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車記》

《追車記》

《追車記》是在中國香港上映的影片。

基本信息

電影相關

導 演:沈鑒治
編 劇:陳銅民
主 演:翁午 韓瑛 吳景平 洪虹 (更多)
上 映:1962年
地 區:中國香港
語 言:粵語
顏 色:黑白
時 長:99分
類 型:喜劇

故事梗概

《追車記》追車記
小職員趙國光與女友錢美雲每天上班飽受擠車之苦, 決心取得花紅後買一輛新車代步, 豈料遭老闆周經理串同汽車經紀欺騙, 買下周的舊車, 帶來不少麻煩. 周迷戀住在光鄰房的舞小姐黃玫瑰, 卻又恐惡妻責難, 竟訛稱光與瑰同居, 令雲醋意大作. 瑰不值周所為, 向雲澄清誤會後, 聯同光, 雲騙周到酒店, 先取回光應得的花紅, 再通知周太太到來捉姦. 周人財兩失, 光則獲周太太提拔為副經理, 更與雲喜成眷屬.

演員表

翁午 ...... 趙國光
韓瑛 ...... 錢美雲
吳景平 ...... 老闆周經理
洪虹 ...... 黃玫瑰
余婉菲 ...... 惡妻
金雷
李丹薇
司徒霖

電影類型

粵北採茶戲
所謂採茶戲,是流行於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廣東、廣西等省區的一種戲曲類別。在各省,每每還以流行的地區不同,而冠以各地的地名來加以區別。如廣東的“粵北採茶戲”,湖北的“陽新採茶戲”、“黃梅採茶戲”、“蘄春採茶戲”等等。這種戲,尤以江西較為普遍,劇種也多。如江西採茶戲的劇種,即有“贛南採茶戲”、“撫州採茶戲”、“南昌採茶戲”、“武寧採茶戲”、“贛東採茶戲”、“吉安採茶戲”、“景德鎮採茶戲”和“寧都採茶戲”等。這些劇種雖然名目繁多,但它們形成的時間,大致都在清代中期至清代末年的這一階段。
歷史之幕。粵北採茶戲舊稱唱花燈、唱花鼓、採茶戲、大茶或三腳班。是源於廣東北部山區節慶燈彩歌舞的地方民間小戲。以韶關市為中心,主要流行在粵北的南雄、始興、曲江、仁化、樂昌、乳源、新豐、連平、和平、龍川、河源佛岡、清遠、英德、連縣、連南連山等縣。原有南雄燈子、韶南大茶、連陽調子等三種流派,1950年後逐漸交融匯合,1959年統一稱為粵北採茶戲。

