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輩子只能這樣嗎》

《這輩子只能這樣嗎》

《這輩子只能這樣嗎?》是一本世界級的自我突破工具書!獨家披露改變全美150萬人的“極限潛能計畫”!將是一張地圖、一套計畫,也是一整組的工具,獨家披露改變全美150萬人命運的“極限潛能計畫”,提供15個實用、有效的方法,讓你可以突破障礙,了解自己的極限潛能!它被媒體譽為20年來最有影響力的自我突破工具書!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一個人的悲劇不在於他輸了,而是他差點就成功了。
謹以《這輩子只能這樣嗎?》,獻給那些長了翅膀,卻飛不起來的人!
?作者為美國企業培訓界最知名的大師!
?世界潛能激勵領域最重要的創始人!
?《出版家周刊》強力推薦!
?《波士頓環球報》好書獎!
?《今日美國》暢銷書排行榜第1名!
?《紐約時報》一直保持排行榜第1名!
?《華爾街日報》暢銷書排行榜第1名!
?《出版人周刊》暢銷書排行榜第1名!
?BookSense年度好書獎!
?連續蟬聯金石堂、誠品書店排行榜第1名!
?美國巴諾連鎖書店暢銷書排行榜第1名!
?打破美國勵志類銷售榜記錄,加印120次!
?暢銷美、日、英、意、法、德等30多國的經典之作!

內容簡介

什麼是“極限潛能計畫”?
這項運動由享譽國際的心理學家肯尼斯·克利斯汀創立,目的是幫助所有被習慣性障礙困擾、潛能無法發揮的人,使他們能夠建立新習慣,突破人生的瓶頸,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夢想。這項運動被普華永道、摩托羅拉、沃爾瑪、通用電氣等世界500強廣泛推行,用於激發員工潛能,提振士氣。
你是不是這樣的人:
凡事力求簡便,只做最低程度的努力,即使是很重要的事情。做事不持久,常常徒勞無功。無法樂在其中,即使是面對你人生中重要的活動或人際關係。“訂立”計畫、“談論”計畫,但就是無法“貫徹”計畫。接近成功的時候,就萌生放棄的念頭。只參與低於你真正能力的工作,因為這樣不必全力以赴。總是害怕無法達成自我或他人的期望。無法力爭自己內心真正嚮往的東西,因為你不想失望或失敗。老是分不清“機會”和“冒險”的差異,習慣性承擔無謂的風險,或是太過害怕失敗,或是在兩者之間搖擺不定。把失敗歸咎於運氣不好或是他人過失,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總有一種“快沒時間了,自己卻還沒開始”的感覺。常陷入沮喪的情緒中。
如果你在這份清單中看見了自己,並不代表你最終一事無成,或是被判出局,你可能是某種類型的“自我設限族群”。作者在研究“低成就”人群時發現,很多小時頗具天賦的人,長大後卻變得庸碌無為,這些人身上有一個普遍的共性,就是習慣於“自我挫敗”,他們無法發揮自己的潛力,只讓它維持在最低限度,他們似乎覺得擁有夢想是很尷尬的一件事,比較傾向搗毀夢想,而不是追求夢想。對於個人不足的地方,他們勇於承認,但卻不敢面對內心真正的嚮往。

作者簡介

肯尼斯·克利斯汀(KennethW.Christian),享譽國際的心理醫生和企業諮詢顧問,創辦了“激發潛能計畫”(MaximumPotentialProject),致力於幫助那些自我設限、無法發揮潛力、慣性墮落、想改變卻不得其門的人,“我想看著他們從槁木死灰,變得活力十足,全心投入生活。”多年來協助多無數人突破低成就的障礙,將潛力發揮到極致,順利在事業和生活上成功起飛。這項計畫改變了150萬人的命運,他也經常受邀於美國、歐洲等國家演講。
《這輩子只能這樣嗎》是他最重要的著作。書中提出的15個克服慣性障礙的法則,是他累積多年研究的心血結晶,出版後,引起極大的反響。被媒體譽為“20年來最有影響力的自我突破工具書!”
譯者簡介:
連映程,畢業於台灣輔仁大學廣告傳播系。曾擔任春暉電影台企劃文案,目前任職於衛視電影台。

