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 宋之問
詩詞正文
羽客笙歌此地違,離筵數處白雲飛。
蓬萊闕下長相憶,桐柏山頭去不歸。
作品評析
司馬道士俗名司馬承楨,這位道士在公元710年(唐睿宗景雲元年)離開睿宗的宮廷。此詩是宋之問司馬承楨離開京城時所寫的正規送別絕句,與作者另一首也是贈與相同對象的詩《冬宵引贈司馬承楨》正好形成對照,那時詩是運用流行於漢代的楚辭體寫的。此詩是宮廷詩人藝術的範例:司馬承楨被恭維為道教的仙人,因此用傳統的“羽客”稱呼他。他不僅將“離開”送別宴會,而且將走上與正在演奏的笙歌分歧的道路。以複雜的詞語表現簡單的情況,這正是宮廷詩的特點。送別本身用傳統的提喻法“離筵”標明,京城為宮殿所代替,宮殿則用的是傳統的名稱“蓬萊”,它既是漢代的宮殿,又是仙人居住的仙島。雖然宋之問和沈佺期都探索了詩歌表現的新模式,但在需要的場合下,他們都不反對舊的、較正規的形式。
作者簡介
宋之問(656—712)唐代詩人。一名少連,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縣)人,父名宋令文,唐高宗時為左驍郎將,東台詳正學士,善文辭,工書法,膂力過人,時稱“三絕”。宋之問受其父影響,亦善詩文,與“善剖決”的韋善心並稱戶部“二妙”,與沈佺期齊名,並稱“沈宋”。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舉進士,初與楊炯分直內教,歷任尚方監丞、左奉宸內供奉等職,常扈從游宴,寫過不少應制詩。宋之問在創作實踐中使六朝以來的格律詩的法則更趨細密,使五言律詩的體制更臻完善,並創造了七言律詩的新體,是律詩的奠基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