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旅行是一種生存方式,是生命中不能缺替的重要體驗。
本書深入地介紹了青藏高原自古以來就引入神往的12條精品線路,為樂於行走的背包客和自駕族提供最全面的指引。這12條精品線路,每條線路之間是相互銜接的,銜接成了一條完美貫通整個青藏高原的旅行線路。線路涉及的區域以西藏為核心,包括雲南、四川、青海、新疆和尼泊爾等青藏高原的邊緣地域,讓讀者可以進一步去體會青藏久遠的高原文化的無窮魅力。
全書用了25萬佘字、1100多幅圖片、30多幅手繪地圖來對青藏高原瑰麗的風景、燦爛的文化、獨特的民俗進行深入的挖掘。按一條條線路、一站站目的地進行詳盡的著墨,是目前國內關於青藏高原最為完備、最為詳盡的自助旅行手冊。
在青藏高原這樣一個獨特而又遼闊的地域內,筆者在5次遊歷了青藏高原的每一個角落之後,創作設計完成了這本書。全書用了25萬佘字、1100多幅圖片、30多幅手繪地圖來對青藏高原瑰麗的風景、燦爛的文化、獨特的民俗進行深入的挖掘。按一條條線路、一站站目的地進行詳盡的著墨,是目前國內關於青藏高原最為完備、最為詳盡的自助旅行手冊。這也是本書區別於市面上青藏(西藏)旅行書的地方,其他的書只是選擇部分線路,從來沒有進行過如此全面的介紹。本書配有青藏高原旅行線路總示意圖,單條線路示意圖、景點位置交通示意圖和徒步線路示意圖,為旅行者提供最直觀、準確的地理信息。更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通車,讓內陸和青藏高原之間的旅行資訊發生了巨大變化,市面上現有的青藏高原的旅行指引書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眾多背包客和自駕族的需要。
作者簡介
梁敏,生於20世紀70年代。第一次讀倉央嘉措的詩歌,就被深深觸動,該是怎么的土地才能造就出這樣才華橫溢,而又放蕩不羈的六世達賴?於是總有一種眷戀在心頭揮之不去,便開始一次次流連於青藏高原。當從川藏、滇藏、青藏、新藏一條條入藏之路抵達青藏高原的腹地西藏,才明白青藏高原這塊神奇的土地,便是抵達之後更難以企及與深入的地方。詮釋青藏並不僅僅是地理上的抵達,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體驗。或許還需要偶爾想起那位留下種種神秘猜測的詩人,更或許,那一日,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只為途中與他相見。
文摘
穿越橫斷山脈的路
業拉山是川藏南線上以公路曲折而聞名的山,翻過海拔4618米的業拉山口,盤旋曲折的公路又急又陡,似乎沒有盡頭。業拉山的起伏很大,相對高度很高,自東向西,從業拉山到八宿起伏竟然達到1000多米,公路的坎坷不平也不難想像了。因公路曲折同樣聞名於川藏線的還有覺巴山,還有回頭拐比之少一些的山口就要數不清了。這也難怪,川藏南線大多延伸在時而峰巔,時而深谷的橫斷山脈。
橫斷山脈,這是中國一個獨特的地理單元,這裡高山峽谷相間排列,幾條大河並行流淌。川藏南線幾乎是橫穿過呈南北走向的橫斷山脈,所以它就像一根時而漂浮於浪尖,時而又深墜于波谷的飄帶。“兩山之間必有川,兩川之間必有山。”這是對橫斷山脈地貌的描述。山,是這裡主要地貌特徵,水,是大山傳神的靈魂所在。
從成都西行,川藏南線經過的高山大江依次為:二郎山一大渡河—折多山—雅礱江一沙魯里—金沙江—他念他翁山—瀾滄江—伯舒拉嶺—怒江—念青唐古拉山—帕隆藏布江。川藏南線確實是欣賞峽谷與河流的一條大道。在川藏南線上行駛,一會兒降到谷底,一會兒爬上山頂,短時間內海拔就變化了上千米。在谷中,抬頭仰望:雪嶺若浮,車似上天。在山頂,俯視谷底:大河如線,人如螻蟻。川藏南線上大起伏的高山和一道道的峽谷,讓人們認識到了河流切割和溯源侵蝕的力量。橫斷山脈正是河流的中上游,這裡的水,似刀如鑿,把河流切下去,山升上來,峽谷就削成了。
川藏南線出成都平原不久,從翻越二郎山開始,就進入了盤山公路。二郎山位於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就海拔而言,二郎山3437米的高度算不上很高,但從雅安到二郎山,相對高差接近3000米。在二郎山上可以看到“蜀山之王”的貢嘎山,行走在川藏南線上,人們並不直接翻越貢嘎山,但海拔7556米的貢嘎山是7000米以上高峰中最接近東部的山峰,在川藏南線的新都橋、高爾寺山、折多山等地都可以看到。
下了二郎山就要過大渡河,大渡河穿瀘定縣城而過。大渡河在人文意義上是一條重要的河,它是漢文化與藏文化的分界線。當年被國民黨圍追堵截的紅軍就是從大渡河的西岸過河,然後沿著東岸向上遊走去。對紅軍而言,大渡河是生存帶。大渡河上游的丹巴出美女,美女是西夏王國滅亡時逃到這裡的後裔。對西夏王室來說,大渡河也是生存帶。
過了大渡河,翻過折多山,就到了雅礱江。接著就遇到金沙江,走川藏南線是從巴塘過金沙江,走川藏北線是從德格過金沙江。隨後是瀾滄江,走川藏南線在如美過瀾滄江,走川藏北線是在昌都過瀾滄江。過了邦達來到怒江邊。南迦巴瓦峰,在川藏南線的色季拉山上可以眺望其藏在雲中,時隱時現的身影。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相對高度可謂巨大,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圍繞在它的腳下,形成極大的起伏,相對高達6000多米,這裡是門巴族、珞巴族的聚居地。其實川藏南線與這幾條著名的大江相遇,都是在峽谷中,可以說看這幾條大江,也是看這幾條大江切割出來的峽谷。
川藏南線上的大江峽谷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形象。冬春季節,江水主要由冰川融水和地下水補給,水量減少,江水呈現出碧綠的色彩。夏秋季節,雨季降水沖刷山坡谷壁,滑坡和土石流帶來大量的泥沙,河水混濁,水量大漲,此時幾條黃濁的大江奔騰咆哮,氣勢奪人。
川藏公路於1950年4月開建,新中國的築路大軍劈山治水,終於在1954年12月25日與另一條同樣偉大的、堪稱“人類開創史之壯舉”的青藏公路同時開通。由於跨過橫斷山脈,川藏南線修造的難度極高,每平方公里就有近兩人犧牲,修路的士兵年輕的鮮血和生命撒滿了2000多公里長的川藏公路沿線。現在,在如美鎮邊的川藏南線旁有幾個小小的墳墓,那是為修路獻出年輕生命的勇士長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