媒體評論

心靈成長領域最重要的一本書之一。
——英國《衛報》
一本偉大的書,會帶給你正念的力量,讓你混沌的人生獲得指引。
——美國《紐約時報》
如果你想身體、精神、心智得到全方位的提升,該書就是你的枕邊之物,必須日日研讀。
——法國《世界報》
如果你不想平庸地遊走於社會邊緣,把理想當成無關緊要的點綴,陷入絕望又動彈不得,就來看看這本真正的“行動之書”。
——日本《讀賣新聞》

目錄

Preface你,到底怎么了?
在你空虛枯竭之前……/想改變,但不知該怎么做/一個“放水”的文化/誰來評斷你的“成就”?
I這是你要的自己嗎?
Chapter1為何我們習慣自我挫敗
你是不是這種人?/不跳舞的舞者,沒寫作的作家/逃避,真的可以換來永遠的自在嗎?/放棄機會,你敢保證將來不後悔?/故意選擇“低成就”的人/就這樣,你困住了自己/勇敢面對人生的問號
Chapter2孕育平庸的搖籃
培養出一種新的“慣性”/一個迷人的微笑,就能爭取到便利/你覺得你是誰?/離家,學習到怎樣的第一步/這樣的教育,敗事有餘/每個人多少有點叛逆/別被標籤害了你/故意“不盡力”的人/編織藉口,成了一種新興習慣
Chapter3你的魔法怎么不見了
魔法不再的時刻/關於工作的12個願望/你該追尋什麼樣的工作?/為什麼很多人喜歡當業務員/自己當老闆,在家當SOHO/選擇走自己的路/8種上班族,有沒有你的影子/總是彩排中的人生/什麼?朝九晚五?溜吧/關鍵,就在細節/理財一團糟,沒耐性也不切實際/老是累得跟狗一樣/美好的人際關係/你是不是個好情人?/小心“後悔”這種感覺
Ⅱ你變了!
Chapter4誰說本性難移
放下你心中的抗拒吧/改變的秘密真理/三個管家的故事/珍惜改變的代價/你正在哪個改變的階段?
Chapter5改變,就是這么簡單
地上的一條線/四腳朝天又怎樣/咦,你怎么搞的?/找個可以商量的人/學習新知,會讓你活力十足/想像一下,假如你是魯濱孫/秩序,將帶給你驚喜/太規律,就不好玩了?/失序會讓你的生活一團糟/劈柴、提水的藝術/真正的效率,就是正確地“投資”時間/床這種東西,就留給睡眠與做愛吧/故意做些讓你很煩的事/時間,以及“5分鐘定律”
Chapter6你準備好了嗎?
任務1:先找樂趣,快樂是不能省的東西/任務2:一件夢想很久,卻沒有付諸行動的事/任務3:下定決心,並且堅定到不近人情/任務4:在洪流中學習規劃時間/任務5:想清楚,你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任務6:自己有這些“弱點”嗎?
Chapter76000次!你敢不敢!
任務7:從現在起,別再自我設限/任務8:重複6000次,建立新習性/任務9:改變你說話的模式/任務10:看一看,自己進步了嗎?/任務11:打造一份夢想計畫書/任務12:訂立目標,別再“這樣就可以了”/任務13:失誤率不可能是“零”,擬好備用方案吧/任務14:使出渾身解數,選擇並完成一個計畫/任務15:終極大躍進
Ⅲ成長的驚異之旅
Chapter8與挫折面對面
放心,挫折是一定會發生的/堅持走在“正軌”上/別讓自己故態復萌/太棒了,我進步了!/別被“意外的成功”嚇到/不要光想著“美化”你的人生/極端目標/利用延遲的力量/慎防“沒有智慧的野心”
Chapter9生命,就是一所學校
活出自己的風格/專注每分每秒的每件事/尊重時間,就是提升生活質量/你是不是個“出賣時間”的人?/讓自己充分休息與睡覺/學習,能帶來不凡的能力/理財,得拋開“乞丐變富翁”的怪念頭/沒天分又不會怎樣/讓你的心,有個可以“呼吸”的空間

