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教材精選:計算機硬體技術基礎》](/img/1/4a8/nBnauM3XxYjN5IDN3IjN1EjNwMTM0QzNzQzMwADMwAzMxAzLyYzL3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教材精選·計算機硬體技術基礎》系統地介紹了微型計算機體系中的硬體組成知識和技術套用基礎。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數字電路基礎知識、中央處理器、存儲器、彙編語言指令及程式設計、I/O接口匯流排技術、中斷系統、DMA控制器及套用、典型接口晶片、模數(A/D)和數模(D/A)轉換器、單片機等。為了增強讀者對基本概念和理論知識的理解,《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教材精選·計算機硬體技術基礎》在內容上儘可能做到少而精,知識的安排由淺入深,並給出大量的圖例和程式實例。
《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教材精選·計算機硬體技術基礎》編寫的主要目的是使讀者獲得計算機硬體技術方面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利用硬體與軟體相結合的方法和工具,分析解決本專業及相關專業領域問題的思維方法和初步能力。《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教材精選·計算機硬體技術基礎》還提供了配套的《計算機硬體技術基礎實驗指導和習題》,幫助讀者強化學習,加深知識的理解。
精彩書摘
第1章 計算機基礎知識 本章主要介紹計算機的發展、微處理器的發展、微型計算機系統的構成及其主要性能指標。
1.1計算機的發展概述
1.1.1 計算機的產生
計算機已經走進千家萬戶,在各行各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產生主要是為了解決各個學科及領域不斷發展所帶來的繁雜的計算工作。在現代計算機問世之前,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機械式計算機、機電式計算機和萌芽期的電子計算機三個階段。1946年2月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學院成功研製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alculator)。它體積龐大,當時被專門用於火炮彈道計算,後經多次改進而成為能進行各種科學計算的通用計算機,運算速度比繼電器計算機快1000倍。它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但是,這種計算機由於幾乎不具備存儲功能,所以它的程式仍然是外加式的,其結構和現代計算機相差很多。
數學家馮·諾伊曼針對ENIAC套用中的問題,於1945年提出了“存儲程式”的思想。第一台馮·諾伊曼機EDSAC在英國劍橋大學研製成功,並於1949年投入運行。目前我們所使用的計算機就是基於這種“存儲程式”的思想而設計的。
目錄
第1章計算機基礎知識1.1計算機的發展概述
1.1.1計算機的產生
1.1.2計算機的發展
1.2微處理器發展概述
1.2.1第一代微處理器(1971-1972)
1.2.2第二代微處理器(1973-1977)
1.2.3第三代微處理器(1978-1983)
1.2.4第四代微處理器(1983-1993)
1.2.5第五代微處理器(1993-1995)
1.2.6第六代微處理器(1995年至今)
1.3微型計算機系統
1.3.1微型計算機的硬體組成
1.3.2微型計算機的軟體組成
1.4微型計算機系統的主要性能指標
1.4.1字長
1.4.2運算速度
1.4.4存取周期
……
第2章數字電路基礎
第3章中央處理器
第4章存儲器
第5章8086彙編語言指令系統
第6章彙編語言程式設計
第7章I/O接口和匯流排
第8章中斷系統
第9章DMA控制器及其套用
第10章典型接口晶片
……
盤點計算機書籍
從計算機的類型、工作方式、構成器件、操作原理、套用環境等劃分,計算機有多種分類。計算機(Computer)是一種能夠按照事先存儲的程式,自動、高速地進行大量數值計算和各種信息處理的現代化智慧型電子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