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王健,同濟大學廣告系主任,創新思維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創造學會常務理事。
王健是我國著名的創新思維研究者和傳播者。他長期從事廣告與創新思維的教學與研究,在心理、宗教、哲學、管理、廣告等各個領域長期積累和沉澱,形成了自己寬泛的知識體系和深厚的學術功底,練習拳擊的經歷又使他保持著對生活和思考永不懈怠的激情。其著作《創新啟示錄:超越性思維》榮獲全國高校出版社優秀暢銷書一等獎。他首創的“優勢富集效應”理論,對於社會、企業、個人等系統的超常發展具有極高的套用價值。他經常路躍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等知名學府的各種高級培訓講壇,受邀在近千家機構演講,受到廣泛而熱烈的歡迎。
內容簡介
創新要產生效力,首要要改變的是思維方式。著名創新思維專家王健從思維方式、經濟背景、文化淵源等多個角度對創新思維進行了深度剖析,深廢地分析了隱藏在人們經驗表象下的思維障礙,指出各種習慣性幫法背景後的文化發生學差異,作者提出光明思維和常見的積極心態的關聯,從而可以提升個體的幸福指數,增加機構的凝聚力……更為重要的是,作者詳述了起點超越、性質超越、時間超越、境界超越等一系列創新法則,著重闡述了他所獨創的“優勢富集效應”理論,讓創新真正落到實處。
本書語言犀利,思想奔逸,給人以強烈的衝擊和啟發。書中濃縮了作者近千場演講的精華,一路讀來使人如臨其境,頗受震動。這是創新思維的一部經典力作,既為滿足現狀的人與組織敲響了警鐘,又為在困境中掙扎的人們指出了一條最低成本的超越之路。
圖書目錄
第一講創新,我們別無選擇
第一節文明進化方式的變化
第二節死的知識和活的智慧
第三節核心競爭力與創新
第四節創新——中華民族最後的吼聲
第二講思維深處的障礙
第一節定勢思維
第二節偏見思維
第三講問題意識與文化設定
第一節創新源於問題意識
第二節問題意識背後的文化因素
第三節文化的發生學背景
第四講超越性思維
第一節越界思維
第二節越界思維與全球化思考
第三節不斷創新論
第四節衝破“無阻擋障礙”
第五節安德魯思維
第五講優勢富集效應
第一節起點超越與優勢富集效應
第二節發展的低成本效應
第三節先者生存
第四節節點超越
第五節進一步海闊天空
附錄關於優勢富集效應——王健答學員問
第六講超越性方法
第一節性質超越
第二節時間超越
第三節境界超越
第七講態度與不可能思維
第一節態度與潛能
第二節態度決定命運
第三節想要和一定要
第四節可能性思維
第五節主動性思維
第六節看不見的選擇
第八講光明思維
第一節目標
第二節堅持
第三節光明思維
致謝
書中的部分重要觀點
1.優勢富集效應
第一名比第二名可能只有1%的優勢,但第一名獲得的機會不是成比例的多出第二名,而是不成比例的比第二名多百倍、千倍、萬倍。
這讓我想起一個小案例:曾經有兩個世界級短跑手,一個集中在100米,另一個則同時跑100、200、400、800米,結果前者成了世界冠軍,後者每項都成了第二,儘管前者是一個榮譽,後者獲得四個榮譽,但是世界冠軍人人盡知,也因此有社會上、財富上的“成功”,而後者卻一輩子默默無聞。可以說,第二做的其實是一件比冠軍更難的事情,卻並不成功。
作為高音歌手,帕瓦羅蒂的收入幾億美元,而眾多“幾乎同樣好”的歌唱演員卻只能維持簡單的生活。
這是為什麼?
因為你的第一名,你的優勢導致巨大的資源富集到你身上;
因為有巨大的資源,你更容易獲得更大的優勢;
這個優勢又能讓你獲得更大的機會;
如此循環,最後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差距將由原來的1%變成巨大的差距。優勢產生更大的優勢,滾雪球似的發展,產生優勢富集效應。
那如何獲得優勢富集的機遇呢?書中給出了三種方法:
在起點上的一點點超越,通過優勢富集效應,可以獲得更大更多的優勢。
在起點上花費成本獲得的優勢,能產生巨大的效果。
舉例:如何讓一張音樂光碟上排行榜?先讓他在某一個區域市場成為第一,然後更多人關注後再逐步延伸到更大的市場。
以前講適者生存,那是生物選擇過程中的被動適應;
現在在人類社會中,需要先者生存,主動適應環境。
舉例:為什麼現在的世界最廣泛使用的語言是英語?
不是因為它最科學,不是因為它最好看,不是因為它最好聽,不是因為它最合理,不是因為它最優美,而是因為英國比其它國家工業革命早40年,隨著工業文明的輸出而輸出和英語。
現在如何讓另外一種語言替代英語在世界上的地位,那付出的代價絕對要比當初英語傳播的代價高出成千上萬倍。
所以在搶先這個原則,有的時候是進一步海闊天空,退一步後患無窮。
落後者如何追趕先行者?就要抓住歷史的關鍵節點,在節點處其實大家的起跑線相同,這個時候超越相對來說成本是很低的。
這也就是目標要量化,先尋求點突破,再線上延伸,最後再面上擴展,一開始就想全面趕超,最終可能全面潰敗。
2.反木桶理論
簡言之,木桶理論——成功者不能有致命的弱點;
反木桶理論——後發者不能沒有致命的優勢。
詳細比較見筆者的《木桶理論的迷失》
3.不要成為目標的奴隸。
不僅目標要有價值,達到目標的每一個過程都應該有價值。
4.知識與智慧的區別:
“知識就是力量”是培根1605年提出的,400年過去了,已經過時,"智慧才是真正的力量"。
知識是死勞動,是過去完成時態的勞動,是可以學習、傳遞、複製、模仿的的。
而智慧在本質上是活勞動,是現在進行時態的勞動,是需要不斷創新的。
時代在變,格言或是名言的運用也在變。人是活的就不能被條文框架所囚禁,因為人一旦形成固有的定勢,就會變成“囚”。
這個年代需要更多創新,需要更多超越性思維。