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際研究:與英美人交往指南》

《跨文化交際研究:與英美人交往指南》

1991年,筆者曾撰文《呼喚比較文化的新局面》,評論胡文仲教授《跨文化交際學選讀》,籲請外語界同行協力同心,以自身的優勢開展跨文化交際研究,成為中國比較文化研究的一支生力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自此,外語界在跨文化交際研究領域又推出了上百篇論文,出版了論文集《文化與交際》(胡文仲,1994)和辭典《英美文化辭典》(胡文仲,1995),成立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1995)。中國的跨文化交際研究龍騰虎躍,蔚為壯觀,出現了我們翹首企盼的新局面。
如今,林大津先生的專著《跨文化交際研究》即將付梓,且作者又是後學中的先進,怎不令人高興!
我與林大津先生僅有一面之交。1995年8月在哈爾濱舉行的研討會期間,他以深厚的學術潛力,當選為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的常務理事時,並沒有給我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可是,半年後的春節期間,他從福建打來的兩次長途電話卻使我頓生敬意。第一次他詢問美國文化學家霍爾的有關情況,知他鑽研很深,且在指導跨文化交際領域的碩士論文。在萬家歡慶中華民族盛大的節日時,從他的第二次來電中得知他在為其專著作最後的一搏,感奮和敬佩油然而生。當他提出希望我為之作序時,我毫不猶豫地欣然從命。原因有二。一是筆者“呼喚”的“新局面”又結碩果;二是“猩猩惜猩猩”。回想筆者兩年前剛到深圳的春節期間為撰寫《創意導遊》所經歷的種種情景,深知他半年來的酸甜苦辣,不由得對他的執著精神充滿敬意,且引為同志。
我懷著喜悅的心情,一氣卒讀了《跨文化交際研究》的清樣,與作者一道神遊於浩翰的文化海洋,深以為幸。總的感覺是,我在未見書稿時就答應為之作序雖有幾分冒險,這冒險卻是完全值得的。
關於本書的總體評價,我想作者在前言中所用的“千人糕”的比方相當貼切。如果稍加引申,似乎可以做出幾點估價:1)本書在學科體系建構方面似乎主要承襲美國跨文化交際學的理論,但各章都有不少獨到的真知灼見;而作者關於“本書在借鑑他人成果時……作了一番取捨後,自成一統,不少論斷純屬一家之言,一孔之見”的自我評價則說明作者不僅具有嚴謹的治學態度,且具有不斷探索的執著追求。2)本書的性質和價值定位於“知識性、實用性、趣味性”是名副其實的。它因此而具有相當強的生命力,且兼有教科書的科學嚴謹、參考書的豐富內容和實用手冊的嚮導作用。3)本書可讀性強,風格幽默詼諧,文字生動流暢,既“化精深為通俗”而又不媚俗。4)作者作為“千人糕”的設計師,確有化龍點晴之功,這一份色香味俱佳的精美糕點注入了製作者大量的心得和獨創。因此,本書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資料和手冊,而是當之無愧的學術專著。
本書的真知灼見,至少有以下一些:
1.關於文化評價的二分觀點。作者認為,從總體上和巨觀上看,我們不能對任何一種民族文化厚此薄彼,妄論孰優孰劣,否則就可能陷入民族中心主義、民族沙文主義甚至是文化帝國主義的泥坑;然而另一方面,從局部上和微觀上看,又可以對文化現象作出價值判斷,比如禮貌服務總比野蠻“服務”好,講究公共衛生總比亂扔瓜皮紙屑好,排隊總比插隊好,等等。
2.關於中美文化的巨觀特徵對比,作者提出個人本位與人倫本位的相對概念。乍一看,個人與人倫相對的說法似不如個人與集體相對的提法符合邏輯。但是細究起來,中國的團隊精神正是建立在人倫本位的觀念之上。
3.本書專辟一章論述中國文化的動態特徵。作者提出的幾種變化趨勢,很有道理。他心中有“數”,判斷有“度”,措辭亦有分寸。例如:“個體意識增強是打開中國文化動態走向的一把鑰匙”,“中國人……從多元時間制向一元時間制轉化的速度加快了”,中國人從高環境文化“向低環境文化轉化的例子卻不少”等等言論都頗有新意。
4.本書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解說頗有獨創。作者首先對羅列數十種交際能力那種“一團亂麻”的理論提出尖銳的批評,然後提出交際能力的行為模式(p.289)和層次模式(p.294)繼而又提出了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種種途徑和建議。
