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仙窟》

《遊仙窟》

《遊仙窟》,唐代傳奇小說,張鷟所著,採用自敘體的形式,描寫作者奉使河源,夜宿大宅,大宅即神仙窟,與兩女子調笑戲謔,宴飲歌舞,無所不至。把唐初文人放蕩、輕佻的狎妓生活,第一次寫入傳奇小說。以四六駢文的形式進行創作,與變文韻散夾雜、唱白並用的形式基本一致,寫得生動活潑,文辭華艷淺俗,有人稱之為“新體小說”。此作久失傳,唐時即流傳日本,近世始抄錄回國。

基本信息

簡介

《遊仙窟》《遊仙窟》

《遊仙窟》採用自敘體的形式,描寫作者奉使河源,夜宿大宅,與十娘、五嫂兩女子從相互交談、了解,共同宴飲、唱和,撫琴對弈,無所不至,彼此戲謔、調笑中產生了感情,其夜與十娘共眠,極盡歡娛,天明灑淚別,其纏綿悱惻之情狀,勝過新婚燕爾。把唐初文人放蕩、輕佻的生活,第一次寫入傳奇小說。從社會學的角度看,它反映發唐代較為開放的婚姻愛情觀念。

風格

《遊仙窟》通篇以散文敘事,以韻語對話,文辭浮華艷麗,結構謹嚴完整,以四六駢文的形式進行創作,與變文韻散夾雜、唱白並用的形式基本一致,寫得生動活潑,是最早以駢體文作傳奇,標誌著自六朝志怪向唐傳奇的轉變,內容亦自志怪轉為敘人世之悲歡離合,在小說發展史上有重要意義,有人稱之為“新體小說”。

人們早先所熟知的唐代傳奇大都是開元天寶以後的作品,是用比較整潔的古文寫成的。而《遊仙窟》出現時,駢文還在盛行,因此,它的敘述語言大量使用駢偶句式,頗有漢魏六朝辭賦的韻味,而且人物對話,亦大量以詩歌代之。這種特殊的體制為中國小說發展史研究提供了可貴的“化石”標本。從中國小說的發展史來看,《遊仙窟》一書為中國小說的開山之作。

版本

最初的版本《遊仙窟》一書大約是唐朝文人張鷟年輕時所作。然而書成後不久即流傳到了日本,據《舊唐書》:日本“每遣使入朝,必出重金購其文”,此後,由於中國本土的文化氣候有所變化,經歷了宋、元、明、清,這本書就徹底在中國失傳了。

日本

《遊仙窟》《遊仙窟》

日本有《遊仙窟》的多種鈔本刊本,其中主要的有:

京都醍醐寺三寶院藏康永三年(1344)鈔本,後有日本古典保存會1926年影印本;

名古屋真福寺寶生院藏文和二年(1353)鈔本,後有日本貴重古籍刊行會1954年影印本;

江戶時代(1603—1868)初期無刊記刊本,後有日本和泉書院1983年影印本;

慶安五年(1652)刊本;

元祿三年(1690)刊本,稱《遊仙窟鈔》,分作五卷,有插圖。此本最為通行,後有多種翻刻本

中國

清朝末年,學者楊守敬從《日本訪書志》中將此書抄回中國本土,但未引起人們的關注。

“五四”運動後,魯迅在其《中國小說史略》中正式講到這篇作品,才引起了學界的注意。國人重新引進,先後出版了多種刊本,其中主要的有:

1928年海寧陳氏慎初堂校印本,收入《古佚小說叢刊》;

1929年,章矛塵(廷謙,筆名川島)將魯迅收藏的《遊仙窟》刻本整理標點出來,由魯迅校閱並作序,交由北新書局公開出版,此書始成為中國學界議論的一個熱點。後有上海書店1985年影印本,為“魯迅作序跋的著作專輯”之一;

1931年神州國光社《唐人小說》本,汪辟疆校點。後有多種重排新印本;

1955年古典文學出版社社版,方詩銘校注;

2010年中華書局版,李時人詹緒左校注。

諸本中以晚出的中華版《遊仙窟校注》為最佳;而章矛塵校點本在出版史上最為有名,因為此本有魯迅先生的序言,其校點中又包含了魯迅以及周作人的不少意見。

作者

張鷟(約660——約740),生活於武則天掌權直至玄宗朝前期,字文成,深州陸澤(今河北深縣)人。據《新唐書》記載,“鷟屬文下筆輒成,浮艷少理致,其論著率詆誚蕪猥,然大行一時,晚進莫不傳記”,“新羅、日本使至,必出金寶購其文”。當時的文章高手、水部員外郎員半千稱張鷟“文辭猶青銅錢,萬選萬中”,張鷟也因此獲得了“青錢學士”的雅號。

除《遊仙窟》外,張鷟還為後人留下了《朝野僉載》(筆記小說集)和《龍筋鳳髓判》(書判律令)兩本書。

書評

《遊仙窟》《遊仙窟》

著名古典文學專家何滿子認為:“小說所寫男主人公的一夜遇,實際上是唐代由科舉出身的青年士大夫冶遊生活的一個側影,其本身就是當代中上層人物婚外戀的寫照”。“張鷟是表現這類題材的第一人。”它在國內失傳,原因大概也在此。

學者鄭振鐸稱為“文學史家或研究中國小說的人,得之則視為珍寶”。不僅稱讚該書是“絕代的奇作”,且還如此言道:“《遊仙窟》的軀體,在中國雖已埋沒了一千餘年,而其精靈卻是永在的。”

魯迅稱:“……可資博識;即其始以駢儷之語作傳奇,前於陳球之《燕山外史》者千載,亦為治文學史者所不能廢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