粵北採茶戲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亦有兩百多年。據清乾隆年間李調元(南越筆記)載:“粵俗歲之正元,飾兒童為采女,為隊十二人,人持籃,籃中燃一寶燈,罩以絳紗,以縆為大圈緣之,踏歌,歌十二月採茶。”清朝乾、嘉年間,粵北和粵東北流行唱採茶,府縣誌書及文人著作多有“唱採茶歌”、“歌十二月採茶”、“採茶歌尤妙麗”等一類記述。農村藝人組織調子班、燈班、大茶班,劃地作場,由1男1女或1男2女登場表演,邊唱民間小調邊持扇子或彩巾起舞,俗稱唱花燈、唱花鼓。後來藝人運用花燈歌舞的曲調去演唱勞動生產、愛情婚姻的故事,如《裝雕》、《夫妻採茶》等,在表演上形成以扇花、矮步、吊馬為主要特徵的程式動作,這時人們稱之為“三腳班”、“採茶戲”。根據調查,清朝已有連縣的何家子弟堂調子班,南雄縣的里溪燈班,曲江縣的老樂群英、樂群英大茶班。清末民初,粵北地區的採茶戲逐漸由農村走向省內省外的市鎮演出,本省和外省的一些劇種也常來這些山區縣份演出,通過與江西、湖南一些劇種的交流,採茶戲的音樂和表演得到豐富,在原來的二小戲、三小戲的基礎上,陸續編演了《壺瓶記》、《九蓮寶燈》、《八寶山》等人物情節比較複雜的古裝戲。後來調查挖掘出這時的流行劇目有150多個,如《打柴頭割魯基》、《磨豆腐》、《雙雙配》、《賣雜貨》、《打狗勸夫》、《阿三看姐》等,還有少量的神話戲和公案戲。粵北採茶戲最興旺時有專業戲班30多個,職業藝人200多人,其中劉吉增、沈松、潘金鳳、劉榮華、鍾南石、唐任喜、謝啟池等享有聲譽。民國32年(1943年)後,由於戰亂動盪,粵北採茶戲漸趨衰落。建國後,由於黨和政府的重視,於1957年組建粵北民間藝術團,1959年改名粵北採茶劇團。與此同時,曲江、翁源、南雄、連縣等縣也建立專業採茶劇團。這些採茶劇團收集整理粵北採茶戲的傳統藝術,共得傳統劇目200多個,音樂曲調200多首,同時舉辦演員培訓班進行傳統藝術的研究革新工作。50、60年代,粵北採茶戲的演出劇目相當豐富,其中一部分是經過整理改編、具有劇種特色的傳統劇目,如《補皮鞋》、《裝畫眉》、《王三打鳥》、《哨妹子》、《釣蛤》、《借親配》等;另一部分是為了擴展劇種的藝術表現力而移植改編的劇目,如《牛郎織女》、《劉三姐》、《紅葉題詩》等;還有一部分是反映現實生活的現代戲,如《劉介梅》、《瑪瑙山》、《血榜恨》等。通過多方面的藝術實踐,對傳統藝術進行了認真的繼承革新,廣泛借鑑其他戲曲劇種和話劇的長處,粵北採茶戲藝術獲得了全面的提高。羅發斌、何瑤珠、何勝祥、謝福生等,成為這個時期深受觀眾歡迎的演員。1966年,粵北採茶戲因為“文化大革命”而停止演出活動,直到1976年之後,才開展正常的演出、研究和創新活動。20世紀80年代後,通過創作、改編、整理而演出的一批劇目,如《女兒上大學》、《稱心花》、《阿三戲公爺》、《人生路》、《青峰山傳奇》等,既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又在廣東省的多項評獎中屢屢獲獎。舞台上也湧現出吳燕城、陳聯鳳、藍興朗等一批優秀中青年演員。

參與公司

新新電影企業有限公司

製作團隊

沈鑒治 .... 導演
陳銅民 .... 編劇
袁仰安 .... 監製
洪亮 .... 副導演
董紹良 .... 攝影
於粦 .... 音樂設計
莊文郎 .... 剪輯
岳敬遠 .... 錄音師(收音)
黃學莘 .... 置景

相關報導

採茶小戲《追車記》受稱讚
在全國人民認真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之際,韶關仁化縣業餘文工團《追車記》劇組,作為廣東省《粵韶新風》專場演出代表團成員之一,參加了文化部主辦的慶祝十六大全國“群星

《追車記》《追車記》
獎”優秀劇節目進京展演。2002年11月21日晚,在北京人民劇場,中宣部副部長鬍振民、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廣電部原副部長楊偉光觀看演出後,上台親切接見該劇組全部演職人員,並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該劇組於11月26日載譽歸來。
韶關採茶小戲《追車記》在進京展演前,曾獲1999年省第三屆民眾戲劇花會金獎;2002年全國第十一屆“群星獎”金獎,這是韶關在挖掘地方傳統戲劇,提高粵北採茶戲編、導、演水平,開展基層民眾戲劇活動和通過不懈努力、與時俱進所銘刻的一座藝術豐碑。
採茶小戲《追車記》的演出成功,將激勵韶關廣大基層文藝工作者再接再厲,努力探索實踐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創作、演出更多的弘揚社會主義主鏇律、有地方特色的民眾喜聞樂見的藝術精品。(編輯:林潔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