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後現代主義之後的歷史哲學》

《邂逅:後現代主義之後的歷史哲學》

《邂逅:後現代主義之後的歷史哲學》,作者多曼斯卡 (作者), 彭剛 (譯者),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於2007年12月1日出版。描述的是以當代歷史哲學為主題的系列訪談。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北京大學;第1版(2007年12月1日)
叢書名:歷史的觀念譯叢
平裝:354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301132982
條形碼:9787301132982
商品尺寸:22.2x15.4x2cm
商品重量:499g
ASIN:B0013HFL80

內容簡介

《邂逅:後現代主義之後的歷史哲學》是以當代歷史哲學為主題的系列訪談。受訪者是海登•懷特,安克斯密特、阿瑟-丹圖、耶爾恩·呂森等當代最具有原創性的歷史哲學和史學理論學者。在訪談中,十一位學者回顧並評論了自身的學術實踐和當下的思考,讓我們看到了經歷“後現代主義”的轉向之後.當代歷史哲學的豐富面貌。此書為來自各個學科的讀者提供了一份把握歷史思想當代狀況的生動、鮮活的文本。

編輯推薦

《邂逅:後現代主義之後的歷史哲學》是一本跟伯克夫人主編的《新史學:自白與對話》很相像的書。也是一位女學者主編的訪談錄,這次的主題是歷史哲學,尤其是後現代主義出現之後的歷史哲學,訪談對象有10位,都是當代史學理論界的頂尖人物:海登•懷特(HaydenWhite)、漢斯·凱爾納(HansKellner)、弗蘭克林·安克斯密特(FranklinR.Ankersmit)、格奧爾格·伊格爾斯(GeorgG.Iggers)、約爾恩·呂森(JornRüsen)、傑爾澤·托波爾斯基(JerzyTopolski)、阿瑟·丹圖(ArthurC.Danto)、列昂奈爾·戈斯曼(LionelGossman)、彼得·伯克(PeterBurke)、史蒂芬·巴恩(StephenBann)。

作者簡介

作者:(波蘭)多曼斯卡譯者:彭剛
埃娃•多曼斯卡(ewaDomanska),波蘭亞當·密科維茨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助理教授,現為美國史丹福大學文化與社會人類學系客座助理教授。著有Historieniekonwecjonatne《Poznan:WydawnictwoPoznanskie,2006,波蘭文)等。

目錄

致謝
受訪者簡介
導言阿蘭·梅吉爾
1海登·懷特
2漢斯·凱爾納
3弗蘭克林·安克斯密特
4格奧爾格·伊格爾斯
5傑爾澤·托波爾斯基
6耶爾恩·呂森
7阿瑟·丹圖
8列昂奈爾·戈斯曼
9彼得·伯克
10史蒂芬·巴恩
11埃娃·多曼斯卡(自我訪談)
後記林恩·亨特
參考書目
索引

文摘

1海登•懷特
首先,我想問的是,在求學時期你主要的興趣是什麼?
我1928年生在美國南方。我父母都屬於工人階級,在大蕭條時期到了密西根州的底特律找工作,我到那兒上的學,念的是本市的公立大學——密西根州底特律的韋恩州立大學。我是1951年畢業的。1940年代末我曾經在美國海軍服役。後來,上了密西根大學,那是州立大學,學的是中世紀史。我1955年在密西根大學拿到博士學位,論文主題是關於克來佛的聖伯納德(SaintBernardofClairvaux)與1130年的教皇分裂。我研究12世紀的教會史,以及羅馬教廷的官僚制重組與由克來佛的聖伯納德和12世紀的神秘主義改革派這樣一些人物所領導的教會改革之間的關係。然後我在韋恩州立大學、紐約的羅切斯特大學、洛杉磯加州大學、康乃狄克州韋斯里安大學執教,而後又去了聖塔·克魯茨的加州大學,最近15年一直待在那裡。我在歷史哲學方面最早的論著是在義大利出版的。我從我的論文——有關中世紀史的——中抽取了一些材料來發表,身為年輕教授,我教的是中世紀史和文化史。
1960年代是美國高等教育大幅度擴展的時期,我非常幸運地在那個時候進入了學術界,因為那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年代。我參與了學生的抗議活動和教學計畫的改革。我覺得那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年代,因為在我看來對教育制度進行改革的時機是非常少有的;那些制度往往非常保守,你只有在動盪不定的危機時刻才能提出新的論題來。一直以來,我對於人們為何研究過去比之自身去研究過去要更有興趣。也就是說,從某種人類學的角度來看,那在我看來真是一樁很奇怪的事情。一個社會裡面會有專業人士來研究過去,真是有些奇怪。為什麼國家、社會或社群要付錢來讓人研究過去?從你對於過去的研究之中,你能夠學到什麼?為什麼人們對它這么著迷?許多文化並沒有這么一回事情,為什麼西方產生了這么一種職業呢?
在19世紀初期之前大學裡面並不教授歷史。歷史學並不是大學的一個學科,也沒有歷史教員。有專以古代為業、研究遠古的、《聖經》所記述的世界的教員,但是沒有歷史學家。歷史是什麼人都可以寫的東西。用不著寫學位論文,也用不著執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