前言

我正在開車回家的路上。周末剛參加完朋友小馬的婚禮,在他們家待了整晚敘舊。我上大一時就認識小馬了,這些年來大家的感情也日漸深厚。
那個下午,我們衷心祝賀小馬和他的新娘蘇珊,但我卻老想著小馬的小弟彼得退縮的模樣。認識彼得時他才六年級,但大家都認定他將來會成就非凡。那時,他聰明伶俐,好動活潑,骨子裡滿溢對生命的激情,讓家人和朋友深深著迷。他上學時連跳幾級,功課門門優異,一年到頭都有時間在籃球場上廝殺。
自從彼得家搬到東岸之後,我和他漸漸失去了聯繫。雖然如此,我還是從小馬那裡得知了彼得不如意的生活——以差強人意的成績從高中畢業,之後又從大學休學,只因他掙扎著想“追尋自我”。這場婚禮,是多年後我第一次再見到他,原本還期望看到一個滿臉朝氣、光芒四射的青年,但我壓根沒想到,見到的會是這樣一個委靡不振的彼得——籠在他身上的那道光芒已經消失了。
在排演婚禮晚宴時,彼得始終與眾人保持距離。我試著找他說話,他卻以有事要張羅為由躲進了房間。隔天他出席了無法推脫的結婚典禮,在接待時他象徵性地應酬交際,卻一直避開我的視線。以往總是眾人焦點的他,現在看起來既僵硬又了無生趣。他表面依然談笑風生,但當他跟親朋好友談到未來的計畫和自己的近況時,卻給人一種力不從心之感。
我心裡知道,他並沒有長大。隨著時間的飛逝,他身上的光芒已經消失了,但他還假裝世界就在他腳下,而我卻從他身上看到了一種“心死”的狀態,或許是因為我意識到,這個世界已經遺棄他了。那個野心勃勃、極富想像力、總是令人驚艷的小孩,那個在夏日夜晚陪我到湖邊散步、一起去吃冰淇淋、在我還沒拿到學位就開始叫我“博士”的小孩,已經不見了。
婚禮隔天,我把彼得叫到一旁,想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變故。一開始他言辭閃爍,當我把對話轉移到這幾年的生活時,他緊咬著嘴唇,低頭強忍住淚水,終於說出了實情。
“我知道自己完蛋了!沒想到我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彼得支支吾吾地道出了他的故事。他們搬家的前一年,他決定不再做個“完美的學生”。他深信只要自己願意,隨時都可以在中學時將功課搞定。然而,事情並沒有那么順利。“我老是告訴自己,明年再好好念書,但總是做不到。”他說,“明年來到時,又覺得全身心念書很不值得。一段時間後我乾脆告訴自己,結果糟透了,但我根本不在乎。”
彼得不明白的是,當一個人放棄某件事之後,想要回頭是如此不容易。當他決定不再當個乖學生後,便開始偏離常軌,沒過多久就不記得自己姓甚名誰了。“籃球”是他唯一還在乎和拿手的東西,但他再也無法靠天賦從比賽中脫穎而出。高三時,和他一樣優秀,卻比他更努力的對手出現了。儘管如此,當年他還是郡內得分排名第三的主力球員。
但是後來,他竟然眼睜睜讓一件毀滅性的事情發生。高中的球隊晉級州冠軍賽時,彼得這位主力前鋒卻因為成績不佳,政治課掛了紅燈。他的老師破例給他一次機會,只要他寫出兩頁任何和憲法有關的文章,就讓他及格。
可惜的是,他卻無動於衷。
“最讓我痛苦的是,我並沒有決定不寫,但莫名其妙地就讓期限過去了,之後自己也無法解釋原由。教練找人替代我,但球隊在第一輪就被刷了下來。我讓每個人失望——球隊、家人,還有我自己。”
籃球失利之後,彼得變得畏懼、退縮,但沒有試圖振作自己。
他第一次直視我的眼睛。“告訴我,醫生,什麼樣的人會做出這種蠢事?”
我回答不出來,只能深吸一口氣,繼續聆聽。
整段談話中,彼得始終顯得相當困擾。我開始建議他接受治療——雖然這是制式的回應,但我還是感到很不自在。身為一個心理醫生,我了解這樣的情況,認為治療並不會有什麼幫助。現在,連我也感受到那種痛楚了,他的絕望感染了我。
在你空虛枯竭之前……
在開車回家的路上,我回憶了像彼得這樣的案例,其實大有人在。我想到前年來接受治療的文森,他的故事和彼得的不盡相同,但本質上一模一樣。
文森不是眾所矚目的明星,他不像彼得那樣擁有天生的魅力。他雖然聰明伶俐,但看起來卻很迷惘,跟彼得一樣垮著張臉。此外,他身上似乎還有些什麼東西,是我無法觸及的部分。我記得他溫順地陷在躺椅中,注視著地毯,年紀輕輕,神情看起來卻非常老態。他訴說著破碎的夢想和自己的不順遂——他做的事,沒一件成功的。他錯失了許多機會,一切都迂迴往返,徒勞無功。
我還想到了跟我談過心的愛麗絲。她原本生活一帆風順,但進入法學院的第一年,她突然認為一切都沒有繼續的價值,因為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放棄學業之後,她以為花點時間旅行,可以幫助自己理出一點頭緒。但後來她發現,自己一無所長,也找不到想去做的事。很快地,愛麗絲感到生活毫無目標,對自己產生極大的懷疑,她覺得自己已經過了人生的高峰,正在走下坡路了。

