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老舍(1899年-1966年),享年67歲,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現名小楊家胡同),一個滿族城市貧民家庭。現代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家”。
1913年考入北京師範學校。191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校,擔任過國小校長、郊外北區勸學員等職。1925年,老舍第一個長篇《老張的哲學》問世。1934年夏到青島山東大學任中國文學系教授。1936年夏辭去教職,專事文學創作。1946年3月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一年,期滿後,留美寫作。1949年底返回北京。曾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及書記處書記、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中國劇協和中國曲協理事、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職。1966年被“四人幫”迫害致死。
簡介
老舍的《離婚》是充滿了現代性的,反映了初步入現代社會的中國的小知識分子的生活狀態和思想困境,同時它又是經典的,因為它提出了一個永恆的哲學命題即個體的存在問題。中國的傳統文化規定了中國人的倫理觀念和行為方式。儒家確立了中國人以家庭為單位,以群體為根基的哲學體系。
《離婚》是老捨生前最鍾愛的一部作品,它向我們描述了一幅二三十年代舊北平的風俗畫,寫的是離婚,卻沒有人真正離婚,“湊合著過”成了所有夫妻解決矛盾衝突的共同方式。劇中的老李在家庭責任和渴望感情的矛盾中苦悶掙扎;張大哥精明、穩重,以“婚姻治國”為理想,可對自家的不幸卻無能為力;小趙奸詐、卑鄙,又在唯一的真情中走向毀滅。葛優、陶虹和譚宗堯、謝園、梁天、孫淳、袁園等在劇中均有不俗表演。
寫作背景
“在寫《離婚》以前,心中並沒有過任何可以發展到這樣一個故事的“心核”,它幾乎是忽然來到而馬上成了個‘樣兒’的。”(《我怎樣寫<離婚>》,老舍)
老舍一開始就打定主意,這次的寫作要“返歸幽默”。附帶的也決定了,這回老舍還得求救於北平。北平是他老家,一想起這兩個字就立刻有幾百尺故都景象在他心中開映。
《離婚》在決定人物時老舍已經打好主意:鬧離婚的人才有資格入選。一向老舍寫東西總是冒險式的,隨寫隨著發現新事實;既是有時候有箇中心思想,也往往因人物或事實的趣味而唱荒了腔。這回老舍下了決心要把人物都拴在一個木樁上。在下筆前,老舍已有了整個計畫;寫起來又能一氣到底,沒有間斷。
新序
這本小說是硬“擠”出來的。“一二八”的前一年,老舍寫完了《大明湖》(老舍的唯一的以濟南為背景的長篇小說),交給《小說月報》去發表。“一二八”的侵略毒火燒了東方圖書館,《大明湖》的稿子也變為灰燼。停戰以後,老舍不願重寫《大明湖》——老舍的稿子向來沒有副本,故重寫不易。《現代》索稿,老舍開始寫《貓城記》。言明:《貓城記》在《現代》雜誌連載後,由良友公司刊行單行本。可是,現代書局再三的說,它有印行《貓城記》的優先權,不願讓給“良友”。於是,為免教“良友”落空,乃趕寫《離婚》;所以,它是硬擠出來的。現在良友停業,由老舍將著作權收回,交“晨光”重排出版。《貓城記》因思想有錯誤,不再印行。
在濟南熱死許多人的那一夏天,老舍,頭纏濕巾,腕墊吸墨紙,以阻熱汗流入眼中,濕透稿紙,跟酷暑與小說拚了命。結果,雖沒戰勝文藝,可打敗了暑熱。在七十多天的工夫,老舍交了卷。
這本小說的文字與結構都比以前所寫過的略有進步,恐怕是“一氣呵成”的一點功效。在別的方面,老舍不敢說它有什麼好處。它曾被譯成英文,出版後,銷路不佳。在寫此書時,北京還是“北平”,現在念起來,怪不順嘴,乃改為北京,不管和歷史相合與否。(老舍一九五一年初冬載一九五二年二月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的《離婚》修訂重排本)
寫作特色
聞其聲知其人
老舍寫對話,用的都是北京口語,用口語的新鮮自然勁兒來表現人物性格,這是老舍有意識地做的,所以讀者一聽人物的話,就能立刻感受到人物的善惡美醜的精神世界。
小說《離婚》中有個老李,剛從鄉下把妻子兒女接到北京城裡來,租了馬老太太家的房住下了。老李是窮科員,沒有什麼家當,第一天晚上搬來,屋裡沒生爐子,沒水喝,一家五口在啃冷乾糧。馬老太太見此情景,頓起同情之心,提了一壺開水放在老李的窗戶,老李把壺提到屋裡還沒等老李說句感激的話,馬老太太就在窗戶發話了。這是一段純淨的北京口語,是從一個好心腸的老太太口中說出來的。句子短,句法活,要斷又續,沒完沒了,但是這段話層次分明眉目清楚,井然有序。在老太太這一席話中,有提問,有自答,有評論,有交代,有承諾,有囑咐,有關心,說得老李心裡熱乎乎的,這使老李感到感情的可貴。
(《老舍的藝術世界》, 183頁)
評價
老舍是傑出的語言大師,小說《離婚》集中體現了他的語言藝術魅力。老舍的語言藝術魅力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1.北京韻味,老舍用地道的北京口語來寫北京人和北京事,使作品極其本色,富於生活情趣和民族美感;
2.通俗質樸而又典雅精緻,老舍一方面從人民民眾的口語中吸取營養,另一方面又認真選擇加工提煉,做到雅俗共賞;
3.簡潔凝練而又含蘊豐厚,老舍具有極高的譴詞造句的能力,這是與他深刻的思想見解和豐富的生活閱歷分不開的;
4.幽默詼諧而又不失嚴肅深刻,這主要是通過各種修辭方法的創造性運用,通過語言要素的變異使用來實現的。
電影簡介
| ||||||||||||||||||
|
參考文獻
《老捨生活與創作自述》老舍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老舍的藝術世界》 孫鈞政 編著
老舍主要作品名錄
老舍(1899.2.3~1966.8.24),字舍予,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絮青,鴻來、非我等,老北京人,滿族,中國現代小說家、劇作家、著名作家,1951年,老舍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鬚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於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民眾口語,都呈現出濃郁的“京味”。優秀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緻,取材較為寬廣,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斷魂槍》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餘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萬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