣風吹在楚王身上感到“快哉”,而吹在老百姓身上就感到憂傷了,這是因為各人的情況不同,和風本身無涉。行文至此,極其自然地引向了文章主旨的討論:士處於世,該抱怎樣的態度。作者先不作正面回答,而是用排比句提出一反一正兩種態度:一是假如一個人心中沒有自得之樂,那么無論到什麼地方,他都不會偷快;一是假如一個人心中坦然自若,不因為外界事物的影響而傷害自己的本性,那么無論到什麼地方,他都不會不愉快。接著就以張夢得的具體行為來對後面一種態度作出肯定。張夢得是蘇軾的摯友,深受蘇軾思想性格的影響。蘇軾在長期的滴居生活中曠達自持,隨遇而安,“此心安處是吾鄉”。張夢得也“不以謫為患”,他在黃州屈任主簿之類的小官,利用徵收錢糧之餘暇,放任於山水之間。作者認為張夢得能如此,說明他內心有過人之處,並構想即使讓他住在極其簡陋的用蓬草編門、破瓮做窗的屋子裡,他也不會有什麼不快樂的事。這既照應了前面的“何適而非快”,又為下文作鋪墊。“而況乎”兩句誇張地表現了張夢得居住於此的快樂:可用長江清流來洗滌,能與西山白雲相對揖,可謂極盡耳目所能取得的樂趣來使自己暢快。文章至此,主旨己顯,並已暗與前文的造亭觀景相呼應,似乎可以打住了。然而,文情陡起,又生波瀾,用“不然”兩字反面說開去,再深一層說明文章主旨。作者仍由寫景入手,繪出了一幅與前迥異的畫面:連綿不斷的山岡,深不見底的山谷,寬廣的森林,參天的古樹,清風吹動,明月高照。這一切顯得幽淒寂寥,在以謫為患的詩人士大夫看來,當然會觸景生情,黯然神傷。故作者不由得說道:“烏睹其為快也哉!”這句既照應了前文的“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又進一步襯託了張夢得“何適而非快”的曠達胸懷,其反潔的語氣發人深思,言盡而意不盡。結尾交代寫作的時間及作者。作者的祖先是趙郡欒城人,所以他自稱趙郡蘇轍。

在中國古代,修築亭台樓觀時常常要撰寫記文,記述建造、修葺的過程,以及登臨所見和引起的感慨等等。這篇文章就是此類文章的代表作。它在記述了建造亭子的有關問題之後,即描繪登臨所見的景色並由此而引起感慨,抒發議論:認為士處於世,應像張夢得這樣心中坦然,“何適而非快”,並以此慰勉包括作者自己在內的所有被貶的人。文章表面上反映了作者身處逆境的曠達胸懷,實際上也流露出他對政治失意的牢騷和不平。

名家評價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卷一百六十三:“入宋調而其風旨自佳。”

林雲銘《古文析義》卷十五:“全篇止拿定‘快哉’二字洗髮,可與乃兄《超然亭記》並傳。蓋‘超然’二字出《莊子》,‘快哉’二字出《楚辭》,皆有自樂其樂之意。‘超然’乃子由命名,而子瞻為文,言其何適而非快。俱從居官不得意時看出,取意亦無不同也。文中一種雄偉之氣,可籠革海內,與乃兄並峙千秋。子瞻嘗云:‘四海相知惟子由,天倫之中豈易得?’此安得不令人羨煞。”

吳楚材、吳調侯《古文觀止》卷十一:“前幅握定‘快哉’二字洗髮;後幅俱從謫居中生意。文勢汪洋,筆力雄壯。讀之令人心胸曠達,寵辱都忘。”

過珙《古文坪注》卷十:“因‘快哉’二字發一段議論,尋說到張夢得身上,若斷若續,無限煙波。前豐極力敘寫快字,后豐請居尋出快字意來,首尾機神一片。文致汪洋,筆力雄幼,自足與長公相雁行。”

愛新覺羅·弘曆《唐宋文醇》卷五十一:“昔王右軍蘭辛修禊,當索山坡嶺、茂林修竹之間,觴味流連,而感嘆於今跡明陳,作詩吸件,復序以明之。然則所云‘信可樂’者,固仍未嘗樂也。其撤所為清風明月皆粉人志士之所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砍!夫元會運世與一彈指無珠,未能於此洒然,真樂何由可味。若極外物以為樂,滋不樂也。欲淵在陋巷不改其樂,豈樂陋巷那?”

沈德潛《唐宋八大家文讀本》卷二十六:“金玉錦繡,五燕大烹,滿往非病,中無自得之實也。空室蓬戶,跪食飲水,滿往非樂,不虧天性之真也。子由雖未幾此,而見能及之,借題發揮,真覺觸處皆是。”

唐德宜《古文典》卷八引孫執升:“通篇俱枕‘快’字發論,蓋因張君該居齊安,世俗以為不快,而張君獨能作辛挽勝,於不快中自有大快。此其度里量有過人處。雄篇中略敘作辛之由,下一段寫今日所見之快,一段寫往古流遺之快,然後借楚王、宋玉之言,引起張公今日意中之快,非復騷人志士之悲傷性悴者比。知此寫來,便令快字通篇出色。行文豪宕自得,真是用意高拔。”

作者簡介

蘇轍畫像 蘇轍畫像

蘇轍(1039-1112年),漢族,北宋時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字子由 晚年自號潁濱遺老。蘇軾之弟,人稱“小蘇”。宋神宗年間曾任翰林學士、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等職,為著名散文家,哲宗元祐年間參加過治河爭論,為第三次回河的主要反對者。為文以策論見長,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蘇軾的才華橫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蘇軾所說,達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著有《欒城集》。與其父蘇洵、兄蘇軾合稱“三蘇”,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