精彩書摘

改變你說話的模式
我曾經和朋友克利弗參加一個派對,他是非常精明的生意人和投資者,總是能快、狠、準地作決定,因此聲名遠播。他的措辭絕對不會出現“可能”、“也許”,或是“我會試試看”、“再說吧”這種說法。基本上,他不會坐等事情發生;他自己規劃、自己設定期限,並且自己根據計畫力行完成。他的言論也表達了他對人生的態度。
克利弗在那晚提到,他現在已經能控制自己每天只抽一根煙,這是他一時興起卻很不尋常的目標。為了達成目標,他訂立相關的計畫,並且持之以恆。這就是他的風格。但是,當我問他會不會用這個方法把煙完全戒掉,他回答他曾考慮過,但之後又語出驚人地加上:“但是我想看它會不會自然而然地發生——不管它成不成功都是個有趣的現象。誰知道?搞不好最後抽得更凶。我們就以平常心看待吧。”
我特別用黑體強調他選擇的用詞,當然他並沒有特彆強調這些字,也沒注意到自己語氣上的轉折。但是看看這些措辭的差異吧!很明顯,戒菸不是他的目標;因此,顯而易見的,我們也知道這件事不會發生。
他的言談中已經透露了一切。之後我又在別的場合見到他,他已經回到一天抽一包煙的狀態了。
以下幾件事是你可以努力做的:
除去表達含混的曖昧用語。舉例來說,“如果可以,就試試看”裡面的“試試看”,是很負面的消極用詞,影射出你的嘗試是條件論的,好像環境允許才有可能發生,也因此力道不足。事實上,“我會試試看”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拒絕的禮貌形式。這裡的試試看並不等於嘗試或檢視,而是一個狡猾的字眼,代表你有可能曖昧其辭。如果你問朋友星期六晚上可不可以過來吃晚飯,而他們的回答是:“我們儘量試試,看到時能不能過去。”我想,你可以直接另外安排時間,看看他們什麼時候有空吧。所以,除去“試試看”這三個字。
除去“有點”、“大概”這種語意模糊的字眼,尤其當你談及自己的向往時。曖昧的用語會讓你的行動受限,特別是和一些看似認真的字眼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例如這兩個字:真的。請問,“我真的有點想做”是什麼意思?這種不明確性會滲入你的想法當中,影響你做事的能力。所以,談及目標的時候,請使用明確的字眼,不要語意模糊,針對你的目標和你想實現的計畫,請說:“我會做到。”並說出你何時會做到。
注意並改正規避個人責任、抹殺自己力量的用語。你加諸於自身的限制,會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掌控你外在的行為。像克利弗這樣果決的人,講話一定簡潔有力,還有活力十足的語調。這樣的陳述聽起來就是不一樣,意義當然也不同。比較這兩個句子的感覺:以消極的聲音說“今天要是能做完就好了”,或以積極的語調說“我今天會做完”,甚至是命令句“今天要做完”,如何?聽起來很不一樣吧。那是當然,因為,它們就是不一樣。
請節制負面的陳述。一天當中,注意你自我設限的語氣。“我討厭公開演說。”“現在回學校念書太晚了。”“我沒辦法計畫,因為我對細節掌控很沒轍。”這些都是負面的、自我設限的陳述。就像我們討論過的,不斷重複這些話,你就會永遠動彈不得。
·查看全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