本書的突出優點,至少還有兩筆可書:
1.本書徵引的文獻數以百計,且資料翔實,例證有趣生動,文風活潑風趣。作者信手拈來,任意揮灑,讀來興趣盎然,有很大的實用性。這無疑是在普及跨文化交際知識、促進中外溝通等方面邁出了非常可喜的一大步。
2.本書在研究實際問題上帶了一個好頭。作者收集第一手資料,“小題大做”,深入淺出,在微觀研究上不是人云亦云、炒作資料,而是自有心得、自成一體。例如,關於語言與思維的關係,作者首先對五種說法一一做出評介之後,得出了自己的一家之言:“目前,關於語言與思維或世界觀的關係,尚無定論。從跨文化交際研究出發,我個人傾向於認為,語言、思維、世界觀與文化生態環境,相對獨立但互有影響,相對影響要遠遠大子相對獨立性。理由是……”關於英漢句法結構與思維習慣,作者在檢討了諸家理論、研究了各個側面、提供了大量的例證後,作出了這樣的結論:英漢語言的句法特徵“集中體現於英語形合法和漢語意合法的差別。從語言與思維的關係看,英語族人傾向於形式分析,抽象思維,從小到大,從未知到已知,突出主觀作用,以主體為中心,主客體界線分明;漢族人傾向於整體思維,情感思維,從大到小,從已知到未知,從實際出發,注重主客體融合。英漢文化思維方式的核心區別是:英語族的自我中心與漢族的群體觀念”。僅從上述兩例足以看出作者用心之勤。林大津先生的《跨文化交際研究》誕生了,這是跨文化交際研究的又一朵報春花,它稚嫩,但是它鮮活、明麗、生機勃勃。看到它破土而出,我們感到由衷的高興。對於林先生的辛勤耕耘,我們表示由衷的感謝。我相信,林先生在後記中的種種呼籲,定會引起文化界的重視和回響。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跨文化交際學綜述
第一節 影響普通交際的因素
第二節 文化的定義與範疇
第三節 跨文化交際的特徵及其複雜性
一、文化的認同感
二、文化的無意識性
三、文化的優越感
第四節 跨文化交際學的性質與研究內容
一、跨文化交際學的定義及其性質
二、跨文化交際學的研究內容
第五節 跨文化交際研究的意義
一、有利於消除交際障礙
二、有利於防止交際摩擦
三、有利於拓寬視野、促進文化交流
第六節 跨文化交際學的歷史與現狀
一、跨文化交際與跨文化交際學
二、美國跨文化交際研究綜述
三、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狀況
第七節 跨文化交際研究的方法與步驟
一、收集素材
二、組織材料
第二章 英美文化與中國文化微觀巡視
第一節 社會組織
一、核心家庭與獨立性——家庭氛圍觀
二、“群言談”與戲劇性——學校氛圍觀
三、美利堅不相信眼淚——社會氛圍觀之一
四、此處不留爺,自有爺去處——社會氛圍觀之二
五、友好不等於友誼——社會氛圍觀之三
六、“學雷鋒”,“買感覺”——社會氛圍觀之四
第二節 口頭言語交際
一、“先生”的煩惱——說稱呼
二、有序與無序——說介紹
三、讓“球”滾動的藝求——說閒聊
四、“問我好,我受不了”——說問候
五、千恩萬謝為哪般——說致謝
第三章 英美文化與漢族文化的巨觀特徵
第一節 個人本位與人倫本位
第二節 權利本位與義務本位
第三節 法律力量與榜樣力量
第四節 主“動”、主“推”與主“靜”、主“拉”
第四章 當代中國文化的動態特徵
第一節 個體意識增強
第二節 向一元時間制快速轉化
第三節 高環境與低環境之間
第四節 “熱心腸”與“鐵手腕
第五節 陽光與陰影——希望的國土
第五章 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第一節 跨文化交際能力解說
一、交際能力的產生背景
二、交際能力模式的現存問題
三、交際能力行為觀
四、交際能力層次觀
五、交際能力倫理道德觀
第二節 如何獲取文化信息
一、見怪不驚,詢問為上
二、文學作品中的文化信息
三、影視中的文化信息
第三節 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的結合途徑
一、80年代的共識
二、如何提供文化輸入
三、文化教學應攻克的難關
第四節 雙語詞典與文化注釋
一、《朗曼》詞典的發展軌跡及其啟示
二、“文化注釋”的範圍
三、“文化注釋”的方法
四、“文化注釋”的材料來源
第五節 文化適應的心理過程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附錄四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