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

所謂趁火打劫的人,其實是一些臨時的盜賊。 《趁火打劫》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相互爭霸,戰事頻繁。 勾踐的勝利,正是乘敵之危,就勢取勝的典型戰例。

基本信息

【古兵法原文】

 

《趁火打劫》《趁火打劫》
 

敵之害大,就勢取利。剛決柔也。

【原文今譯】

敵人遭到嚴重危機之時,就應乘機獲取利益。因為剛強取決於柔弱。

【出處原文】

“有所謂趁火打劫者,臨時之盜也。遇有人家失火,即約一二伴侶,飛奔入內,見物即取,或持之,或負之,或之。主人加以訶斥,則日:將為汝寄頓於吾家也。蓋倉卒起意,利人之危而乘之也。”(徐珂《清稗類鈔之盜賊類之趁火打劫》

 

【出處今譯】

所謂趁火打劫的人,其實是一些臨時的盜賊。遇見別人家起火,就邀上一二十個夥伴,跑進別人家,看見財物就拿,有的人用手拿,有的人用背馱,有的人用肩扛。主人對此加以指責時,他們就說:“準備替你把東西暫存到我家。”這就是倉促間起的念頭,乘人之危獲得利益。

【古代案例】

《趁火打劫》《趁火打劫》
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相互爭霸,戰事頻繁。經過長期戰爭,越國終因不敵吳國,只得俯首稱臣。越王勾踐被扣在吳國,失去行動自由。勾踐立志復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臥薪嘗膽。表面上對吳王夫差百般逢迎,終於騙得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國。因國之後,勾踐依然臣服吳國,年年進獻財寶,麻痹夫差。而在國內則採取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措施。越國幾年後實力大大加強,人丁興旺,物資豐足,人心穩定。吳王夫差卻被勝利沖昏了頭腦,被勾踐的假象迷惑,不把越國放在眼裡。他驕縱兇殘,拒絕納諫,殺了一代名將忠臣伍子胥,重用奸臣,堵塞言路。生活淫靡奢侈, 大興土木,搞得民窮財盡.公元前473年,吳國顆粒難收,民怨沸騰。越正勾踐選中吳王夫差北上和中原諸侯在黃會盟的時機,大舉進兵吳國,吳國國內空虛,無力還擊,很快就被越國擊破滅亡。勾踐的勝利,正是乘敵之危,就勢取勝的典型戰例。

努爾哈赤皇太極都早有入主中原的打算,只是直到去世都未能如願。順帝即位時,年齡太小,只有七歲,朝廷的權力都集中在攝政王多爾兗身上。多爾兗對中原早就有攻占之意,想在他手上建立功業,已遂父兄未完成的入主中原的遺願。他時刻虎視眈眈地注視著明朝的一舉一動。

明朝末年,政治腐敗,民生凋敝。崇禎皇帝宵衣旰食,倒想振興大明。可是,他猜疑成性,賢臣良將根本不能在朝廷立足,他一連更換了十幾個宰相,又殺了明將袁崇煥,他的周圍都是些奸邪小人,明朝崩潰大局已定。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一舉攻占京城,建立了大順王朝。可惜農民進京之後,立足未穩.首領們漸漸腐化墮落。明朝名將吳三矽的愛妾陳圓圓也被起義軍將領擄去。吳三桂本是勢利小人,慣於見風使舵。他看到明朝大勢已去,李自成自立為大順皇帝,本想投奔李自成鞏固自己的實力。而李自成勝利之後,滋長了驕傲情緒,沒把吳三桂看在眼裡,抄了他的家,扣押了他的父親,擄了他的愛妾。本來就朝三暮四的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終於投靠滿清,借清兵勢力消滅李自成。多爾兗聞訊,欣喜若狂,認為時機成熟,可以實現多年的願望了。這時中原內部戰火紛飛,李自成江山未定,於是多爾兗迅速聯合吳三桂的部隊,進入山海關,只用了幾天的時間,就打到京城,趕走了李自成。多爾兗志得意滿登上金鑾寶殿,奠定了滿清占領中原的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